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語咒》:導演自評59分,但斯皮爾伯格來了也不行

《風語咒》:導演自評59分,但斯皮爾伯格來了也不行

自《大聖歸來》意外走紅至今,國產動畫電影成了暑期檔這個饕餮盛宴上的精美甜點,今年,呼喚守護與愛的《風語咒》來了,其上映5天後豆瓣評分7.0,貓眼評分9.2,票房8738萬。

《風語咒》首映禮

從最初定檔7月13日,到調整為7月20日,最後定位8月3日,《風語咒》相比於撤檔的《昨日青空》、《未來機器城》,無疑充滿勇氣,成為了暑期檔唯一直面市場的國產動畫電影新作。

不出意外,主打中國風的《風語咒》又背上了粉絲們「國漫崛起」的野望,但總導演劉闊說,「我不認為國漫在崛起,但未來是好的。」

初心製作

「希望劉闊總導演能繼續認認真真仔仔細細雕琢一番出個兩小時完美版的作為對鐵粉補償」,動畫電影《風語咒》上映四天後,俠嵐官方論壇上冒出了這樣一條新帖。

他吐槽觀影時四次畫面變黑,高潮轉瞬而去不過癮,也表揚製作精良,3D效果震撼,最後還是表達了希望:我開始對國產動漫有信心了!

玩游網論壇《風語咒》觀後感

鐵杆粉絲們清楚地知道,如今105分鐘的《風語咒》結尾倉促是因為剪掉了30分鐘,劉闊曾解釋,這是順應片方和投資方,為了每天在每個放映廳里能多排一場。事實上,縱觀近年來院線動畫電影,片長几乎都在100分鐘左右,鮮有例外。

排片負責人是影院經理,每個月30-40部電影上映,他們的依據只能是明星效應、首日票房這種硬性指標。動畫電影天生缺少明星效應,正如《風語咒》出品人之一、若森的CEO張軼弢所說:「只能靠口碑發酵。」

《風語咒》的世界觀來自之前若森數字出品的《俠嵐》系列動畫作品,俠嵐和零分別代表至陽和至陰,陰陽平衡而後五行和諧,《俠嵐》系列圍繞中國傳統文化陰陽五行八卦來布陣,而《風語咒》則把世界觀壓縮,保留了俠嵐與零的對立、俠嵐的等級,著重講述了主人公朗明從一個小混混憑著心中大愛成為了濟世英雄的追尋之路。

「《俠嵐》是我們的『大兒子』,從做純粹國漫電影的角度出發,我們也算不忘初心吧。」劉闊告訴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風語咒》中的『風』是超越五行之外的另外一種力量,馭風或者風在馭我,都是非常好的含義。」

當時不美好

劉闊跟編劇們說,「各位,我拜託了,你們好好想想啊,實在想不出來我下回就罵人了。我再給你們一周的時間,這周時間你們不準玩兒遊戲,你們要再不給我出來,咱這事兒就甭幹了。」

《風語咒》籌劃就用了五年時間,團隊在五年間不斷打磨框架,從一開始定下了親情的框架,一次次的微調、完善。編劇也從原《俠嵐》編劇郭宙明和苗萌,變為「畫江湖」系列的編劇於奧、周鐵男和舒敦杭;劇情結構也發生了幾次改動,「整個故事線、敘事線都重新寫過,但只有框架是不變的。」

刪減30多分鐘,兩次調檔後,總導演劉闊告訴壹娛觀察:「創作就是先把牛吹出去,然後用各種痛苦把它圓回來。但自始至終劉闊都沒有訴苦或是賣慘,」創作的過程其實充滿痛苦,當時不會有美好的感覺。」

這一切正如創業初期的若森數字,張軼弢和劉闊等四個若森創始合伙人曾輪流抵押房產,只為了給員工開出每人每月3000多元的工資。「急功近利的公司活不到今天,若森數字這樣的公司活下來是因為在急功近利的同時,真正的根源還是想做好東西,堅持也是一種能力」,劉闊說。

看完《頭號玩家》後,劉闊很感慨,好萊塢電影工業太健康了,導演只需要專心把藝術上的東西做好,其它事情會有人幫你做。他跟《風語咒》的製片團隊開玩笑說,斯皮爾伯格來中國,他也導不出《風語咒》這樣的片子,「不是他水平不行,是咱這兒配套設施不夠。」

《風語咒》背後是若森數字十餘年的IP孵化和動漫積累,縱觀整個中國動漫行業,從2001年開始出現政策扶植,動畫在電視台播出,會根據不同地區,給予每分鐘500-5000元不等的補貼。「這完全不是商業模式。」張軼弢說,一開始若森就決定走一條符合商業邏輯的路:打造原生IP,孵化泛娛樂產品,於是有了「畫江湖」這個品牌。若森的舉措是,在一個品牌下,開創不同世界觀、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作品。

國漫動畫排行榜TOP20

根據數據顯示,「畫江湖」系列動畫在國產動畫收視率前20中佔了四席,不同世界觀的作品可以培養自己的粉絲群體;系列加在一起,又形成了巨大的流量池,形成流量變現的商業條件,為企業增值。

2016-2017上半年影游聯動相關移動遊戲情況

《畫江湖之不良人》動畫全網總播放量為72億,平均每個月都有超過238萬人收看;《不良人2》手游自問世起,到2017年上半年也創造了1.37億流水,其粉絲擁有很高的轉化率。

劉闊認為,動漫對於90後和95後群體是剛性需求,如果中國沒有好看的作品,他們就會去找日本的、歐美的動畫,這一點區別於前世代的人群。在《畫江湖之不良人》真人電影還未能面世之前,《風語咒》作為若森又一個大IP的衍生產品被寄予厚望。

中國製造的期待

《風語咒》作為3D動畫電影,技術方面也展現出中國製造的進步。整個電影製作過程中,協調了國內100多個技術團隊配合,「這是全流程的國產動畫,都是中國團隊。」

若森自2003年創立以來,業務上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開發國產3D引擎——曼陀羅。被問及《風語咒》在製作中,曼陀羅起到哪些重要作用時,劉闊說:「曼陀羅在電影裡面應用有限,不像番劇應用的那麼多。」他們通過電影的製作,發現系統中的問題,繼續糾錯和升級,並應用到未來的作品中,「下一部電影會有新的東西。」

《風語咒》導演劉闊

引擎開發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若森創立之初只有3000萬的天使投資,但這遠遠不夠。「我們得掙點兒錢,得砸曼陀羅啊!」張軼弢說,在這樣的想法激勵下,若森決定轉做教育行業,拿著成品動畫《山海經》去招生。這樣做的好處有三點:其一,賺錢並讓公司持續運轉;其二,挑選學生中的優秀人才,成為公司員工;其三,把《俠嵐》列入教學任務,由學生為作品糾錯,並提供參考意見。

早在2013年間,《風語咒》已經有了一個片花,張軼弢帶著它和《俠嵐》去了戛納的Mipcom和MipJunior。雖然在戛納展映獲得很好的反響,但後來動畫市場的畸形競爭讓張軼弢暫時將國際市場擱置,回到國內,做本土化泛娛樂內容,「我1分鐘賣200美元,人家是20美元甚至十幾美元給他10個產品的1分鐘」。

當時在戛納,獅門娛樂的高管更感興趣的是若森的曼陀羅引擎。坐在地中海邊,張軼弢用ipad給獅門娛樂的高管展示了曼陀羅製作的視頻,對方愣了半分鐘,「早晚有一天,我就把這(曼陀羅)放網上,所有人都能免費下載」,張軼弢說,而後,對方發出了驚嘆,「oh,my god。你們比猶太人還聰明」。

「很多人看到了表象,其實是我們熬出來的」,張軼弢說,「人是最重要的。」張軼弢在《風語咒》的首映禮上,最後合影環節才走上台。

在此之前,張軼弢沒有看過這部若森出品的第一部電影,他把這歸結為對劉闊的信任,而劉闊說,這就像一個張軼弢自己的孩子,「是男是女?健康與否?漂亮與否?聰明與否?這都是未知數,他太在乎這個IP了,不敢知道,只是平時聽著大家的反應來增強信心。」

或許在曼陀羅真正開源前,若森還有很長的泛娛樂之路要走。張軼弢提出了「三位一體無差別打擊」的概念,在《風語咒》上映當天,《畫江湖盟主:俠嵐篇》手游也開啟公測,籌備上市的若森數字第一次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影、漫、游」聯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娛觀察 的精彩文章:

影院越開越多上座率越來越低,萬達電影未來只能靠賣廣告賺錢了?
街舞火完又到《創造101》,為什麼熱搜都被網路綜藝承包了?

TAG:壹娛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