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機會未到時,不可妄動

機會未到時,不可妄動

GIF

01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這段話先要有個前提,就是一場戰爭,兩邊實力是在一個數量級上,沒有碾壓性的差距。

在這種情況下,善於打仗的人,先要做到自己沒有明顯弱點和失誤,讓別人無法輕易戰勝自己。

與此同時,慢慢等待別人犯錯誤,然後抓住機會取勝。做到自己沒有漏洞,這是可以自己把握的;要別人有漏洞,這就不是你能控制的了,是別人的事情。

所以善於戰爭的人,只能保證自己不輸,不能保證別人一定輸。

所以說,勝利是可以知道的——當別人露出破綻,給了你機會的時候,你看到了這個機會,就知道我可以贏了。

但是如果別人沒漏洞,不給你機會,你就沒法贏了,只能繼續等待和僵持。如果這時候要強行進攻,反而就露出了破綻,成了敵人的可勝之機。

這段話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在生命中,你的一切外部因素、社會特性、時代趨勢等,就相當於你的敵人。

當然,此處的敵人並不是說全世界都和你有仇,而是說,外部世界是你的對手盤。

所謂不可勝在己,人生中,你能夠做的是保證自己不被小困難擊敗,但是可勝在敵,不能保證自己一定能獲得巨大的成功——不論你是多麼優秀(善戰者),都無法得到這個保證。

可勝在敵,即你能否取得巨大的成就,在於敵人有沒有破綻,世界、時代有沒有給你機會。

02

比如三國時期,湧現了很多風雲人物。

為什麼三國時期有這麼多千古留名的精英?

因為時代給了他們這個機會,時代展現出了「可勝」的特性。

如果放到和平時代,諸葛亮、周瑜能幹嗎?大約到一個企業當CEO,一年賺個幾百萬吧——雖然也還混得不錯,但是距離他們原本千古留名的水準就差遠了。

再比如,馬雲創立了阿里巴巴這個偉大的企業,其個人能力自然是非常強大的。

但是他能否在1990年就創辦阿里巴巴呢?顯然不行。他必須等到2000年左右才能創辦電子商務,因為時機到此才成熟。

這些結論與大勢思維有點類似,當趨勢、時代的潮流到來的時候,你容易成就大事業。

但與大勢思維不同的是,勝可知不可為的思想,還強調了時機未到的時候,不可亂動。

03

讓我們假設一下,如果馬雲在1990年就創辦阿里巴巴會怎麼樣?

顯然,當時的互聯網在技術上才剛剛起步,還沒有任何成功的商業應用,世上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互聯網是什麼東西,更不用說電子商務了。

所以,馬雲將被迫在黑暗中摸索近十年,需要組建自己的技術團隊來開發互聯網的基礎技術,但國內當時又根本沒有相應的人才,所以基本必然會失敗。

隨著房租、員工工資、硬體成本、管理費用等帶來巨大成本,他幾乎沒有可能撐到2000年左右互聯網萌芽的時期,極有可能短短兩三年之後就死掉——不論他韌性多強都撐不過去的。

一般人常犯的一個錯誤是,他努不努力、拼不拼搏,是按照自己的心情來的。

也許哪一天晚上他長夜難眠,回首自己的人生,覺得打工領工資的日子太平庸無味,想要干點事業,懷著這種激動的心情,他也許最近一兩個月就忍不住辭職創業了,完全忘記考慮時機是否成熟。

這種衝動的行為常常是九死一生。

問題在於,很多人基於對自己的實力或運氣的過度自信,常常看不到這種九死一生的險境。

他會想:我決定做這件事,是下了很大決心的,我一定會很努力很拚命,一定會把所有的資源都調動起來——因此我的成功概率很高。他會太過專註於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外部的環境。

而實際情況卻常常如《孫子兵法》所說:勝可知,不可為。

當敵人沒有露出破綻,命運沒有給你機會的時候,你的拼搏、掙扎都是沒有意義的,你不可能憑空製造出機會。因此,你需要的是忍耐。

金融投資界有一句格言:「最難的不是交易,而是不交易。」

對於聰明的交易員來說,在機會來臨時連續盈利不是難事,但在沒有機會時管住自己的手不要胡亂買賣卻是最難的。

成熟的交易者未必能夠掌握所有盈利的模型,但他們一定擅長等待,不該出手的時候堅決不出手。

記住,當命運給你機會的時候,你可以識別並抓住它;當命運不給你機會的時候,你就不應該去胡亂行動。

來源:節選自圖書《深度思維》

微信號:wlw8198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聯網深度解碼 的精彩文章:

2018年8月13日物聯網新聞

TAG:物聯網深度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