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個經歷過產後抑鬱的媽媽說,幸好我走出來了

三個經歷過產後抑鬱的媽媽說,幸好我走出來了

GIF

世界那麼大,我卻如此焦慮。

上周偷空跟著同事去看了場七幕引進的百老匯新劇《近乎正常》,完全是沖著它「曾經獲得了11項托尼獎提名,21世紀第一部獲普利策獎的音樂劇」的名頭去的。

但看完才發現,這部劇就是寫給媽媽的:因為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得了抑鬱的媽媽。

媽媽Diana多年前患上了躁鬱症(雙向情感障礙症),爸爸Dan操碎了心試圖維繫家庭。兒子Gabe是一個典型的高中男生,媽媽的心思都在大兒子身上,爸爸的心思都在媽媽身上,於是女兒Natalie總是被忽略的那一個。整個家庭其實都是不正常的,但又維繫在近乎正常之間。

看著看著,我居然看哭了,因為想起了生完老二後最難熬的一年。抬頭一看,哭聲一片,有的媽媽一把鼻涕一把淚,比我還誇張。每個人都想起了自己的故事。

同事還是個90後小姑娘,她很尷尬的坐在那兒:你們都哭啥呢?我該怎麼跟她解釋這種媽媽才懂的語言呢?

於是跟她講了三個身邊的故事。

產後抑鬱症差點讓我掛掉了

第一個故事來自末末,當她說起自己因為產後抑鬱症差點掛掉的故事時,所有人都驚呆了:

我從沒想過自己會得產後抑鬱症。現在看當時的自己,就跟做夢一樣。

生完孩子後,我身體一直不好,渾身起濕疹。

出了月子後更是整天哭,無緣無故哭,什麼事沒有就想哭。那段時間,覺得以後的生活都不會有笑容了,就連看到隊友和老大笑我都難受:我那麼難受,為什麼你們還笑?

生活看不到希望,好幾次都想跳下去。

隊友對我老哭的狀態不理解,但好在他一直安慰我,提前下班陪我,晚上他起來照顧孩子。

這樣持續了兩個多月,我一直以為是身體不好,直到一個當醫生的遠方親戚說:你抑鬱了。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心態不行。

然後,我決定要做點什麼。回到老家我媽那兒,跟著她在田間野外過了一個多月。特別感謝媽媽,她給了我無微不至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關心和愛。

有次實在找不到生活的希望了,就和一個特別崇拜的教授談了談,他之前也有很嚴重的濕疹。他鼓勵我多做運動。運動是讓我們身體與精神相愛,找回自己的過程。

我開始慢跑(這個習慣現在也堅持了下來),隨著身體激素的正常,身體濕疹也好些了。忽然有一天就走出來了。

那一刻,天高雲闊。

雖然整個產後抑鬱過程就持續了三四個月,但沒想到它如此可怕,最可怕的是對未來看不到希望。

抑鬱的這段時間,最愧對的是我的孩子,老大當時在上幼兒園,他那段時間很不快樂,但是我當時一點這方面意識都沒有,全在自己的情緒里出不來;我整天哭也沒母乳,小的就全靠奶粉。所以真的很慶幸自己走了出來。

其實大家對抑鬱症的了解太少了,很多人都覺得是「吃飽了沒事幹」,還有人說是「富貴病」,但是沒經歷過的人,真的不知道它有多絕望。

跟家人吵吵了五年,我變成了憤怒大媽

第二個故事來自非常活潑的Sara,她如果不提我們根本就看不出她竟然有那麼長的不快樂時光:

產後五年里,我一直都活在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中。

焦慮,糾結,提心弔膽,每天都不高興。

跟所有人關係都比以前緊張,跟公婆打,跟爸媽各種擰巴。隊友說我跟變了一個人似的,以前天真爛漫,後來整個一憤怒大媽。

吵架的原因基本都圍繞在照顧孩子的方式上,我有一種很強烈的「7*24小時只要我不管孩子就沒人管他死活」的恐懼感:

孩子已經會翻身了,千叮嚀萬囑咐他要盯著,別從床上掉下來,結果人家轉身就走了,永遠跟沒聽見一樣。

每次我都氣的要死,跟隊友吵架,跟他媽媽吵架,最後把他媽都吵走了。

身累,心累,沒法不煩。

就這樣吵了整整五年,我當時不明白,只以為是家庭矛盾。現在才知道自己可能是一直都在產後抑鬱。老公也沒察覺,不過好歹他能忍,我們也沒吵到離婚那一步。

在這種狀態下,雖然隊友不同意,我還是強烈要求生了老二。但沒想到,弟弟救了我,生完老二我竟然奇蹟般的恢復了

怎麼做到的呢?其實非常簡單,首先把自己解放出來,讓自己身體不那麼勞累。

生老大後我凡事親力親為,生老二後我全權交給了阿姨。每天陪弟弟兩次,每次大概半小時到一小時,跟他一起讀書聽音樂,其他體力勞動全交給阿姨,阿姨抱著的時候就路過逗逗親親,就基本處於很舒服的狀態了。

其次,心理準備充分。我有經驗了,隊友也有經驗了,偶爾會說兩句好話,公婆也知趣沒來。家庭矛盾少很多,也就沒那麼焦慮了,基本上什麼問題都不至於五雷轟頂。

所以,我的產後抑鬱就這樣好了。沒有看醫生,也沒有吃藥。

但這段時間對孩子的影響真的還是挺大的,哥哥一路被媽急眼過來,我脾氣暴躁時,他也會學樣,很容易發脾氣,花了一年時間糾正稍微好了一點點。

弟弟就特別有福氣了。一個平心靜氣的媽,就是他最大的福氣。

老大生完在醫院住了三周,懷老二時隊友出軌

第三個故事來自我的朋友小Z:

我曾經抑鬱了兩次。

生老大時,孩子出生第二天老公就感冒了。本來他是要陪我到出院,卻不得不早早回家,只能每天來探望。出院在媽媽家坐月子,但我發現家裡氣氛不對,老公沒有一起住過來,每天就過來看看我,不吃飯就走了。我問了他才知道,因為給孩子取名字的問題,他和我爸大吵了一架,鬧得很不愉快。但這些事家裡都瞞著我。

知道了事情緣由後,我非常難受。整個坐月子期間,心情都不好,只有抱著孩子才踏實。除了和孩子相關的一切,似乎對什麼都沒了興趣,只喜歡喝湯,因為可以增加奶量,所有可以多奶的飲食我都喜歡。每次見老公,他走了,我就悄悄哭。

這種狀態大概持續到孩子快滿月的時候,寶寶檢查出急性心肌炎,直接送進了NICU。我大哭了整整三天。

熬過最難熬的第一周,孩子算是了脫離危險期。我被允許陪床,在醫院陪了兩周多。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心酸,小小的寶寶帶著檢測儀,心率失常,快速跳的時候她會哭,一定是因為很不舒服吧。

我完全對生活失去了興趣,所有的關注點都在孩子的病和身體上。孩子放不下,我要抱著她睡覺,老公就在我身邊堆滿枕頭被子啊,讓我朝任何方向都可以靠;晚上他會抱前半夜,畢竟第二天還要上班;很多晚飯和早飯都是他喂我吃的……

老公對我們母女很用心,這大概是我沒有走上抑鬱的終極治療方案的原因。

生老二時,沒想到我又抑鬱了一次。

因為老大心肌發育不正常,我們很擔心,想再要一個孩子。但懷老二的時候,我發現了老公和網友的曖昧微信。當時氣的我啊,沒有語言可以形容。我假裝什麼不知道,挺著肚子找律師諮詢了一切,取證拍照了所有聊天記錄、照片、評論和轉賬記錄。

我很淡定地沒有告訴任何人,包括我媽媽,她幫我帶老大已經為我的家庭負擔很多,我不想拖累她。就這樣一直挺著到老二生下來,然後踏踏實實坐月子。

這期間我都沒有哭。有時候心裡實在堵得慌,就下樓來喝咖啡或者吃芝士蛋糕,咖啡和甜品真的幫我釋懷了很多。

大概45天的時候,婆婆回老家休息一段時間,我和老公攤牌了。他當時懵了,就只是說我們有兩個孩子,不能離婚。最終,他道歉,與小三斷了聯繫。我也不再追究。

那段時間我特別討厭自己,討厭自己的樣子,這也是抑鬱的典型狀態吧。後來,我去吸脂、鼻子注射玻尿酸、做了頭髮和指甲、半永久,然後感覺自己脫胎換骨了一樣的重生了

其實每個產婦都會或多或少經歷抑鬱的過程,這是一個正常的過程,是雌性激素水平變化導致的,但整個過程中,家人的支持和幫助都特別重要。產後抑鬱不同於普通的抑鬱,大部分人可以自身調節和痊癒,只有少部分才會走向極端。我希望每個媽媽都可以和寶寶一起健康快樂!

最後我想對所有的爸爸說:她也許不是你的生命,但是她為了你生命的延續付出了很多,身體的健康、身材的變化、事業的缺席……請愛護她,像最開始的時候。

寫在最後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知道產後抑鬱並不罕見,但沒有想到發生率還是超出了我的預期,醫學數據顯示有15%到30%的產婦都有可能患有產後抑鬱障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激素分泌水平的改變。

如果你身邊有剛剛生完寶寶的媽媽,她忽然愛發脾氣,愛跟你吵吵,愛哭,情緒總是低落,不是嬌氣、不是矯情,而很有可能是病了。所以小愛想呼籲大家,尤其是爸爸,多關注身邊人,請多一點時間陪伴她,給予她更多的耐心與關愛,不要丟下她一個人。

特別為故事裡的朋友們高興,她們最後都走出了產後抑鬱的陰霾。但在小愛的採訪中發現,依然有人沒有從抑鬱症的灰色世界中沒有走出來。她們在言語中不斷的重複:想快點好起來。小愛相信一定會的,請一定要對未來有信心!

另外解釋下問什麼文中的幾個媽媽都是二胎媽媽,是不是二胎媽媽更容易發生產後抑鬱?很簡單,這些故事是在我們的二胎群中徵集來的,但每個人出現產後抑鬱的時間不一樣。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得了產後抑鬱呢?有一個常用的愛丁堡產後抑鬱量表(EPDS),可以幫助大家做自我篩查。這張表包括10項內容,於產後6周進行調查,可提示有無抑鬱障礙,但不能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大於等於13分,那就可能有抑鬱障礙。

(文中人物皆為化名)

——————最後是福利時間——————

△戳上方鏈接直接購買

撰稿:江妍青、周玲玲

排版:劉雪瑩

審核:周玲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鸚鵡被主人冷落,氣出抑鬱症,把自己拔成禿頭!
這4種性格的人,最容易患上抑鬱症,希望你不在其中!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