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vivo OPPO 華為要造電視?當年蘋果也這麼想過

vivo OPPO 華為要造電視?當年蘋果也這麼想過

最近有傳聞稱,vivo、OPPO、華為等手機廠商正在評估調研電視市場,將有可能正式宣布進入電視市場。為什麼會進軍電視領域,相關媒體分析了「手機行業競爭激烈、利潤縮水」,「主流手機廠商聯合電視領域早就有所行動」,看似都有一些道理,但是這個傳聞的可能性在筆者看來,基本為零。

蘋果當年也想過做電視

曾經傳聞蘋果也打算做電視。《喬布斯傳》中透露了喬布斯為蘋果未來四年定下的產品藍圖,其中就有電視計劃。喬布斯希望像革新電腦、音樂播放器和手機那樣,也為電視機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喬布斯在去世前曾想要推動電視機的變革,讓電視機變得更好用。

但是從2007年蘋果開始推出第一代Apple TV,一直到第五代Apple TV,蘋果一直沒有拿出傳聞中的電視機產品。

我們來做個假設,如果蘋果在09年前後,也就是智能電視集中爆發的那幾年推出蘋果電視,那現在的局勢可能就跟智能手機一樣,ios TV與Android TV呈割據之勢。如果在13年前後,也就是OLED電視萌芽興起的那幾年,蘋果投資大屏OLED面板,開發出全新的OLED電視,那或許蘋果電視就坐在如今LG的位置,幾乎統治OLED電視領域。

蘋果雖然割捨不下電視,但是在這個行業的邊緣化已成為既定的事實。儘管蘋果依然還有實力,但卻錯過了電視行業轉型的兩個重要時期,已經不能保證蘋果能成為這個行業的領頭者。或許喬布斯還敢冒一次險,但庫克肯定是不會的。

驕傲的互聯網電視都紛紛落馬

不僅是蘋果沒有涉足電視機行業,打著生態模式的互聯網電視也在近兩年紛紛落馬。

從萌芽到進入巔峰,互聯網彩電僅僅用了2年,低廉的價格卻擁有不俗的配置和豐富的內容資源,直接降低了進入互聯網電視門檻,沒生產線沒關係,找代工;沒資源不怕,找牌照方合作。在嘗到了一絲甜頭之後,越來越多的企業湧入這一領域。

與傳統電視廠商相比,互聯網電視抗著「內容為王」的旗幟,與各大內容平台合作,無疑佔盡了先機,將電視智能化發展推向了快車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傳統電視廠商也學會了互聯網電視那一套網路營銷,懂得內容生態和智能交互的玩法後,憑藉在技術領域深耕多年、完善的生產線並擁有雄厚資本,也先後推出自己的互聯網品牌。

曾經互聯網電視憑藉「價格戰」和新的商業模式吸引投資人砸錢,成為電視行業的攪局者。但隨著內容版權法規的規範,以及面板漲價等因素,一味靠生態反補硬體這種燒錢的套路也出現了瓶頸。失去風投的力挺和噱頭的外衣後,互聯網電視廠商似乎有點力不從心,樂視、暴風、風行、看尚這些品牌走下坡路十分明顯。

vivo、OPPO、華為為什麼不適合做電視?

1、彩電不是快消品。一年換一台手機的大有人在,可是一年換一台電視機的基本不存在。

2、彩電不是電子產品。液晶面板是電子製造業,液晶和背光組建都是高精度的加工製造,頂多也就處理晶元和電子有些關係,但是一台彩電80%的成本都來自於面板。它們並不會遵循摩爾定律。所以消費節奏也沒有手機那樣快。

3、彩電市場固有實力難以撼動。當年智能手機興起後,可是一大批互聯網品牌取代了傳統功能手機品牌。反觀智能電視市場,新晉並不能取代傳統電視品牌的霸主地位,更談不上佔領智能電視市場,更多成為了智能電視發展的探路者與犧牲者。雖然智能電視和智能手機存在了諸多功能的相似性,但屬性還是有所不同,在市場上的表現也有所差異。比起智能手機的龐大的消費市場,智能電視的市場小得多了,原本的電視市場可以說是僧多粥少,且每家電視廠商的實力都不弱,地位不容易撼動,更別提超越。

4、彩電市場面板為王。智能手機興起時,對整機的供應鏈結構產生了較大的變化,也讓新興的智能手機品牌在供應鏈的選擇上,和其他手機品牌站在了相對平等的起跑線;反觀電視行業,液晶面板始終是電視成本里的大頭,主要掌握在傳統彩電品牌的已有供應鏈中,供應鏈上的已有優勢,都是新晉品牌所不具備,成為了它們的致命死穴。

5、手機與彩電的屬性大不相同。智能手機是從根本上改變了手機的功能屬性,從通信設備儼然成為移動互聯網服務化的終端設備,而智能電視最終本質還在視聽功能上,其他智能應用更多是作為附屬價值,而電視主流的顯示技術牢牢掌握在傳統電視廠商手中,所以互聯網電視廠商要取代傳統電視廠商的地位,那是不存在的。

機會有,但是需要等待下一次產業裂變。

回想起互聯網電視興起的那個時代,正好是智能化膨脹的時代,彩電趕上了智能化、互聯網化,通信技術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智能技術改變了人與物之間的連接。所以正好醞釀了互聯網電視的這一波浪潮。

如果手機廠商想要切入彩電行業,也需要等待一波技術裂變的浪潮。但是現在來看,中國彩電市場正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面板、產品等過剩,整體市場趨於飽和,哪怕是傳統品牌的互聯網子品牌也在坍縮,比如酷開就不再做電視只做系統和內容。

什麼是這一波浪潮呢?筆者覺得物聯網醞釀了多年之久,正期待一個完整協議的形成,一旦這一點打通,電視大屏的優勢或許馬上能夠成為手機之外家庭的中樞。

另外隨著手勢識別,人臉識別,聲紋識別技術的突破,操控電視變得不再受限於普通的遙控操作,而且作為家庭這種相對私密的場景,更容易實現多種交互方式的」無心理障礙「運行。

目前來說好消息是,隨著電視互聯網化、智能化,互聯網電視服務在內容包裝和內容分發產業鏈上的價值開始凸顯,比如各種網路綜藝節目《中國新說唱》、《火星情報局》《夢想的聲音》等等。電視的開機率逐年上漲,年輕人慢慢開始回歸到電視屏上來。電子家庭視頻OTT/流媒體訂閱型視頻點播,也正在飛快的增長。通過除硬體外內容版權收費的方式,在大屏電視上將獲得更高的接受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電腦網 的精彩文章:

浦科特EX1 Plus SSD評測:小巧可靠的高速硬碟
微軟計劃每半年為Dynamics 365進行1次重大更新

TAG:太平洋電腦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