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向綠色增長方式轉型共治「全球變暖」

向綠色增長方式轉型共治「全球變暖」

系列評論之一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自8月7日立秋以來,這一周明顯進入了「秋老虎」狀態,每天高達三十七八度的氣溫讓人只想足不出戶。全球同此苦熱,不僅長沙如此,其他不少地方也正經受著熱浪的肆虐:今年,全球多地高溫、乾旱、災難性降水等極端天氣頻發,滾滾熱浪持續侵襲全球多地,據英國《衛報》報道,歐洲北極圈也受到熱浪波及,出現了32攝氏度的高溫。

英國雷丁大學氣候專家羅恩·薩頓表示,全球氣溫自19世紀以來已經上升大約1攝氏度,隨著全球持續變暖,將來必然會出現更多熱浪等極端天氣。「1攝氏度」這個數字似乎微不足道,但其中潛藏的危害性卻不容忽視,聯合國衛生機構表示,與氣候變化有關的暑熱問題,在2030年至2050年期間,每年可能在全球範圍額外造成38000人死亡,今年5月的熱浪,在巴基斯坦大城市卡拉奇就造成60多人死亡,當時熱浪氣溫超過40攝氏度。

「全球變暖」這個問題若追根溯源的話,自工業化革命以來的一百多年裡,地球的平均溫度便呈現異常上升的趨勢,同時極端天氣也愈加頻繁,在這種氣候變化中,「全球變暖」作為「公地悲劇」之一,自然被人們更為廣泛地關注。工業發展給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加劇了環境的惡劣變化,以汽車為例,汽車製造業的發達讓如今每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急增,在今年的數據調查中,中國目前汽車保有量已達2.5億輛,居世界第二。城市中汽車尾氣的排放加劇了「溫室效應」的強度,這也是「火爐」城市逐漸增多的原因之一。另外,能源設施如煤炭和天然氣發電、工廠持續不斷進行生產所產生的溫室氣體、航空業的溫室氣體排放,畜牧業的排放量等都很驚人,這些都在為全球變暖推波助瀾。

為阻止全球變暖趨勢,世界範圍內不斷出台相關協定,1992年聯合國專門制訂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制訂了《京都議定書》,而在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又通過了《巴黎協定》,《巴黎協定》主要目標是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並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

黨的十九大以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成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涵,包括湖南省在內的各地方政府也大力展開了環境治理與督查工作,一系列的規定與動作,其目的都十分明確:用受限的生活方式,減少熱量排放;積極向綠色可持續的增長方式轉型,避免過去幾十年嚴重依賴石化產品的增長模式繼續對自然生態系統構成威脅;保護森林、土地、空氣、水資源;改善各種場合的能源使用效率等。這幾年,隨著展開與不斷推進,這些工作均取得了一定實效,如湖南省去年14個市州城市空氣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1.5%,同比上升0.2%;全省地表水水質總體為優,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為93.6%。

中國宋代詩人梅堯臣曾寫道:大熱曝萬物,萬物不可逃。在「全球變暖」的氣候災害下,所有的人類都是直接或間接受害者,因此,保護好環境,環保生活,將呵護地球生態、確保人類發展作為共同的擔當,才會使人類在未來繼續擁有可持續的生活與發展。本報評論員 張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湘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1040陽光工程」以「國家背地支持」為名搞傳銷
收益下滑,近期理財市場有點「涼」

TAG:三湘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