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又一國產手機瀕臨倒閉,巔峰時請劉德華代言,如今卻負債纍纍!

又一國產手機瀕臨倒閉,巔峰時請劉德華代言,如今卻負債纍纍!

有句話說得好: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這句話放在如今已成血海的智能手機市場再合適不過。隨著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日漸飽和,越來越多的廠商將戰略重心轉移到海外,而印度可以說是國產手機出海征戰的重心。如今的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就如同2011年智能手機剛剛普及的中國一樣。如今的國產手機在印度也都有了一席之地,小米在中低端市場已經站穩腳跟;而在國內名不見經傳的一加手機卻逆襲蘋果和三星,成為印度高端手機市場的領頭羊;像華為、OPPO和Vivo雖然在印度市場發展的不如小米和一加,但目前也是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

然而就在國產手機在印度市場高歌猛進之時,一個老牌國產手機廠商卻黯然退出了印度市場,它就是金立。

就在上月,金立將自身在印度市場的手機業務以20-25億印度盧比出售給了當地公司Karbonn Mobile。這標誌著這家老牌國產手機在經歷一系列資金危機後,終於開始出售國外業務資產,以此填補國內市場的資金窟窿。儘管這種方法可能是杯水車薪,但對目前的金立而言,似乎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金立手機也曾是國產手機的佼佼者,不僅在技術上擁有過硬的研發實力,而且其本身還積累了一條比較完善的手機生產鏈。這條生產鏈是國內第一條專門為研發手機配備的試生產線,這樣不僅減少了自身手機研發的周期,而且最重要的是保證了手機的產品質量,這也是其他手機廠商所不具備的優勢。

作為一個在手機界摸爬滾打了20多年的老品牌,金立一度在國內手機銷量遙遙領先,在巔峰時期,曾請劉德華代言,可以說曾經的金立可以堪比如今的華為。不過隨著新一輪智能手機市場的洗牌,金立並未抓住機會,從而被華為、小米等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搶走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不僅如此,其自身資金鏈也被爆出巨大漏洞,虧損連連。目前,據消息稱,金立將引進資金雄厚的國資企業,並進行企業重組,以此解決公司面臨的困境。曾經輝煌一時的金立為何會落得如此境地呢?在毒舌君看來,主要有如下原因:

第一.營銷投資過大

很多90後可能對金立這個手機品牌不熟悉,為了在風雲變幻的智能手機市場殺出一條血路,從而擴大自身在年輕消費者心中的影響力,金立便開始投入巨資進行網路宣傳和市場營銷。據相關媒體報道,在2016年和2017年兩年之內,金立總共花費了60多億進行宣傳營銷。這點從一批批的金立代言人就可以看出:郎咸平、尹恩惠、薛之謙、劉濤、余文樂、馮小剛夫婦等。與此同時,金立對海外業務的投資也達到了30多億元,兩者加起來,使得金立總共花費超100億,這樣的巨額開銷終於使得金立在2017年嘗到了資金鏈斷裂的苦果。


過多的營銷費用投入,導致金立並沒有太多資金用於智能手機的技術研發,在同質化日益嚴重的國產手機面前,這是最為致命的一點。雖然金立擁有第一條完整的手機研發產業鏈,但在如今技術變幻莫測的手機時代,可能一個多月就會出一款新的技術。相反,諸如華為這樣的企業不斷在手機技術上推陳出現,從最初的追趕者變成現在的引領者。

另外隨著「OV華米」等國產手機的異軍突起,金立手機在千元機市場的性價比也漸漸變得毫無優勢。本身金立手機在高端市場並沒有多少市場份額,而其銷售額也不高,加上大量的資金用於宣傳營銷,導致其苦心經營多年的線下渠道也開始遭受其他手機廠商的衝擊,最終導致金立慢慢走下神壇。


如今,金立已經變賣了旗下相關的資產,並進行了大規模裁員,相信應該可以解決200億的債務問題。

在我看來,如今金立唯一的優勢就是其自有的工廠和生產線,以及其多年積累下來的品牌影響力,這一切都成為金立日後東山再起的資本。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即使在金立重組成功後,其面臨的挑戰也是非常大的。在如今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行業,如果沒有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無法在手機產品上做出足夠的創新,那將也是回天乏術。而且如何重拾品牌影響力,以及如何獲得客戶和用戶的認可,也是金立重組之後需要解決的問題。

前有酷派,後有金立,曾經都是國產手機的代表,但如今也都慘淡收場,或許這就是市場競爭帶來的直接結果:優勝劣汰。不過筆者相信,相對於樂視,不論是酷派,還是金立都還是有希望東山再起的,只是市場給它們的時間會越來越少。

做個小調查,你們使用過金立手機嗎?你認為金立手機的落敗還有其他什麼原因?

在如今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你們看好金立手機東山再起嗎?歡迎留言,交流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毒舌 的精彩文章:

5G快來了:用戶的天堂,運營商的地獄?網友:別做夢了!

TAG:互聯網毒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