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寧紅梅:劉長順先生書法評

寧紅梅:劉長順先生書法評

劉長順先生書法評

作者|寧紅梅

劉長順:字友義,筆名廣泉生。1968年8月生於甘肅省隴西縣。1999年結業於江蘇省無錫書法進修學院,現為中國書協會員.甘肅省書協草書委員會委員,甘肅書畫研究會副會長,甘肅博淵書畫院副院長,定西市書畫院副院長,定西市盛世書畫院副院長,定西市青年書協副主席,隴中畫院畫師,隴西書畫院院士,隴西縣書協副主席。新任亞洲文化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亞洲藝術畫報顧問,一級美術師。

古之書者,或行、或隸、或草、或楷。行如流水潺潺,情意綿綿;隸如廟堂之佛,莊重肅穆、草如龍蛇飛動,大氣磅礴;楷如僧人打坐,意正身挺。觀劉長順先生的書法,立馬就能感受到西北漢子獨有的那種粗獷,豪邁之風格。

劉長順先生擅行草,他學書上朔魏晉,下至明清。從二王的《得示帖》、《十七帖》後轉入張旭《古詩四萜》、懷素《自敘帖》,後兼習米芾、王鐸等古代名家。由此可看出第一,臨習經典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第二則是劉長順先生對行草的痴迷和他清晰的學書思想。

漢魏時期,為方便書寫,在隸書的基礎上演變形成一種新的字體「草書」,後隨歷史發展至東漢末年,為彌補楷書書寫速度慢和草書難於辨認而產生了一種名為「行書」的字體。同時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以行書、草書為代表的一代大家王羲之、王獻之等人。

《得示帖》局部

東晉時期,王羲之的《得示帖》是其草書的代表,其中忽簡為草,忽繁為行,有張有弛,收放自如的特點,彰顯了王羲之思緒的起伏跌宕。《得示帖》在處理字的結構方面,方法豐富而又非常精彩,而且《得示帖》筆法精妙至極,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洒之致。整體呈現出一股流暢縱逸,遒勁秀麗的書風。

劉長順先生的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古代名家作書時的筆勢、筆法和自己對字體本身的理解融會貫通,這是值得人欣賞的。但是,書法上升為一種藝術形態時,它就要求我們要具備一定的書法審美標準。社會在變化,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都在變化。如何欣賞書法,源於我們怎樣認識線條。抓住線條的靈魂就等於抓住了書法藝術的靈魂,相當於有了這把金鑰匙就打開了藝術殿堂的大門。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字體的大小比例、線條虛實、粗細的變化體現了章法的節奏韻律感。劉長順先生多年研習帖學一路的行草字體,但似乎少了晉人柔美飄逸的些許風格,蔡邕的《九勢》講:「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劉長順先生的書法,似乎將帖學的飄逸之美、瀟洒之美表現的過於陽剛了些,如若劉先生能豐富一下線條的柔美性,其作品肯定別有一番滋味。

古人云:「書貴瘦硬方通神」,古人亦云:「書,心畫也」,相信以劉長順先生對書法的熱愛和悟性,必定在不久之日以一種剛柔並濟,吞吐大荒的西北書風面對大家。

2018年8月12日於懷古齋

作者簡介:寧紅梅,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師從中國著名書畫評論家傅德鋒先生。現為張掖市書協會員,張掖市作協會員,玖悅書會紅梅國學講堂壇主,紅梅課業輔導兼書法培訓工作室創辦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邊塞 的精彩文章:

張靈偉:西江月
王想平:威海之旅

TAG:新邊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