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靠錄像帶自學手藝 美髮教父曾窮到吃麵包當正餐

靠錄像帶自學手藝 美髮教父曾窮到吃麵包當正餐

早期鄧泰華學藝,不懂為何得當助理多年才能碰剪刀,便買錄像帶自學。

替設計師上課這天,鄧泰華在假頭上比劃,溫柔示範剪刀角度如何影響頭髮厚薄與比例;又叮嚀學生,髮型的建構涉及精密計算,每剪一刀都要重新設計,不斷調整改變,「細節太多了,剪頭髮是要剪到這個人,剪到他的條件和信賴。」

不是你問我答的填空題,也非單純加減的數學題,當鄧泰華手刀一體,輕鬆遊走髮絲間,他面對的是藝術加乘人性,再除以現實與理性的多重運算,如同經營事業。

鄧泰華的美感來自兒時熱愛畫畫的興趣。他出生在台北板橋大庭新村,父親是軍人,母親在家照料小孩,5個孩子中他排行老么,不擅讀書卻熱愛繪圖,念復興美工雕塑科時,沉浸雕刻的少年自閉多愁,不愛說話也沒有朋友,所有時間都只想為藝術燃燒。

創業29年,美髮教父鄧泰華仍熱衷剪髮、教學,戲稱自己不退休是臉皮厚。

畢業後,鄧泰華做過浮雕設計、製作,但台灣並不流行相關產業,常常領不到薪水。妥協於現實,他找工作時才體認成人的世界充滿交際,不擅言詞的他逼自己做了份和個性最相反的工作-中古複印機業務。「沒有油就向資深業務借一點,跟人家學怎麼賣。」靠勤打電話、拜訪、裝熟3招,22歲他已做到頂尖業務員,高峰時月收入10萬元(約2.2萬人民幣),卻也花錢如流水,心情越來越鬱悶,「常常要說謊,那會影響人生價值觀。」

高中時期鄧泰華開始熱愛畫畫,變得寡言多愁。(斐瑟提供)

做了2年違心的業務員,鄧泰華想轉行,要與美感相關,又靠雙手操作,他選擇美髮業,原因實際且單純,「人都要剪頭髮,而且頭髮會一直長,又有很多變化。」骨子裡藝術魂沒熄火,只是當他一腳跨進美髮業,再度跌入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美髮業學徒幾乎都是從10幾歲開始入行,24歲轉行的鄧泰華年齡算大,連設計師都比他年輕。學徒生活如此周而復始:餐前備料、打掃、煮茶,一邊學習制式的上卷、吹髮,他內心有很多疑問得不到解答:「為什麼這樣卷?為什麼一定要到第3年才能碰剪刀?我一進這行就自己買了把剪刀,不就拿到了嘛,奇怪。」鄧泰華的眉毛和抬頭紋一起納悶的很有戲,講完他笑得像鐘擺,忍不住搖晃身體。

換過幾間髮廊,鄧泰華都只待3個月便急著到不同地方學習,一直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也不理解傳統學徒製為何得重複洗頭等動作,歷經3到5年的漫長學習期才能進階。後來真正幫助他提升技術的,是1年要價1萬7千元(約3730人民幣)的國外教學錄像帶,能學到時下流行的英式剪髮技巧,但他月薪只有2千2百元(約480人民幣),「我訂1年的帶子,分期3年付款,常常1餐只吃個菠蘿麵包。」

鄧泰華為學手藝,將大部分薪水買教學錄像帶,曾窮到只能以菠蘿面包裹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鏡網 的精彩文章:

孤獨的美食家出差到韓國 五郎大叔狂嗑燒肉停不下來
險遭阿湯哥害命 超人攜巨猛犬當保鑣

TAG: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