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蜀漢的內亂滅門事件在三國中次數最少、程度最輕?

為什麼蜀漢的內亂滅門事件在三國中次數最少、程度最輕?

原標題:為什麼蜀漢的內亂滅門事件在三國中次數最少、程度最輕?


在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中,蜀漢在民間的知名度無疑是最高的。除了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的影響之外,蜀漢在三國中確實也是治理的相對最好的政權,自然能在百姓中引發共鳴。比如血腥的內亂滅門事件在蜀漢就非常少見。


由於頻繁的戰亂和權力鬥爭,漢末以來的內亂滅門事件屢見不鮮,曹魏連皇帝都被當街殺掉,更不要說規模巨大的「東南三叛」。東吳也是連續爆發內亂,東吳諸葛氏更在內亂中被滅族。與之相比,蜀漢除了少數地方叛亂外,朝廷只發生過魏楊之亂。



而蜀漢內鬥的失敗者也很少喪命,更不要說被滅族了。在整個蜀漢四十餘年的歷史上,只有魏延被滅族,劉封、彭羕、劉琰雖然被殺但都沒有禍及子孫家族,廖立、李嚴、楊儀則只是被罷官免職。那麼為什麼蜀漢的內亂滅門事件在三國中次數最少、程度最輕呢?


首先,劉備當年起兵時便秉承「仁義」的治國理念,劉備也是漢末三國的群雄中唯一沒有屠城記錄的。劉備的治國理念在諸葛亮執政時期基本得到了延續,成為蜀漢朝野的共識。劉禪親政後基本還維持了表面上的「仁義」,只是存在「政失於寬」的問題。



其次,黃巾起義以來,漢末三國的大部分內亂都是士族門閥的內鬥或者是與皇權的鬥爭。而自從劉備入川以來,蜀漢便一直實行壓制士族門閥發展的國策。正因如此,蜀漢的士族門閥勢力在三國中最小,引發的內亂滅門事件自然也是最少的。



最後,諸葛亮執政以來在推行以「仁義」為主的治國理念的同時實行「以法治國」,建立相對完善的制度體系和規範。正因如此,蜀漢的內部爭鬥基本上是有法可循,血腥氣自然就少了很多。比如廖立和李嚴在諸葛亮免官後依然對諸葛亮敬佩有加,希望得到重新任用。

綜合來講,因為以「仁義」為主的治國理念和士族門閥實力較弱,所以蜀漢的優秀內部治理不僅在三國,就是在整個三國兩晉南北朝都是非常罕見的。正如史學大師範文瀾先生所說:蜀漢是三國中最有條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鬼說天下 的精彩文章:

巴西隊為什麼會成為世界盃史上第一支小組淘汰的衛冕冠軍?
《沁園春·雪》創作於1936年,為什麼直到1945年才公佈於眾?

TAG:鬼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