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帝內經:百病生於氣,那麼「氣」有哪些病理變化

黃帝內經:百病生於氣,那麼「氣」有哪些病理變化

《素問.舉痛論》:帝曰:善。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何病之生?

在「舉痛論」里,清晰地列舉了:怒、喜、悲、恐、寒、炅、驚、勞、思九種形式,這九種氣機失調被後人統稱為「九氣為病」。它的宗旨,就是說明人體大多疾病,都是由於臟腑、經絡的氣機失調導致的。明代張景岳在它的《類經》里,給這段原文做了清楚的解說,張景岳說:氣之在人,和則為正氣,不和則為邪氣。凡表裡虛實,逆順緩急,無不因氣而生,故百病皆生於氣。

中醫認為,「氣」既是構成身體的物質,也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對於人體而言,「氣」是無形的,可感知而無法看到,正常狀態下,是布散全身,無所不在的。也無時無刻不在周身運動,推動人體一切的生理機能,具有溫煦機體,防禦外邪,固攝精微等多種作用。

正是由於「氣」是廣泛分布在全身無所不在,所以無論外感六淫之邪,還是內傷情志之郁,或者是不內外邪,都能引起「氣」的機能失調,導致臟腑經絡功能的紊亂,從而發病。所以「氣機失調」是大多數疾病的辯證所在。

對於人體而言,「氣」失去正常的運動狀態,可以分成兩大部分:一是氣虛,虛則不足;二是氣機失調,這裡的失調不同於前面所說的「氣機失調」,此處的失調是指不包括氣虛的其他所有不正常現象。下面就這兩方面加以闡述:

氣虛,氣虛就是氣不足,不足的原因無非兩種:

生化來源不足、消耗太過。生化來源不足最常見的就是脾胃虛弱,水谷精氣吸收不夠,也有因為肺的「主氣」功能不足,得不到自然之清氣;少部分情況是先天稟賦不足一類的腎精不足;

其次是消耗引起的不足。消耗大於生化時,「氣」就會形成一種事實上的相對不足。比如過勞損傷,久病重病,調養失當都可能導致氣虛,「勞則氣耗」就是最形象的解釋。

氣機失調,氣機失調就是指氣的升降布散異常

常見的氣機失調有:氣鬱、氣結、氣逆、氣陷四種,我們分這四方面簡單說說:

氣鬱:大多事由於情志不遂繼而臟氣不舒所致,特徵有全身氣機不暢,局部氣機郁阻等。根據郁滯部位的不同,其臨床表現也各有不同,但「脹悶疼痛」是氣鬱的主要癥狀。

氣結:氣結的輕者指「思則氣結」引起的鬱鬱寡歡,氣機蔽塞不通於一處,「梅核氣」可能算是最常見的代表;氣結的重者大多是指暴發、重度的氣鬱,中醫的「厥證」大多屬於這個範疇;臨床表現有昏厥,意識不清,窒息,四肢厥冷等等。其成因大多是因為重要臟腑的氣機鬱結閉塞;

氣逆:氣逆是指應升反降,應出反入這類氣機失調。逆很好理解,叛逆嘛。當然,中醫的理論,把妄行也歸納入氣逆,這是需要注意的。如:怒則氣上,驚則氣亂等等都屬於氣逆的範疇;

氣陷:氣陷應該是最好理解的氣機失調,陷,就是陷落,這裡指氣機升化不足,氣的運動特點出現相對靜止的異常,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雖然本來是下降的氣機,卻下降不止,這也叫氣陷。比如一個人坐電梯從五樓去一樓,從五樓到一樓這個過程是正常的,雖然是下降,但不屬於「陷」,如果到了一樓還不停,繼續下降到負一樓,那就叫陷了;常見的如二便失禁,遺精滑泄,喘氣不息等等;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這裡說的是七情對臟腑的影響與傷害。結合前面所說的「九氣為病」而言,我們發現,七情內傷是「氣機失調」最主要的病因,九占其六了。這是因為情志對人體來說,就是臟腑機能的外在表現。所以正常的情志思維,就是正常的臟腑機能之表徵。而異常、頻繁的情志思維,反過來又能影響臟腑的機能,所以,中醫倡導「恬淡虛無,以致自然」,淡薄情志,就是讓臟腑機能得到自然之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來讀古文章 的精彩文章:

金庸筆下有兩個大俠,郭靖算半個,楊過算半個,只有他能算一整個

TAG:每天來讀古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