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能國際 股價仍被高估

華能國際 股價仍被高估

華能國際(600011)上周累計下跌8.20%,總市值蒸發94億。從公司基本面看,8月1日公布的半年報顯示:2018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824.04億,同比增長15.3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實現歸母凈利潤19.35億,同比增長200.21%。

其中,凈利潤大幅上升的原因是電量的增長和電價的上升。2018年上半年,公司中國境內各運行電廠按合併報表口徑累計完成發電量2081.6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51%;完成售電量1963.8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51%;平均上網結算電價為418.57元/兆瓦時(含稅),同比增長2.72%。

也正是在中報利好刺激下,8月2日,公司股價大漲4.47%,以7.95元報收。然而此後6個交易日,該股卻漲少跌多,截至上周五,其股價已經跌至6.94元,期間跌幅超過12%。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公司股價在半年報業績喜人的情況下,股價卻如此不給力,恐怕還是估值過高所致。

從這份券商研報我們不難發現,華能國際在2016-2017年度的凈利潤增速都是下滑的,因此其股價表現也低迷了兩年。不過,2018年公司基本面否極泰來,由於合併報表統計口徑的因素,其凈利潤增速在2017年低基數基礎上實現了大幅提高,因此其股價也就水漲船高。截至8月10日,華能國際的年內漲幅已達14.33%,超過了上證指數。儘管如此,如果按照2018年市場一致預期0.33元的EPS計算,本周一收盤價7.09元,對應的PE是21.48倍。顯然這個估值水平,對於華能國際來說,有些偏高了。

從華能國際的估值表我們不難看出,該股今年1—4月始終處於低估狀態,5月成為估值拐點。6月以來,其合理估值一直位於6.20元一線,相對應的PE為18.78倍。考慮到華能國際的火電龍頭企業地位,這一估值水平是合理的。而在6月末的調整中,該股也的確曾到過這一價位。不過,7月的一波反彈,又將公司的PE水平提高到了20倍以上。8月2日收盤價7.95元,對應的PE已經超過24倍。

正所謂物極必反,24倍PE對於華能國際來說,已經是難以承受了。於是股價在短短6個交易日出現估值回歸。從估值表來看,顯然這一回歸過程還遠未結束。按照6.18元的合理估值測算,目前的股價至少還要下跌10%。也許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們看到,上周在滬股通席位上的資金成功進行了一次高拋低吸。

滬股通交易記錄顯示,過去一周5個交易日,除了周四,其他四個交易日,滬股通席位都對華能國際進行了減持,共減持267.48萬股。即便周四一天增持了125.74萬股,全周還是凈減持141.74萬股。雖然周四在滬股通增持的情況下,華能國際股價單日上漲4.50%,但好景不長,周五單日超過140萬股的減持,又讓公司股價單日跌幅超過6%。先漲4%,然後再跌6%,而本周一股價又反彈超過2%,這種高拋低吸的手法,被華能國際的主力演繹得淋漓盡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市場周刊 的精彩文章:

海康威視 低估還是高估
去槓桿防踩踏風險

TAG:證券市場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