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科舉時代考個秀才有多難?看不起孔乙己的人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科舉時代考個秀才有多難?看不起孔乙己的人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魯迅在咸亨酒店當夥計的時候,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里,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孔乙己雖然讀過書,但終於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幸而寫得一筆好字,便替人家鈔鈔書,換一碗飯吃。孔乙己喝過半碗酒,旁人便問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么?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裡說些話;這回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

好多人都對孔乙己半個秀才都沒撈著嗤之以鼻,其實並不明白科舉時代秀才並不好考,一個讀書人終其一生沒考上秀才者比比皆是,孔乙己並非個案。孔乙己文憑是童生,童生是科舉時代讀書人的第一個身份,別看裡面有個童字,但是跟年齡一點關係沒有。像孔乙己這種鬚髮皆白的童生有個雅號,叫做「壽童」。國學大師梁啟超的老爸就是個壽童,但是梁啟超十幾歲就考中了舉人。所以說一個人能不能吃念書這碗飯,都是天註定,是命。小編今天就嘮嘮秀才有多麼難考。

封建社會,一個孩子八歲入小學,這裡的小學跟現在的小學不是一個意思,但是一回事,就是接受啟蒙教育。小學是公辦的,好多人讀不到公辦小學,或者說公辦小學名存實亡,因此讀的都是私塾。有錢人自費雇請私人家教,沒錢人集資雇請塾師。童生啟蒙讀物最初是《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幼學瓊林》等等,然後是《四書》《五經》《增廣賢文》等等。理論上來說,只要讀通四書五經就能考秀才了。直至以後舉人進士,其命題範圍也都在四書五經之內。所以說科舉考試是應試教育,啥叫應試教育,就是為了應付考試而進行的教育。從童生開始就練。

童生最需要掌握的一門考試基本功就是寫字。科舉考試是非常注重卷面分的,不能寫錯字,不能寫隨意而為的行書草書,考試有一種官方規定的標準字體,就是用恭楷書寫的「館閣體」。「館閣體」追求「烏、方、光」,要求字體端正整齊,大小一律,每個字就如流水線下來的印刷體一樣。要寫好一手合格的館閣體,不狠下幾年苦功根本不可能。孔乙己能寫一筆好字,能入丁舉人這樣的行家法眼,替人家鈔書混飯,可見在寫字上是下了大功夫的。

練好字,有了基礎知識,下一步就是寫文章,也就是所謂八股文。對於八股文好不好,小編不敢妄評,只說一點,八股文在科考時代很值錢,含金量很高,很吃香,一般人寫不了一篇好的八股文。傳說蔣夢麟和陳獨秀都是秀才出身,陳獨秀問蔣夢麟,你是啥秀才。蔣夢麟說,我是策論秀才。陳獨秀說,你這個秀才不值錢,我是八股秀才。蔣夢麟聽了肅然起敬,連連作揖道,失敬失敬,您的確比我值錢。

理論上一個童生讀上三年書就能考秀才,但是一般人都得讀七八年,也就是十六七歲開始考,寫一篇合格的八股文就是參考的資格。童生要成為秀才,需要經過縣試、府試、院試三次考試,俗稱為小考。初考的縣試一般在每年二月,主考官就是本縣的父母官縣長大人。考生報名時需要填寫姓名籍貫年齡,還得提供三代以內父祖履歷,同考五人互保協議,本鄉頭面人物的擔保證明書等等其他材料。這些材料都是為了保證考生在考試時沒有冒名、冒籍、冒身(家世清白,非倡優商人犯官之後)等作弊情形。縣考一共五場,前四場八股文,最後一場古詩賦。第一場最重要,第一場考不好,以後幾場考跟不考都一樣。

縣試考完是府試,府試一般在四月,府試主考官是當地知府。一個讀書人只有參加了縣試和府試而且合格之後,才算有了正式的童生資格,也稱「文童」。孔乙己能夠考中童生,最起碼說明底子還是不錯的。考中童生以後,身份地位就高了,吃飯能和官員們坐在一張桌子上,犯了事也不能隨便被打。當然這都是理論上,孔乙己雖為童生,但是因為小偷小摸時常被打,還被丁舉人打折了腿,這就不知道去哪兒說理去了。

縣試府試其實只是熱身,院試才是真刀真槍干一場。院試的主考官是本省的學政,學政多為翰林出身,由朝廷欽命,任期三年。院試除了審查比縣試府試更加嚴格、題目比縣試府試更加艱深之外,其他方面都差不多。一個童生院試考過了,才能成為一個秀才。所以說孔乙己考不上秀才一點都不丟人,那些說孔乙己考不上秀才沒本事的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給他試試,恐怕連考個童生都夠嗆。

參考書目:《瘋狂的科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風宋月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啥時候背叛了明教?既然背叛了,為何還把國號定為大明?
她是峨眉派掌門繼承人,只因說錯一個字,就被師父一掌拍死

TAG:唐風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