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陶然:每一次不求甚解,必將增加一倍危險

孫陶然:每一次不求甚解,必將增加一倍危險

容易被表面現象所左右,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是典型的不求甚解。在工作中,無論是領導者還是一線員工,不求甚解不僅會造成信息遺漏、工作滯後,嚴重者,還會將企業帶到錯誤的方向。拉卡拉董事長孫陶然先生近日在喜馬拉雅親自講授企業管理兵法,將多年管理經驗分享給企業領軍人物及廣大職場人士,其中,在闡述拉卡拉核心價值觀——求實時,他就列舉了不求甚解的現象,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不求甚解有以下幾種情形

01誇大其詞

很多人說話喜歡誇張,習慣性添油加醋,在介紹自己朋友時,把「海歸」說成「著名海歸」,把「參與」某個著名事件說成「主持」,把公司職員說成高管等……量變會引起質變,很多時候定量上的不準確會導致定性上的偏差,例如如果把銷量增長8%說成「銷量增長很大」,而聽者一不留神基於對你的信任相信了銷量增長很大並根據銷量增長很大做出了下一步的決策和動作,後果不堪設想……當然,如果聽者只是聽說「銷量增長很大」就相信,也是不求甚解的表現。

02以訛傳訛

信息傳播中非常普遍的現象是,每一次傳播信息都會衰減,丟失掉部分信息同時又會被不求甚解的人自行發揮補充一些信息進來,很快信息會變得完全失真。英阿馬島戰爭中,英軍行軍中偵知阿軍空襲,指揮官命令「向後傳,敵機空襲,注意隱蔽」。結果不久,後面的隊伍開始歡呼雀躍,原來命令在向後傳的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了「加爾鐵里死了」,加爾鐵里是當時的阿根廷總統,敵方首腦死了隊伍當然會歡呼雀躍。

03草率下結論

有的人天生思維不嚴謹,總是覺得差不多就行了,不做深入研究就下結論,甚至沒把情況搞清楚就做出判斷,下結論,但結論一定要慎下,因為一旦下了結論,很可能就會被自己和別人當作是確定無誤的事實,並在此基礎上往下走,一旦結論是錯的,結果必然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04不懂裝懂

這是最可恨的一種不求甚解,自己不懂,但是為了掩飾自己的不懂而胡謅八扯,甚至為了掩飾一個謊言而不斷製造其他謊言,讓原本很清晰的信息變得混亂和複雜,給所有人製造麻煩。這些人就是隊伍之中的「攪屎棍」,他們的存在不是解決問題,而是不斷製造問題以及把問題變複雜。

05偷換概念

這是非常常見的一種不求甚解,用局部概念代替全局,用有前提條件代替無前提,都是偷換概念。很多時候,其結論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有次我問下屬一個公司的負責人,說某公司有個產品很好,我認為他們應該研究和學習。對方告訴我,這個我們也有,而且只是產品中眾多功能中的一個而已,而實際情況是,「我們只是理論上可以有,但現在沒有,如果想要有,需要做很多工作,需要資金和時間」,這是典型把「沒有前提」偷換成了「有前提」,把「真正已經有」偷換成了「理論上可以有」。

06當信息二傳手

相信每個管理者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問副總裁一個問題,他直接把部門經理叫來回答,問部門經理一個問題,他直接把員工叫過來和你對話。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的回答是,「如果這樣,要你何用?我希望聽到的是你的水平的意見而非你下級水平的意見,如果每次都讓下屬來和我對話,那以後取消你的層級好了」。

不求甚解害人害己

每個人都有「信用」,同樣一句話,一個小孩子說,沒有人相信;一個公知說,大家都默認信任,這就是所謂的「背書效應」。不求甚解的信息一旦被更大信用的人接受和傳播,就會在更大範圍內「不求甚解」,這是不求甚解的最大危害。

人的判斷都是基於信息的,基於不求甚解的信息必然做出錯誤的判斷。同時,也會把同事帶到「溝里」,別人因為對你的信任相信你說的話,但由於你不求甚解,導致說的話不準確,連累相信你的人基於錯誤信息做出判斷和行動,也必然是錯的。最終,相信你的人會變得不再相信你,你自己反受其害,不求甚解+不求甚解=N倍危險。

如何求甚解

求甚解和不求甚解的差別,不僅僅是認知上的差別,而且直接是決策上、執行上的差別和結果上的差別。做出正確的判斷並不難,只要我們凡事刨根問底,凡事求甚解。

求甚解的方法也很簡單,多問幾個為什麼,多問幾層為什麼,任何一個問題如果被追問到第五個為什麼基本上也就原形畢露了;哪怕是最簡單的問題,如果我們對於別人給我們的回答自己不求甚解,輕易就相信,都會造成問題解決不了。如果不求甚解,再英明神勇的領導基於錯誤的前提也不可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拉卡拉 的精彩文章:

TAG:拉卡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