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

謹把此文獻給工人科學家郭辰生先生——他是我所敬愛的不為名利孜孜不倦探索宏觀與微觀世界奧秘的我心目中的「愛因斯坦」。

1979年是愛因斯坦誕生的一百周年。我曾經打算根據他的「雙生子悖論」(Twin Para-dox)寫一篇科學幻想小說。我很尊敬愛因斯坦,對於他一生熱愛真理,不注重任何名利,不畏強權暴力,敢仗義執言,對人坦白真誠,對人類的前途,世界和平關心深深敬重。

我最高興的是知道中國已經要出版他的著作全集。我想起愛因斯坦的科學論文全集第一版本,不是出在他所出生的德國,而是日本,那是 1922 年的時候,他還被邀請到日本講學,結果對日本的科學起了促進的作用,而且使愛因斯坦學會尊敬日本為科學的園地,在他的日文書序文上,他寫道,這證明日本的科學生活的強烈。

雖然中國科學工作者在 30 年代就曾從他身上得到許多教益和指導,然而中國人民卻要花 40 多年後才能出他的全集,這雖然是稍遲,但還不是太晚,以後年青一代從他的工作中還是可以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的。他的工作是我們人類科學的財富,是應該重視的。

下面是我對他的回憶以及一些看法,由於沒有時間整理,可能會零亂無章。

但是我希望更多中國人能了解他。

還未寫完的科學幻想小說

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在他的《堂吉訶德》一書里講:「每個時間都不是一

樣的。」如果牛頓聽說,他將會說:「錯了!時間是絕對的。」而我們的愛因斯坦在 16 歲時就想,如果有一個人是跟著光賽跑,他的速度和光速一樣,那麼這時間會怎麼樣呢?

古代中國的神話人物夸父為了追求光明,不斷的追太陽,結果後來饑渴死去,但是他的身體變成沃土,長出樹林果樹,哺育了我們的炎黃子孫。還好愛因斯坦想像的人沒有像夸父那樣倒下去,不斷在愛因斯坦的腦海跑了十年,最後愛因斯坦得到結論:「時間的確就如塞萬提斯所說的那樣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這就是1905年舉世轟動的《狹義相對論》的主要內容。

我這裡有一篇還未完成的科學幻想小說,是根據《狹義相對論》的精神寫的,讓我告訴您一點開頭和結尾:

公元 3000 年星際太空船 AS1010 號準備送一些儀器和生活資料給在金星上從事科研工作的「金星墾耕團」。可是在飛行不久後,太空船的自動控制系統電子計算機發生毛病,太空船偏離了原先航道,而飛行速度增快到接近光速的極限速度,太空船往不知方向飛走。

從此人們失掉太空船 AS1010 的音訊。一年、兩年、五年、十年人們在太陽系周圍尋找也到處找不到 AS1010 的殘跡,人們擔心它像飛蛾撲火摔進太陽裡面去。這就是轟動地球的太空船 AS1010 神秘失蹤案。

在 30 世紀,太空船失事就像 20 世紀的飛機失事,本來是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事。可是這次事件嚴重在於 AS1010 是地球人第一架設計成功能以接近光速飛行的太空船。而太空船的設計者是 30歲的星航機械工程師 E637,這次飛行時他本身作為隊長親自駕航。太空船失蹤,使地球人損失了一位優秀的 30 世紀的星航機械工程師,以及一批隨行的卓越科學工作者。

可憐的 E637 的妻子等了 30 多年還沒有丈夫的消息。她在去世前囑咐從事太空觀測的孩子 E637B1 一定要解開 AS1010 失蹤的謎。E637B1 在父親試航時還是睡在襁褓中的嬰孩,他從 20 歲開始就從事銀河系觀察工作,他花了 28 年時間完全得不到來自太空有關 AS1010 的訊息。

今天突然間從天狼星座的方向傳來驚人的電訊:「地球注意!地球注意!AS1010號飛返,想在第七太空基地降落,請準備一個可空降的位置!」AS1010 總算降落在聚滿許多人的太空基地。大家想知道在這 48 年來這太空船經歷了什麼風險?

當太空船艙門打開時,出現人們面前的是 E637 以及他的太空船夥伴,他們的相貌和 48 年前的紀錄片拍他們出發時的樣子差不多沒有什麼大改變。

E637B1沖向前去,抱著E637哭起來:「爸爸!爸爸!我們找得找得好苦。」E637推開B1,很有禮貌的對前面滿臉鬍鬚,頭髮花白的中年人說:「先生!不要太激動。我不是你的爸爸,你有沒有認錯人了?!」他一面四顧想在人群中找自己的妻子。B1說:「沒有錯!你看我的腦前號碼E637B1,我就是你的孩子!你離開我們有48年了。媽媽等您回來等了30多年來不及看到您,已在10多年前去世了!」E637這時抱著B1痛哭起來:「天啊!我們在太空船里只飛行了7年,可是這裡卻過了 48 年!我的妻子死了 10 多年,我的孩子年紀比我還要大。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是發生在公元3049年「太空時代」的一個悲劇,E637一時悲痛忘記了中國人早在公元1000多年講過:「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世界,根據1905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生活在太空船以接近光速運動的人們,他們的手錶會越走越慢,他們的「生理時鐘」如心跳、呼吸、新陳代謝也會緩慢,因此當他們以為過了7年,地球卻已過了48年,回到地球後——「當驚世界殊」!

愛因斯坦是神童還是小笨蛋

愛因斯坦生前曾遇到一位美國科學大作者,他為了要寫愛因斯坦的傳記,他向愛因斯坦問過這樣的問題:「你在科學上的成就,是不是您父親有一個科學頭腦?你在音樂上的造詣,是不是遺傳了你的母親在這方面有特殊的才能?」

愛因斯坦從來不相信這種「龍生龍來鳳生鳳,老鼠生下打地洞」的「遺傳宿命論」。他指出:「我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有好奇心吧了!(Iam merelyinquisitive.)」。

愛因斯坦是在 1879 年 3 月 14 日誕生於德國西南部距離慕尼黑 85 里的烏耳姆城(Ulm)。父母都是猶太人。父親和叔叔合開一個電器作坊;媽媽是受過中等教育的家庭婦女,非常喜歡音樂,很早就教導愛因斯坦喜愛音樂。

他小時並不活潑,三歲多還不會講話,爸爸媽媽很擔心他是啞巴,帶他去給醫生檢驗。還好他不是啞巴,可是直到 9 歲時講話還不很通暢,經過一番思考講的話還是結結巴巴。普通孩子喜歡玩帶有競爭性的遊戲,可是他卻不喜歡參加。孩子喜歡打仗的遊戲,及看兵士操演,但是他卻從小到大不喜歡任何和軍事有關的東西。他是一個不想看到人類互相殘殺的和平主義者。

他看到地上螞蟻在忙碌搬運食物,他會觀察半天一動也不動,在那裡細聲的和螞蟻說話:「小螞蟻!小螞蟻!你為什麼這樣有力能搬比你身體還大的東西?」他很小就喜歡冥想,想了解大自然的奧秘。在四、五歲時,他有一次病在床上,爸爸送給他一個羅盤,當他發現指南針不斷地指著固定的方向,他感到非常驚奇,覺得「一定有什麼東西深深地隱藏在事情後面」。他一連幾天很高興的玩這羅盤,想要知道它為什麼能指南。這種深刻和持久的印象,愛因斯坦直到 67 歲還能鮮明的回憶出來。

他在小學時,小朋友看他舉動不靈活,又不愛玩耍,給他一個「方塊」的外號(德語Beidermeier,就像我們說人笨頭笨腦是「四方木」一樣)。

在1955年,他給朋友寫信談他的小學和中學教育時說:「作為一個學生,我的成績不是特別好或特別壞。我主要的弱點是記憶力不好,特別是記憶字句和課文。??只有在數學和物理,通過自學,超過教材範圍,以及哲學上算是不錯。」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是對愛因斯坦那麼厭惡,曾經公開罵他:「愛因斯坦,你長大後肯定不會成器。」而且因為怕他在課堂上會影響其他學生,竟想把他趕出校門。

愛因斯坦16歲時到瑞士蘇黎世,想進入「聯邦工業大學」報名工程系,可是入學考試卻失敗。看過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卷的該校物理學家韋伯(H.F.Weber)先生卻稱讚他:「你是個很聰明的孩子,愛因斯坦,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但是你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你不想表現自己。」

韋伯先生是講對了,愛因斯坦在數學方面可以說是有「天才」,他在12歲到16歲已經自學學會了解析幾何和微積分。對於不想表現自己這個「缺點」,他的確是「死不悔改派」。他晚年寫給朋友的信中說:「我年青時對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個角落安靜地做我的研究,公眾人士不會對我完全注意。可是現在卻不能了。」

著名的電影演員差利卓別林在他的《城市之光》於好萊塢首映之日,邀請愛因斯坦夫婦去看,愛因斯坦和卓別林走出汽車時,許多人發現愛因斯坦來看戲,大家圍攏歡呼,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而不是卓別林。愛因斯坦不喜歡這樣的場面,問卓別林:「這是什麼意思?」卓別林馬上安慰他:「這沒有什麼。」

他去世之前,把他在普林斯敦默謝爾街(Mercer Street)112 號的房子留給跟他工作幾十年的秘書杜卡斯小姐,並且強調:「不許把這房子變成博物館。」他不希望把默謝爾街變成一個朝聖地。他把自己的腦供給醫學研究,身體卻焚化,骨灰秘密的撒在不讓人知道的河裡,不要有墳墓也不想立碑。他一生不拜偶像,他也不希望以後的人把他當偶像來崇拜。

點燃他的數學才華火花的人

愛因斯坦的叔叔耶谷(Jakob)和他父親合營電器生意,他是專門負責技術方面的事務,而愛因斯坦的爸爸負責商業的往來。這叔叔是個工程師,本身非常喜愛數學,當小愛因斯坦來找他問問題時,他總用很淺白通俗的語言介紹數學給他。

有一天愛因斯坦跑來問叔叔:「什麼是代數(Algebra)?」這叔叔就這樣解釋:「在算術中有很多問題不容易解決,要算又很難。而代數是一門『快樂』的數學,它能很容易幫我們解答困難的計算。我們把我們不知道的數叫著 X,然後來捕捉它。你把它當作已知道的東西,建立一些關係,最後你就可以容易地得到它了。然後他的叔叔給他一本小冊子有代數問題,愛因斯坦很快就學會解決裡面的問題了。

有一次耶谷叔叔對他講幾何中一個很美麗的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任何直角三角形的長邊平方一定等於兩邊平方的和。叔叔沒有告訴他這個定理的證明,但是愛因斯坦在畫了許多直角三角形後一直發現這關係仍然成立,感到非常的驚奇。(這定理中國人稱為「商高定理」,前配有介紹這定理的巧妙證明。)爸爸的生意做得並不好,但他卻是一個樂觀和心地善良的人,他家裡每星期有一個晚上是招請在慕尼黑念書的窮學生來吃飯的,這樣等於是救濟他們。

有一對來自立陶宛的猶太兄弟麥克斯和伯納德(Max andBernard Talmud),他們都是學醫科,但喜歡閱讀,興趣廣泛,他們被邀請來愛因斯坦家裡吃飯。他們和這害羞心、長滿黑頭髮、有棕眼睛的小愛因斯坦交成好朋友。

麥克斯可以說是愛因斯坦的「啟蒙老師」,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學普及讀物給他看,看完後就和愛因斯坦討論,並且再繼續供給他新的讀物。麥克斯點燃了愛因斯坦自學的興趣火花,不斷地輔導他。

愛因斯坦在 12 歲時得到了一本講平面幾何的小書。愛因斯坦晚年時回憶這本神聖的小書時說:「這本書里有許多斷言,比如,三角形的三個高交於一點,它們本身雖然並不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證明,以致任何懷疑似乎都不可能。這種明晰性和可靠性給我造成了一種難以形容的印象。」這時愛因斯坦想起了畢達哥拉斯定理,於是想要獨立證明,他花了三個星期最後找到一個方法,就是從直角三角形最長邊所面對的頂點作這邊的垂直線,於是把三角分成相似三角形,由此很容易證明這個定理。雖然這是一個古老得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定理,但是愛因斯坦經過一番努力總算得到結果,他第一次體會到科學發現時的欣喜。麥克斯每星期來時,幫他改一些他的習題,並且協助他作一些較難的問題。過不久又引導他學習高等數學,13 歲時他已自學微積分了。當他的同班同學為那些平面幾何簡單問題和循環分數而皺眉頭時,愛因斯坦靠自學已經進入了無窮級數這些美麗神妙的「無窮世界」去了。

很快小愛因斯坦的數學程度超過了讀大學的麥克斯「老師」,麥克斯為了以後有共同談話的話題,這時借哲學書給他看,愛因斯坦在 13 歲就能看懂康德(Kant)的《純理性的批判》。這本對許多成人來說算是枯燥艱深的書。這時候愛因斯坦閱讀的書就是數學、物理和許多哲學家的書,他不看小說。他的唯一消遣就是玩樂器。

麥克斯認為他已發現了一個神童,他說:「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或哲學家,將從愛因斯坦身上成長起來。」德國民族喜歡哲學就像他們喜歡馬鈴薯(Kartoffeln)那樣,難怪他們出了不少有名的哲學家,謝天謝地,我們的愛因斯坦沒有成為哲學家,我難想像不讀童話和故事書的「小哲學家」——竟然能吞下枯燥無味的康德著作的小哲學家——長大後而不會變成像康德那樣寫些枯燥無味的哲學經典,如果他又不幸在哲學上像在科學這樣成名,那時將會有多少人去鑽牛角尖寫論文,而又有一批「現代的唐2吉訶德」向這個「大風車」挑戰?

1905 年劃時代的創見

愛因斯坦在 1900 年從蘇黎世工業大學師範系畢業,他找不到工作,只做一些像一小時賺三個瑞士法郎的家庭教師。他有一個很關心他並了解他才能的同學馬爾塞爾格羅斯曼(MarcelGrossmanh),設法說服父親幫他把愛因斯坦介紹到瑞士專利局去作一個技術員。

1955年愛因斯坦寫的回憶錄《自述片斷》中這樣說:「這樣,在我的最富於創造性活動的1902—1909年這幾年當中,我就不用為生活而操心了。即使完全不提這點,明確規定技術專利權的工作,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真正的幸福。它迫使你從事多方面的思考,它對物理的思索也有重大的激勵作用。總之,對於我這樣的人,一種實際工作的職業就是一種絕大的幸福。因為學院生活會把一個年輕人置於這樣一種被動的地位:不得不去寫大量科學論文——結果是趨於淺薄,這隻有那些具有堅強意志的人才能頂得住。??作為一個平民,他的日常生活並不靠特殊的智慧。如果他對科學深感興趣,他就可以在他的本職工作之外埋頭研究他所愛好的問題。他不必擔心他的努力會毫無成果??」

愛因斯坦還不到 26 歲,在沒有名師的指導之下,他利用業餘的時間作研究。這時,物理實驗出現了牛頓力學所不能解釋的現象,從 1905 年的 3 月到 9 月,他在宏觀世界及微觀世界方面提出了嶄新的理論,他的光電效應理論使他得到了 1921 年的諾貝爾物理獎;他的布朗運動理論,使用數學方法證明了分子的存在,並且極精確地說明在單位體積內氣體或液體分子的數目;他的最重要工作《狹義相對論》,改變了人們對牛頓力學的時空觀念,揭露了物質和能量的相當性。在這短短的半年時間,他在科學上的突破成就,可以說是「石破天驚」、「前無古人」。

愛因斯坦能有這樣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迷信權威,不盲從舊傳統,敢於創新。他的9歲兒子曾問他:「爸爸!什麼東西使你這樣出名呢?」愛因斯坦對這小孩用很淺白的話解釋:「我看到一隻盲目的蟲爬在足球面上,它不知道它所爬的路線是有彎度的,而我卻幸運的看到這一點。」這就說明了只有不受當代或前代舊思想的束縛,能換另一個角度和位置看問題,居高臨下,反而能洞察秋毫,看到其他人所沒看到或忽略的景象,這點是對有志於做科研工作的人所應該注意的地方。

愛因斯坦太太曾對差利卓別林講述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時工作的情形,後來卓別林把這事記在他的自傳里,這故事倒是可以看出愛因斯坦在這歷史性的發現的時刻是怎麼樣子工作的:「博士像往常那樣穿著睡袍下樓吃早餐,可是那一天卻什麼也沒動。我想一定有什麼問題發生,我問他什麼事使他魂不守舍?」「他回答:『親愛的!我得到一個巧妙的想法。』」「喝完咖啡後,他就走到鋼琴前開始彈奏起來。幾次停下在紙上記錄一些東西,然後重複地說:『我得到一個巧妙的想法,非常美妙的想法。』」「我對他說:『看在老天爺的臉上,你告訴我那是什麼,不要讓我一直挂念。』」「他說:『這是很困難,我仍需要進行工作。』」「他繼續玩鋼琴,並且寫下一些東西,這樣半小時之久,然後走上樓上他的研究室,並且告訴我不要打擾他,他就一直留在房子兩星期。每天我上樓把食物送給他,傍晚時他就散一點步當作運動,然後回去繼續他的工作。」「最後他走下樓來,臉色顯得蒼白。『這裡就是我的發現!』他把兩張紙放在桌上,這就是他的『相對論』。」

不重名利的人

俗語說:「人怕出名,豬怕肥」我相信這俗語的後半部,可是卻不大相信前面那句,因為在我們這世界充滿許多唯恐天下人不知他自己「死要出名」的人,而難得的是愛因斯坦卻怕出名。

愛因斯坦的一個助手,即曾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執教的著名物理學家英費爾德(L.Infeld)曾經這樣說:「要與名聲相抵抗,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也許名聲這個東西,對於當事人不產生影響的例子,可以說幾乎沒有吧。但是只有對於愛因斯坦,名聲對他一點也發生不了作用。其理由是,因為愛因斯坦能夠把自己與周圍的世界隔離開來,孤立起來,生活在只有自己的孤獨世界裡。」他因為在科學的成就,獲得許多獎狀及名譽博士的授與證書,如果一般人就會把這些東西高高掛起,可是愛因斯坦把以上的東西,包括諾貝爾獎獎狀一起亂七八糟地放在一個箱子里,看也不看一眼。英費爾德說他有時覺得愛因斯坦可能連諾貝爾獎是什麼意義都不知道,據說他在得獎的那一天,臉上和平日一樣平靜,沒有顯出特別高興或興奮。我倒是注意到他在寫自己的科學工作文章時,從來沒有提到過他拿到什麼獎,像他這樣的情形在科學界里是不太多的。

少年時代的愛因斯坦在瑞士生活時,過的是窮學生的生活,他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有一碟義大利麵條加上一點番茄醬他就感到很滿意。成名後,成為教授以及後來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移民美國,他是有條件過很好的物質享受的,但是他仍保留像窮學生那樣簡樸無華的生活。

當他來到普林斯頓的高等研究所工作時,當局給他相當高薪——年薪16000美元,他卻說:「這麼多錢,是否可以給我少一點?給我3000美元就夠了。」

附近的普林斯敦大學的學生編了這樣的歌來唱:「聰明的學生,他們全學數學,阿爾比2愛因斯坦指出了方向。雖然他很少散步吸大自然的空氣,我們希望上帝能使他剪掉頭髮。」(歌詞難譯好,原文如下:The bright boys,theyallstudy maths/And Al-die Einstein pointsthe paths./ Although he seldom takes the air/We wish to God he』d cut his hair.)

愛因斯坦對自己的衣著是不注意的,長年披著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襪子,不結領帶,褲子有時既沒有綁皮帶也沒有用弔帶,他和人在黑板前討論問題時,一面寫黑板,一面要把那像要滑下的褲子用手拉住,這種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的頭髮卻留得長長,不加修飾。這對當年「貴族學府」普林斯敦大學的學生來說是驚異的事,難怪他們要希望上帝叫他把頭髮剪掉。

相當了解他的英費爾德教授說:「愛因斯坦把自己的物質欲求壓縮到最少的限度,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擴大自己的自由與無拘無束的狀態。??我們一般人每天被幾百萬個微不足道的小事物所奴役,甚至這種情況一天比一天還嚴重。我們成為浴室、電冰箱、汽車、收音機幾百萬種東西的奴隸。愛因斯坦嘗試把這些減到極少。留長頭髮減少去理髮廳的需要。一條皮上衣解決了幾年的外套。弔帶、晚服和睡衣都不是絕對需要的東西。這就是愛因斯坦所解決的最小問題(minimum problem),鞋子、長褲、襯衫,皮上衣都是必需品,它們不能再減少了。」

愛因斯坦是很節儉的人,他在計算的紙上是兩面都寫,而且他把許多寄給他的信的信封裁開,當作計算的草稿紙,不讓它們在進紙簍之前失掉可以再利用的價值。

愛因斯坦是很珍惜時間的人,他不喜歡參加社交活動與宴會,他曾諷刺地說——「這是把時間餵給動物園。」他集中精神專心的鑽研,他不希望寶貴的時間消耗在無意義的社交談話,他也不想聽那些奉承的讚揚的話。他認為:「一個以偉大的創造性觀念造福於全世界的人,不需要後人來讚揚。他的成就本身就已經給了他一個更高的報答。」(見他在1948年《悼念麥克斯2普朗克,Max Planck)的講話。)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他關於他成功的秘訣。愛因斯坦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 22 歲的青年時我已經發現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你,那就是 A=X+Y+Z!A 就是成功,X 就是努力工作,Y 是懂得休息,Z 是少說廢話!這公式對我有用,我想對許多人也是一樣有用的。」

愛因斯坦曾幾次在信中對讚揚他的成就的朋友寫道:「我完全知道我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興趣、專一、頑強工作以及自我批評使我達到我想要達到的理想境界。」虛懷若谷,肯接受同行或晚輩對他工作中錯誤的批評,待人平等,「我對任何人說話的時候都是一樣的。不管是對於拾破爛的人說話的時候,還是對大學裡的學院院長,我的態度與說法都不會改變。」這一切一切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美麗品德和優秀作風——特別是後面那一點:我們的民族背了幾千年封建包袱,後來又被船堅炮利的西方欺壓,民國革命把阿 Q 的辮子剪掉,但是阿 Q 的精神還未死,許多人見在上者(不管是同胞還是洋人或假洋鬼子)就謙恭卑下,對於在下者(忘記了是同胞骨肉該親如手足)卻倨傲趾揚,要做到「不亢不卑」確實不容易,愛因斯坦的平易待人,沒有架子的高貴品德是我們所應學習的。

堅持正義關心人類的前途

愛因斯坦年青時就關心社會主義的思想,在德國當教授,有機會被邀請在外國講演,他往往把得的酬報捐助給柏林的窮人。到了在美國生活,他有機會體會這個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他認為資本主義是罪惡的製造所,一切道德意識的麻痹現象,都是由資本主義所導致的。在 1950 年,他寫道:「??對抗此種罪惡的手段,只有一個,即將組織放在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加以建設,並教育人們,使它能夠完成建設,並適合於人類。在這樣的經濟基礎之上,生產的手段是共同體的財產,依照經過充分檢討過的計劃來生產,以便群體利用。生產是應需要而組織成的,並且,勞動要平均分配給所有具備勞動能力的人類,這樣一來,任何男人,任何女人,任何小孩的生計,都獲得了保障。我認為,教育的目的不是像今日所實行的美化力量與成功的教育方式,而是發揮人類天生的才能,同時對於所有的同胞,每一個人都要建立起責任感。」

在20—30年代納粹猖狂的時期,德國報章把他形容為,「紅色的共產猶太人」,而且還偽造他參加第三國際會議的相片。在50年代美國麥卡錫分子迫害忠良的時期,麥卡錫參議員說他是「美國的第一敵人」,而一些狂熱人士還造謠說他是共產分子,並且說他的前助手英費爾德從他那裡知道原子彈的材料,準備供給蘇聯這些情報。事實上他除了為擔心納粹能製造新式武器,在 1939 年 8 月 2 日向羅斯福總統建議對這方面該進行研究寫的一封信外,他以後完全不知道美國政府秘密從事原子彈的製造,一些從事這工作的愛因斯坦的朋友也對他保密不讓他知道有這回事。

當他後來從無線電廣播知道美國對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殺傷許多平民時他感到非常痛心。他後來寫了一封告美國公民書,說:「我們將此種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學家們,對於一切事物都要優先負起責任,必需先限制原子能絕對不可能使用來殺害全人類,而是用在增進人類的幸福方面。」

早在30年代他對蘇聯就有這樣的看法:「在上層出現的是那些權位的爭奪,一些骯髒的手段被那些為純粹自私的動機對權位饑渴的人所採用。而對下層看來是完全對個人及自由言論的壓迫。人們會想生存在這種條件下會有什麼價值?」

在1949年他寫了一篇「為什麼要社會主義」的論文,在這裡他提出現在看來還是正確的看法!「計劃經濟還不就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本身可能伴隨著對個人的完全奴役。社會主義的建成,需要解決這樣一些極端困難的社會——政治問題,鑒於政治權力和經濟權力的高度集中,怎樣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員變成權力無限和傲慢自負呢?怎樣能夠使個人的權利得到保障,同時對於行政權力能夠確保有一種民主的平衡力量呢?」

在50年代初期蘇聯的一些科學院士和物理學家攻擊愛因斯坦是「資產階級反動權威」(70年代「四人幫」也拾人牙慧用這樣的話攻擊愛因斯坦),說他的科學是「反唯物辯證法」。在1953年愛因斯坦寫下這樣著名的話:「誰要是把自己標榜為真理和知識領域裡的裁判官,他就會被諸神的笑聲所覆滅。」並且寫下一首短詩嘲笑那些濫用唯物辯證法自以為有權就有真理的人:

「唯物辯證法的智慧。

Weisheit des Dialektischen Materialismus.

經過無可比擬的流汗和辛勞;

Durch Schweiss und Müheohnegleichen.

總算得到一點的真理吧?

一個笨蛋,你工作到死吧!我們簡單地通過黨宣布就有真理。

wir schaffen s einfach durch parteibeschluss

有那個勇敢的靈魂敢於懷疑?

Und denen,die zu zweifefn wagen.

那他將會得到當頭捧敲!是的,對他教訓,不要再重犯。

Ja,so erzieht man,wie noch nie.

那麼他就可以和我們和諧的生活。

Der kühnen geister Harmonie.

1955 年 2 月中,愛因斯坦收到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BertrandRussell)的信,告訴他由於製造核武器的競賽,人類的前途實在令人擔心,希望以愛因斯坦為首團結幾個著名的科學家發表宣言避免毀滅人類戰爭發生。

愛因斯坦在收到信後馬上回信,表示:「你熟悉這些組織的工作。你是將軍,我是小兵,你只要發命令我隨後跟從。」出現了著名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有鑒於在未來的世界大戰核子武器肯定會被運用,而這類武器肯定對人類的生存產生危脅,我們號召世界各政府體會並公開宣布它們的目的不能發展成世界大戰,而我們號召它們,因此在解決它們之間的任何爭執應該用和平手段。」

而這時的愛因斯坦已病重,他在死前幾天還錄音對以色列廣播,他說:「我們這時代最大的問題是人類分成兩個互相對敵的陣營:『共產世界』和所謂的『自由世界』。由於「自由」及「共產」這兩個詞的意義對我很難理解,我寧願用東方和西方的權力衝突來說,然而,這地球是圓的,這樣『東方』和『西方』的真正精確意義也不能清楚。」

1955 年 4 月 18 日愛因斯坦以 76 歲的高齡去世。他離開我們 24 年的今天,有許多人擔心「世界末日要來了」,惶惶不可終日。讓我們讀一讀愛因斯坦寫的《從那個時候起,我們會產生勇氣吧!》:「我們必須對世界以寬大的心胸待之。此外,要講求保障的手段,以免錯誤地使用自然能量,然後還需要把我們關於大自然的能量的知識公開於世上。我們為了世界人類的安全??還必須積極地努力工作。我們必須清楚地明白一件事實。那便是,我們不可能同時建立戰爭的計劃與和平的計劃。當我們擁有一顆光明的心與精神的時候,或許對於那些威脅世界和平的恐怖事情,我們會升出克服它們的勇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維維數學 的精彩文章:

TAG:維維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