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物│八大山人:墨點無多淚點多

人物│八大山人:墨點無多淚點多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江西南昌人。他是大明朝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弋陽王孫。大明朝的遺民,清初畫壇的「四僧」之一。

朱耷少時聰慧過人,8歲能作詩,11歲能畫青綠山水。少時的朱耷滿腔熱血,一心想通過科舉,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報效明朝。然而,就在他人生盛年,他一心要為之效忠的明王朝滅亡了。那一年,父親病逝,妻子和兒子也相繼離世,這對朱耷是致命的打擊。後來,為了躲避清朝的追殺,他隱姓埋名,當了一個修行的和尚。

朱耷的「耷」,有說是因為他生下來耳朵大,所以取名「耷」,拆開就是「大耳」二字;又有說「耷」乃是「驢」字的俗寫在他生平用過的號中,就不乏「驢」「驢屋」之類,個中況味,辛酸自嘆。

竹石鴛鴦

山水卷

59歲,他開始以「八大山人」為號,一直用到80歲去世,此前用過的五花八門的號全部擯棄。

他在畫作上署名時,常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寫。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後二字像「之」字:哭笑不得。

他生長在宗室家庭,祖輩、父輩都是修養深厚的書畫家。但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亡,不久父親去世,貴族生活在他19歲這一年戛然而止。

國破家亡的年輕人朱耷遂假裝聾啞,隱姓埋名遁入山中。後來,在他的畫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符號,其實便是「三月十九」四字甲申三月十九日,明亡的日子。

明亡後四年,妻子去世,朱耷遂出家。他曾經裝作啞人,在門上貼一個大大的「啞」字,不與人語,以手示意。他好酒,愛哭,戴布帽,穿長袍,爛鞋,以瘋癲的樣子,躲避新朝的迫害。西方藝術界稱他「中國的梵高」。在海外的書畫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說八大山人不雅!」把他與音樂魔鬼貝多芬、繪畫魔鬼畢加索相提並論,稱之為東方的藝術魔鬼;甚至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建立了八大山人藝術研究中心。

仿倪山水

荷石棲禽

晚年,朱耷從俗成婚,靠筆硯養家糊口。但因生活所迫,又不得不隱瞞明宗室身份,賣畫給清朝官員。在南昌城郊的一所草房裡,他度過了孤寂、貧困的晚年。

他筆下的動物是如此不同,它們似乎充滿了人的意味,顯得有些滑稽,讓人想起《虞初新志》中記錄八大在變啞之前「善詼諧,喜議論」一條。

它們有些本身就是扭曲的:一隻畸形的兔子,一隻呈怪異集合形狀的貓,古怪地呈塊狀的鳥。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徵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翻起的白眼帶著一種威脅的、怒目而視的表情,暗示著其與環境之間的某種決裂。它們往往不是舒適地被包含在它的幻境里,而似乎是被困在其中。自由和限制,疏離和調適,意識的壓抑,溝通的障礙……所有的這些問題似乎都切合八大自身的困境。

他有一首題畫詩:「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夫子自道,言簡意賅地嘆出他那隱晦難解的畫和題畫詩背後的人生。

八大山人的繪畫藝術,是他個人的心靈史,亦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史。

康熙十七年,八大山人朱耷53歲,臨川縣令胡亦堂聞朱耷大名,欲將其召入府中。朱耷依然不改對於明朝的效忠,他整日裝瘋,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大哭。一天傍晚,他突然撕裂自己的僧袍,投入火中燒毀,獨自走回南昌。62歲那年,他獨自居住在章江門外一座陋室里,靠賣畫為生。公元1705年,這位藝術大師溘然長逝,享年80歲。

他不過是個乾瘦的老人,一件道袍穿在身上也如同灌滿了秋風一樣空空蕩蕩,正是這個其貌不揚的老人,用他瘦如筆桿似的身子作畫筆,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充滿著強烈生命意識的藝術世界。

(本文據網路資料編輯整理)

四川省詩書畫院官網

http://www.四川省詩書畫院.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川省詩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人物│對聯狂人何紹基
張大千臨摹留破綻

TAG:四川省詩書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