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於「以人為中心」的設計,你的理解可能太淺顯了

對於「以人為中心」的設計,你的理解可能太淺顯了

傳統意義上以人為中心的設計,過分簡化了人和技術之間的關係。是時候採用更加細緻的分類和方法來進行描述了。

在 FastCompany 最近的一篇文章(https://www.fastcompany.com/90202172/why-bad-technology-dominates-our-lives-according-to-don-norman)當中,著名的人機交互專家唐納德諾曼講到了最初的技術大多有著不想匹配的設計,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複雜,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文章的許多論點和描述是非常精妙的,但是文中所說的前提,在我看來是值得商榷的。

文中對於人類——也就是我們自己,和技術之間的關係,描述並不準確,這種不準確的表述,實際上可能會導致後續的設計出現更多的問題。

文中,唐納德·諾曼是這樣說的:「我們無意中接受了一種設定,那就是技術是優先誕生的(而我們需要接受它)。」換句話來說,我們對於新技術本身有著太多的崇敬,而在設計的時候對於用戶沒有足夠的體諒。從表面上來看,這種觀察視角是很自然的,但是仔細思考一下,會發現這個設定當中隱藏了一個假設:人們的需求從某種意義上必須是純粹的,且不受外界影響的才行,而設計師需要在設計的時候,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並且針對技術進行相應的設計。聽起來好像沒問題:新技術出現(搭配不完善的設計)——人們接受它——不夠完善的設計導致生活被影響——技術和設計改進——迭代。

但是,人們的慾望和需求從來都不會憑空的出現,這麼多年來,人和技術之間從來都不是單向的影響,互相之間的影響和塑造從來都不是孤立的,那麼上述這個單向的流程就不對了,它在實際生活中是一個持續影響和互動的複合過程,它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張網,網上的每一個點,都屬於多條線,有著多種屬性和身份。

人們針對技術積累出經驗,而技術也會隨著人們預期的變化而被塑造。也正是因此,比如我們桌面端的 PC 中,軟體的功能和界面都會受到日常辦公物品的設計的影響,比如文件夾(文件系統)、垃圾桶(回收站)、筆記本(記事本)。更重要的是,如今我們每個人手上所持有的多功能智能掌上設備,仍然被稱為手機/電話(Phone),但是它的真實功能範疇,已經早就超出了傳統意義上電話的範疇。

技術和人類之間的互相塑造

用一個更加通俗的例子來闡述這個道理吧。

石化燃料驅動的引擎。我們通常說的汽車的發動機,他們在被啟動之後,發出高熱和噪音,對於許多人而言,它的這些溫度和音頻上的特徵,已經成為了它給人的認知的一部分。我們已經學會將引擎的轟鳴聲和強大的動力這一概念聯繫在一起。嘈雜的引擎聲,無論是在誕生之初,還是在現在都不是「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它們和這個概念是沒有關係的,因為當年在發明它的時候,應該沒有用戶會希望擁有一個噪音震天的引擎設備吧?然而,它所塑造的形象和意念,已經在人們的心中逐漸成型了,許多人開始期待它,甚至有人希望它一定要存在。

人和技術之間存在一種「給予和接受」的關係,兩者是互相糾纏和影響的。那些最漂亮的、最令人振奮的汽車,也並不是純粹貼合用戶慾念的,汽車設計中許多出色的設計理念其實是技術本身的副產物。毫無疑問,時下正在逐步普及的電動汽車,也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優質汽車的概念。

一個好的設計必須考慮到用戶的需求和慾望,但是最終所有的東西,包括產品,一定是落實在技術的邊界上。許多偉大的產品甚至直接就替用戶塑造了預期的邊界。對於汽車,引擎的轟鳴就等同於功率;對於手機,輕薄就等同於先進。而所有的這些概念都不是用戶本身原始就具備的預期。用戶的理想體驗預期是來源於他的技術體驗。

但是,設計師會假設用戶需要一些新的技術,可是實際上通過調研所獲得的信息,往往會讓設計深陷泥潭——更快的四輪馬車,就是一個典型,因為對於當年的用戶而言,出行的交通工具就是馬車。

而另外一方面,在創造汽車的時候,會參考馬車採用四輪的結構,在設計電腦鍵盤的時候,會參考打字機的鍵盤,而我們現在使用的掌上智能設備的基礎功能仍然是打電話,所以它還叫手機。這中間的差異,是大量的不斷進化的、不斷塑造著人們也被人們所塑造的技術和功能。

以人為中心,應該有著更豐厚的內涵和外延

現在,我們應該對於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有更深入的思考,它本身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圍繞用戶的需求來設計」設計觀點。設計師通過各種不同的方法來獲取更好的設計需求,但是真實的人是複雜的,需求大多也都是複合而多變的,被抽象出來的需求,往往呈現出被過度簡化的樣子,這樣的需求掩蓋了變化本身的深刻。

我們和技術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親密,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在使用手機,通過網路連通著各式各樣的服務,獲取的知識來自於世界各個角落。我們在線上的互動構建出的網路身份和角色隨著網路世界而快速轉變著,但是線下的真實角色,卻依然保持著原始的樣子。技術的存在促成了這種身份上的割裂,我們自己已經變的比以往複雜得多,與此同時,我們的自我意識到底要如何界定呢?這並不容易。

身為設計師,「以人為中心」幾個字很容易說出口,但是即便「人」之一字,其中的內涵外延,每時每刻都在變複雜,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發生著異化。如果「人」本身的定義都被抽象得很簡單了,產品和設計又怎麼能夠做對呢?

我們自己身為人類,和技術之間的關係緊密而複雜。而這種關係,時時刻刻都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對於自己的定義。而新的技術和新的設計,也必須在此基礎上構建才會合乎情理,發揮作用。同樣的,我們自身也非常渴望技術驅動下的體驗。

從這個角度來看,技術已經和我們是誰、我們要什麼的概念密不可分了。

結語

了解用戶,也需要了解我們自己,需要不斷的反思和探索。人從來都沒有簡單過,所以我們需要了解人的複雜性。而產品同樣沒有辦法真正意義上的「簡化」,複雜的一面,只是被隱藏起來了。下面的兩篇文章,能夠很好的支撐,以上的內容。

感謝閱讀!

https://www.uisdc.com/myth-of-human-centered-design

譯文鏈接:

https://www.fastcompany.com/90208681/the-myth-of-human-centered-design?ref=webdesignernews.com

譯者:陳子木

交互設計學堂已經開設了新的欄目-行知書院,旨在幫助小夥伴們來高效的學習現在市面上優秀的用戶體驗書籍比如《交互設計精髓》等等,同時結合老D的工作經驗來幫助你們從不同的高度和角度來解讀書中的內容。每天一課,積少成多。已有222位小夥伴加入。詳細了解行知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交互設計學堂 的精彩文章:

以物流行業為例,聊聊無紙化的產品設計怎麼玩?
高級搜索設計:如何提升用戶體驗?

TAG:交互設計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