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軼事幾則:洋人吃大雜燴、選海龜、簽30多個不平等條約

李鴻章軼事幾則:洋人吃大雜燴、選海龜、簽30多個不平等條約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朕聽

」(zhentingwx),給小主講講你不知道的奇聞趣事




李鴻章雜燴




安徽合肥有一道名菜,叫李鴻章大雜燴,此菜用多種食材一起烹飪而成的。因為這道名菜跟李鴻章有關,所以叫李鴻章大雜燴。




晚清對外交往主要依靠的是李鴻章,西方評價他是「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東方俾斯麥」等,每逢對外大事(晚清對外事務大多是割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朝廷就派李鴻章去,一直到他死去。











李鴻章大雜燴就與李鴻章的外交生涯有關。




話說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俄國皇帝尼古拉二世舉行加冕典禮,朝廷派李鴻章作為特使出席活動,並順便訪問歐美。




到了美國,李鴻章要宴請賓客,為了弘揚中國飲食文化,李鴻章又是安徽人,於是,他叫使館的廚師用中國徽菜款待洋人。



宴會開始了,中國徽菜的色香味形讓賓客胃口大開,洋人大快朵頤,一連吃了幾個小時,仍意欲未盡,但這時正菜已上完,總管急忙向他報告:「中堂大人,菜已上完,怎麼辦?」李鴻章看到大家興緻未減,吃興正濃,略加思索後說:「把撤下去的殘湯剩羹混在一起加熱,用大盆端上來。」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大雜燴端上桌,洋人嘗後連聲叫好。有洋人問李鴻章菜名,李一時語塞,支吾著說:「好吃多吃!」豈料歪打正著,「好吃多吃」與英語雜燴(Hotchpotch)發音相近,後來,洋人就把這道菜叫做「雜燴」。但是此雜燴又非彼雜燴,洋人談論起來就叫做「那天在李鴻章處吃的雜燴」,時間一長就演變成「李鴻章雜燴」。




「李鴻章雜燴」又從美國慢慢傳回中國,又成為中國的一道名菜。




李鴻章的改革觀



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是清朝朝臣中的NO1,而李鴻章一擔任就是二十五年之久。身為朝臣的排頭兵,李鴻章勵精圖治,扶持著晚清這隻破船艱難前行。李鴻章的頭腦清醒,他知道這隻破船隨時有沉沒的危險,怎麼辦?










「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這是李鴻章的改革觀。




「變」的首要是「變強」——用武器強大中國。




「師夷之技以制夷」,這是早期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於是,他委派人去美國購買機器,聘請高級技師和工匠,在上海,成立了全東亞最大的兵工廠——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變」的其次是「變人」——為中國培養近代化人才。




於是,他挑選各省聰明幼童,赴美留學,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技術、人文思想,每年三十人。後來的電報局長梁金榮,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校長唐國安 ,交通大學創始人梁如浩,民國首任內閣總理唐紹儀,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等,都是李鴻章選派出國留學的「海龜」。




「變」的再次是「變富」——強大中國的民族實業。




於是,他創辦了一系列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第一,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他的貢獻不可磨滅。




李鴻章簽字




有人說近代的中國挨了多少次打,李鴻章就簽了多少次約。他的一生簽下30多個不平等的條約。他自己深知,從簽字開始的那天,就會背負一世罵名。










但不簽行嗎?又有誰來簽呢?




其中最難簽的是他在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9月7日),與德、奧、比、日、美、法、英、意、俄、西、荷11國代表在北京簽訂的《辛丑條約》,這也是他簽訂的最後一份條約。




《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人民的工具,淪為「洋人的朝廷」。因條約簽訂日為9月7日,也有「九七國恥」的說法。




這一天,慶王奕劻和李鴻章出席簽字儀式。慶王奕劻作為當時中國的最高代表,應該由他來簽字。




奕劻正準備簽字,李鴻章說話了:「天下最難寫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你以後的路還長,這賣國條約,還是讓老臣來簽吧。」




李鴻章接過奕劻手中的筆,顫抖著將「李鴻章」三個字簽成「肅」字的模樣。




書法藝術造詣非凡的李鴻章,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名字簽成這個樣子呢?這是他心中的悲憤、屈辱、無奈的表達吧?




這一年,李鴻章七十八歲,奕劻六十三歲。




虱多不咬,帳多不愁。李鴻章再一次將「賣國賊」的罵名背在了自己身上。




簽完字,李鴻章一陣劇烈咳嗽,吐血不止。











李鴻章貪腐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這是當時人們給李鴻章和翁同龢做的一副對聯,用來諷刺二人的貪腐。




李鴻章愛聚財斂財,確實積攢了大量財產,有人說他「富甲天下」。但李鴻章卻能夠做到公私分明。




李鴻章一生開辦很多家民族實業,他的資產多為招商局、電報局、開平煤礦、通商銀行等處的股份,以及上海等地當鋪、銀號的利潤所得。而朝廷劃撥的公款,他從沒有貪污佔用。在離任直隸總督時,他將長期「截流」、積存的八百多萬兩白銀,全部移交給繼任者王文韶。據說這筆經費後來落入袁世凱之手,成為他交結王侯、內外聯絡的特別經費。李鴻章的貪腐與袁世凱竊國真是雲泥之別。




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作為朝廷主要官員,李鴻章亦官亦商,並且聚斂了大量錢財,自己屁股不幹凈,就容不得別人說長道短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比起和珅等貪官污吏來說,李鴻章還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還算得上清白了。




李鴻章最後的日子




《辛丑條約》簽字後,西方列強並沒有離開,他們還要把具體的賠款數額逐一落實下來,一連兩個月,他們整天找李中堂。




在這兩個月里,李鴻章病情急轉直下,他已經沒有能力與列強周旋了。











自從列強進京,慈禧、皇帝和眾大臣都逃到西安,大清的命運就交給這位病入膏肓的中堂大人。




1901年11月7日,俄國公使來到李鴻章的病榻前,逼迫他簽字。簽完字後,李鴻章大口大口吐血。




身邊人見了,心疼不已,大哭著說:「還有話要對中堂說,不能就這麼走了!」




李鴻章瞪圓眼睛,似乎還有什麼放心不下。




這時,身邊的人對他說:「俄國人說了,中堂走了以後,絕不與中國為難!」




李鴻章兩目炯炯不瞑,張著口似乎想說什麼。




「未了之事,我輩可了,請公放心!」身邊的人又說。




聽到這句話,李鴻章終於閉上眼睛。




李鴻章的對聯




李鴻章是晚清名臣,又是出色的文人,留下很多的對聯。有一些對聯就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下面擷取幾副,略作分析。




其一:受盡天下百官氣,養就胸中一段春。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位置越高,承受的東西就多。李鴻章一生曾經二十五年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是大清朝臣的最高位置,加之晚年代表清政府簽訂不少條約,因此,他所受到來自朝廷百官的彈劾,民間黎民的辱罵自然就多。身處高位的他,自然也要承受更多的非議與委屈。如何面對這些非議與委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這要練就很好的自控能力,要有博大的心胸,這副對聯就是他面對各方非議、辱罵的自我調節吧。











其二: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古往今來干出一番偉業的人物都是這樣,每遇大事都能冷靜分析,沉著應對,有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氣度。李鴻章的一生遇到的大事多了去了。面對諸多的困難挑戰,他有靜氣,能圓通處之。但他想做像古代一樣的「聖賢」,時代限制了他,他也不可能做到。




其三:享清福不在為官,只要囊有錢,倉有米,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




祈壽年無須服藥,但願身無病,心無憂,門無債主,可為地上神仙。




人的慾望沒有盡頭,懂得知足才能快樂。兜里有錢不用太多,夠花就好;倉里有米,不用太滿,夠吃就好;名氣不必太大,腹有詩書,喜愛讀書,這樣的人生便愜意。只要身體沒有病,心裡沒有憂愁,便稱的上是神仙日子了。




這可能是李鴻章在官場多次挫折所得到的心得體會,所嚮往的人生境界吧。但時代選擇了他,身處高位,處於風口浪尖,清廷需要他,西方列強需要他,他想過優哉游哉的生活是不可能的。




「予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一路扶搖,遭遇不為不幸。」這是李鴻章對自己一生的概括。











科考仕途中的李鴻章是幸運的,他做到了一人之上,萬人之下。但李鴻章也是不幸的,他一生匡扶大清,忠貞不二;追求強國富民,抵禦列強。但到頭來都是一場空,卻贏來無盡的罵名。這是李鴻章的不幸,也是那個時代的不幸。




年少不懂李鴻章,如今方知真中堂。處於同時代的思想家梁啟超曾說:「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是的,在晚清中,李鴻章的才幹鳳毛麟角,他的眼光遠見卓識,他的遭遇無人能及。逝者已去,歷史功過自有後人評說,李鴻章波瀾壯闊的一生,其中酸甜苦辣誰能說清,又怎能說清呢,一言難盡李鴻章。




作者:

李昌寶,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史記 的精彩文章:

隋末號稱「十八路反王」,有幾個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你知道「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真正含義嗎?竟然是指這個東西

TAG:魚羊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