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古以來凡是要弘道的人,基本都要遭遇同樣的事——陷害和誹謗

自古以來凡是要弘道的人,基本都要遭遇同樣的事——陷害和誹謗

本文轉載自網路,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

若有不當或侵權,請告知刪除

好了,這裡不想做多的鋪墊,節省大家時間,直接舉幾個例子,說明一個情況:就是自古以來,凡是要弘道的人,基本都要遭遇同樣的事——陷害和誹謗。好一點的歷經羞辱,差一點的要賠上性命。這些都是歷史上極普遍的事,只能說遇到了不要大驚小怪吧。下面來看看:

釋迦牟尼(被女人誣陷):這位是眾所周知的佛陀,不是神話故事裡的人物,是確實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後捨棄王位出家修道。證悟宇宙生命之大道後,把他所徹證的,宇宙和生命實相的方法,完整地教授下來,就是我們今天仍然能學習到的佛教。

佛陀在世時,印度人是分等級的。而佛陀的道,倡導中道與平等,甚至說「眾生和佛也是平等的」。他的教育總是觸動利益階層。所以經常有人想辦法陷害他,並且經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女人」,比較有名的用女人陷害佛陀就有三次,三次都沒有得逞。比如佛在舍衛國的時候,因為影響力很大,舍衛城的婆羅門諸外道不高興,就買通一個名叫戰遮的女人,叫她跟隨舍衛城的信眾到祇園精舍聽聞佛陀說法。七八個月後,她在腹部內衣中系一個小木盆裝作懷孕的樣子。有一天正當佛陀在法座上說法的時候,她突然從大眾中站立起來對佛陀責問道:「你說法的辯才倒是無礙,但現在我要問你,你既和我發生夫婦的關係,為什麼到現在還不替我建造產室?你捨棄我不顧,真是一個沒有情義的人!」聽她這麼說後,聽眾之中就是信仰很深的人,也都大驚失色,佛陀卻威嚴不動地閉目坐在法座之上。好在這時候,這女人系在身上的木盆忽然撲通一聲往地下一落,惡毒的計謀被揭穿,她這才羞慚得抱頭鼠竄地往祇園精舍的外面逃奔,佛陀仍然像沒有事似的繼續說法。

達摩祖師(被投毒六次):達摩祖師也是古印度南天竺國香至王的太子,傾心大乘佛法,師從般若多羅大師。100多歲的時候,中國梁武帝的時代,他從印度坐船來中國傳佛心印,在廣東登陸。見到皇帝,皇帝跟他問道,他也不遷就巴結,話不投機他就跑了,跑到現在少林寺後山的山洞去閉關……這段故事知道的人比較多,不細講。主要說的也是,他這一生雖然與世無爭,但是也經歷多次陷害,光被投毒,就有六次:第一次投毒,達摩吃完後「索盤吐蛇一升」。第二次投毒,「(大師)於大槃石上坐,毒出石裂。」前後六次遭下毒,五次失敗。終於在第六次遭毒時,達摩祖師叫來諸弟子:「我本來是來傳法的,但現在卻被人討厭至此,久住世間讓人造罪也沒什麼益處。」於是將佛祖傳下的袈裟傳給弟子慧可,並且對第二代祖師慧可說:「我緣此毒,汝亦不免此難。至第六代傳法者,命如懸絲……」看,世間多險惡,不光師父要被人害,徒弟得道了也免不了。

二祖慧可(被誣陷迫害致死):據河北省《成安縣誌》客籍人物篇載:約於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慧可大師以107歲的高齡,來成安講經傳法,為此特在匡教寺前修築了兩丈多高的說法台。因慧可所講的禪理非常好,四面八方的老幼聽者甚眾,匡教寺的僧人也聽得入了迷。惹惱了這裡嫉賢妒能的法師辨和,他便到縣衙誹謗慧可,說他「離經叛道、標新立異、散布異端邪說。使農夫輟耕,商不啟戶,是大隱患。」

知縣翟仲侃聽信了辨和誣告,對慧可加以酷刑拷打審問,羅列「十大罪狀」層層上奏朝廷,後得到朝廷批准,最終將一代宗師迫害斬首。

慧可被斬首後,屍首流出白乳,肉色如常。隋文帝了解後追悔莫及,曰:此真菩薩。傳旨重新調查慧可被殺事件,對瀆職官員嚴加懲處,並祭祀慧可,同時賜慧可「正宗普覺大師」的封號。

貞觀十六年,唐太宗李世民也派尉遲敬德監工為慧可修寺建塔安奉舍利……

六祖惠能(被追殺躲藏十六年):這位就不細說了,《壇經》里寫的都有,大家都知道,惠能大師得道後,他師父就交代他「汝須速去,恐人害汝。」基本開始過著被追殺的日子,後來在獵人隊里藏了十六年,風頭過盡,機緣成熟,才出現於世弘揚佛法。

虛雲和尚(百歲老僧被誣陷拘禁毒打):近代虛雲和尚112歲時,住持雲門山大覺寺,被人誣告藏匿罪犯。全寺僧人120餘人,被軍警包圍。虛雲和尚拘禁於方丈室內,門封窗閉,絕其飲食,後四次遭人毒打,打得頭面流血,肋骨折斷。老和尚闔目不視,閉口不語。相關記載「入夜後,侍者入室探視,見老人倒於血泊中,乃扶其坐於榻上,並侍候湯藥。次日,那伙人見其未死,又予毒打,至四月十五日,老人漸漸倒下,作吉祥卧,經一晝夜,全無靜動。侍者以手試其鼻孔,氣息全無,手脈亦停,以為老人已死,唯體溫尚正常,面色亦平靜。次日早晨,忽聽老和尚微微呻吟,並睜開眼睛。侍者見師還活著,十分驚喜,立即扶師起坐,並告以入定已八日整……」

虛雲老和尚以112歲高齡,受此等酷刑,死而復生,足見其修行境界。事後他作詩一首感慨世道之艱難:坐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受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

孔子(也離不開「陷害」這兩個字):簡單在網路上摘抄了一段,「齊國見魯國重用孔子後日益強盛,恐危及自身,採用美人計……使孔子和大夫間的矛盾日益尖銳。以致後來孔子只能背井離鄉、周遊列國。離開魯國後,孔子在各國來回徘徊,仍然得不到重用,並且受到眾多歧視和陷害,甚至惹得性命之憂。公元前484年,弟子冉有率領魯國軍隊大勝齊國,因此,在弟子們的擁護下,季康子派人用錢迎接孔子回歸魯國,終於結束了14年之久的流離生活。」

轉發分享 功德無量

擁有正知正念,請關注「般若路」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本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路 的精彩文章:

上師從哪裡來?宗薩欽哲仁波切
有竅訣,痛苦亦是朋友慈誠羅珠堪布

TAG:般若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