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會經歷的「洞房花燭」一詞,是怎麼來的?
文史
08-14
不論在古代,還是現代,結婚中最少不了一個詞語就是「洞房花燭」了。那麼,為什麼要稱婚房為「洞房」,紅燭稱「花燭」呢?
民間典故
相傳秦始皇在建造了阿房宮之後,就在全國挑選美女,選出的美女,將會送到阿房宮,進行歌曲舞蹈的培訓,這些美女都是要獻給秦始皇的。
當時有位山西的美女,因為在家排行老三,所以也被稱為三姑娘。這個三姑娘不僅人長的漂亮,而且思想也比較超前,非常有個性。所以當三姑娘被選中後,她很不甘心,她不想成為後宮中的一份子,更不想自己的後半輩子在宮中度過。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三姑娘逃離了後宮。
在逃亡的路上,三姑娘遇上了一書生沈博。由於當時正直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暴政時期,沈博內心也是十分痛恨秦始皇的,所以當沈博聽了三姑娘的遭遇時,兩人如同知己,沈博也被三姑娘的美麗所吸引。而三姑娘也是對沈博一見鍾情。
由於山洞很黑,沈博便撿了些干樹枝點燃,由於沒有香,他們又折了些花插在火堆前面。在火光的照映下,三姑娘更顯得楚楚動人。就這樣,情投意合的兩人在山洞中拜了天地,成了恩愛的夫妻。
在唐代以後,文人們還根據這個民間傳說創作出了三聖母和書生劉顏昌的愛情故事。也是通過這個民間傳說,人們把結婚用的新房稱為洞房,將喜慶的紅燭稱為花燭。


※這個將軍夠「倒霉」的:只因痴迷看戲,結果丟了烏紗帽
※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被批懶政,郭沫若挖開萬曆皇陵發現另有隱情
TAG:歷史探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