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魚和它們的原生棲息地2.0
寫在前面。
8月1日,本平台曾發布了一篇名為《馬來西亞的魚和它們的原生棲息地》的文章,文中魚類的棲息地拍攝者為
林潮湧
林老師。當時我找到林老師的魚類棲息地的照片時非常興奮,想說「大家很少看到魚兒們的原生棲息地地樣子,現在可以讓大家一飽眼福了」。
這些棲息地照片囊括了很多馬來西亞的小型熱帶魚,而且拍攝時間跨度超過十年,這讓我看到了林老師難能可貴的精神。於是給林老師留言問能不能發布這些照片,經過林老師的同意後我便開始編輯文章。當時找到的照片都只有原生地的樣子,但是每張照片林老師都註明了圖片中是哪一種魚的棲息地,為了讓大家更直觀了解到魚類的具體樣子,於是我挨個找魚的圖片,終於整理成文並且發布。
幾天後,臉書收到林老師的信息,他指出文中的魚類圖片有誤,還詳細列出了十多條錯誤並且給我提供了正確的魚類照片。
我很開心,文章的傳播效果很好;但是更多的是羞恥,居然錯了這麼多,還讓原作者林老師親自給我指出來。
經過林老師的指點,文章中的錯誤部分我已經修正,現在再次發布出來。
在這裡向林老師和所有用戶道一聲謙,對不起,給大家帶來了錯誤的信息,往後我會認真仔細的確認!
草缸里常見的熱帶魚,你想過它們原生棲息地是什麼樣你想過嗎?
有這麼一位牛逼的人,數年如一日的去發現和記錄馬拉西亞本地的魚,時間跨度甚至超過十年。
小河緩緩入林中,椒草鬱郁一叢叢。
蘊藏一類二線斗,背鰭長長尾如蔥。
這是描述帕迪可那二線鬥魚(Parosphromenus paludicola
)
的一首小詩,二線鬥魚類生活在清澈溪流、黑水溪流和泥炭沼澤中,它們習慣藏在流速較慢、有水草或落葉的地方。岸上看下去的情況則是這樣的↓
再來看看這種蘇門答臘擬精器魚↓
精器魚科的最大特徵為雄魚在喉部具有
外露陰莖
,此由腰帶骨特化而來,雌魚則為受精器官和產卵器官,用以產下受精卵。
除了
生殖器在頭部
,它們的
肛門也長在精器上
,而且還在性腺開口更靠前的位置,為了配合這一布局,它們的內臟在體內繞了個彎……
你可能會好奇,這種奇怪的生物生活的地方是什麼樣的?看,這就是它們的棲息地環境↓
異形波魚 Trigonostigma heteromorpha,這種魚棲息於森林溪流,成群遊動,屬肉食性,以蠕蟲、甲殼動物與昆蟲為食。繁殖期時,雄魚用跳舞的方式求愛後,雌魚會
把身子翻過來,以腹部貼向葉片底下產卵。
異形波魚的棲息地環境↓
看著上述的描述我相信大部分不知道這裡說到的「異形波魚」具體是什麼品種。
其實就是我們在市場上最常見的一種熱帶魚
三角燈
↓
又比如我們常見的玻璃貓↓
它們的生棲息地情況是這樣的↓
玫瑰小丑燈 Boraras urophthalmoides ,亦是水族市場的常見品種 ↓
它們的生活是這樣的↓
對照著魚種來看它們生活的地方是不是覺得還是有點意思?
下面,我將以物種的
原生環境+物種學名
的圖片順序來展開,一起看看馬拉西亞的原生魚和它們的棲息地吧!
和平鬥魚 Betta imbellis生活的區域水有一些咸,因為住房開發,它們的棲息地正在縮小↓
皇(魚丹) Devario regina ↓
七爺短波魚 Brevibora cheeya↓
三線波魚 Rasbora trilineata
斑紋泰波魚 Boraras maculatus↓
大點波魚 Rasbora kalochroma↓
電光斑馬 Danio albolineatus↓
紅尾波魚 Rasbora borapetensis↓
施密特紋胸鮡 Glyptothorax schmidti↓
頜須齒鱵 Hemirhamphodon pogonognathus↓
馬來枯葉虎 Nandus nebulosus↓
條紋短攀鱸 Trichopsis vittata↓
短鰕虎魚屬的某種 Brachygobius xanthomelas↓
無須魮屬的某個種 Puntigrus partipentazona,原生地是江河、湖泊、沼澤、池塘、森林裡的小河流,它們喜歡生活在充滿雜草的環境,常被誤認為是虎紋魚,但其實不是一個種,它們性情更溫和↓
異齒頜針魚的近似種 Xenentodon cf. cancila↓
馬氏槍吻海龍 Doryichthys martensii↓
恆河青鱂 Oryzias dancena↓
光棘胡鯰 Clarias leiacanthus↓
擬髯蝦虎魚屬的某個種 Pseudogobiopsis oligactis↓
河棲巴塔鱨 Batasio fluviatilis↓
叉尾似鱗頭鰍 Lepidocephalichthys furcatus↓
紅線波魚 Trigonopoma pauciperforatum↓
祈麟麵條鰍 Chendol keelini↓
新平鰭鰍 Neohomaloptera johorensis↓
搏魚屬的某個種 Betta pugnax↓
副鬥魚屬的某個種 Parosphromenus harveyi↓
白騎士蝦虎 Stigmatogobius sadanundio↓
接吻魚 Helostoma temminckii↓
五線鯽 Desmopuntius johorensis↓
暗綠溪魨,也就是我們常叫的潛水艇 Dichotomyctere nigroviridis↓
藍印度金龍 Aplocheilus armatus ↓
鄧氏無須魮 Barbodes dunckeri↓
巴塔胡鯰 Clarias batu↓
頭孔塘鱧 Ophiocara porocephala↓
長身擬平牙鰕虎 Pseudapocryptes elongatus↓
史氏平鰭鰍 Homalopteroides smithi↓
廷氏刺鰍 Mastacembelus tinwini↓
小盾鱧 Channa micropeltes↓
背點波魚 Brevibora dorsiocellata↓
亨氏新光唇魚 Neolissochilus hendersoni↓
小蜜蜂蝦虎 Brachygobius sabanus↓
龜殼攀鱸 Anabas testudineus↓
暹羅副雙邊魚 Parambassis siamensis↓
背眼刺鰍 Mastacembelus notophthalmus↓
條紋墨頭魚 Garra cambodgiensis↓
馬來西亞鋸齒鯡 Clupeichthys perakensis↓
以上所有原生棲息地的場景照片拍攝均出自馬來西亞的水族專家
林潮湧
,相信要記錄下這些原生棲息地的照片,這需要耗費他巨大的時間、精力。
林潮湧本身就是一本馬來西亞原生觀賞魚的百科全書,理科大學動物學系畢業、曾經的碩士論文是《馬來西亞原生鬥魚研究》的他除了鬥魚,他還對當地其他原生觀賞魚的認識知根知底。有關馬來西亞原生觀賞魚的資料不多,他是從各類書籍上翻閱關於魚類的來由後在不同的地區去發現它們的蹤影,於是就有了那些記錄著棲息地的場景照片。
PS.以上所有棲息地照片均出自林潮湧,魚類的圖片來自林潮湧和網路收集的。
長按 ↓ ↓ 二維碼關注本平台
圖:
林潮湧、網路文 / 編:
賣腎吃火鍋

※它們是最常見的熱帶魚,卻有獨一無二的美
※有一種水族展會,有很多比賽
TAG:壹水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