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海經》中描述荒誕不經的異獸,翻譯過來後,真相令你大跌眼鏡!

《山海經》中描述荒誕不經的異獸,翻譯過來後,真相令你大跌眼鏡!

首先早期時候語言文字技術有限,不像現在有翔實的圖片視頻資料,古時候也沒有現在這麼完整的生物分類,所以形容一個物品一個動物必須用自己或者大家熟知的,不然描述起來是十分費勁的,就像我們如果不藉助其他生物和圖像單純從外形上來描述「狗」長什麼樣,也是十分難,更別談不常見和第一次看到的生物,例如你第一次見到六角龍魚,你會怎麼形容?

我有個朋友跟我這麼形容的:「六角龍魚啊,它長的像魚,頭上有六個角,長了四個人手一樣的腳。」那麼這一句話如果用《山海經》里的語言會是怎麼樣了?大概是這樣的:「某水出焉,其中多龍魚,其狀如魚而人手人面,白文六角,佩之不迷。」

這個讀起來是不是覺得充滿了玄幻感,什麼魚能長出人手?而且還有六個角?然而這個東西長這個樣子,屬於蠑螈的一種:

再來一個,我之前看到了一種很有意思的鳥,叫響蜜鴷,我是這麼和朋友形容的:「響蜜鴷長的像麻雀,嘴巴是粉紅色的,臉上有兩坨白色的圓形,它遇到了搞不定的蜂蜜就會把人叫過去幫忙。」

用《山海經》的語言來描述響蜜鴷:「有鳥焉,其狀如鴷,白面赤喙,名曰鴷鴷,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豐穰。」光聽覺得這是個祥鳥,而且長的也很可愛,實際上它長這個樣子:

再來一個:蜜獾長的像黃鼠狼,但是是黑色的,背上是白色的不怕死。用《山海經》體來描述:「有獸焉,其狀如犬而豖鼻虎爪,白背黑身,善走,見人則敗。」來一張平頭哥的相片:

再來一個更玄幻的:用《山海經》體來描述水滴魚:「有魚焉,其狀如杜父,人面赤身,名曰鬱郁,食之不郁。」(並不能「不郁」這裡是開玩笑),水滴魚長這樣:

再來一個用《山海經》語言體系描述的動物:黃骨魚,黃辣丁。用《山海經》體來描寫的黃骨魚:「桑水出焉,東流注入洪澤,其中多黃顙之魚,其狀如儵而黃鱗,鼠須,四翼,鳥尾,背角,食之已喉痹。」黃骨魚長這樣:

很多描述並不是古人有意去創造異獸,而是信息傳遞的斷層、認識的偏差導致這種誤會,比如我經常用來舉例的鸚鵡,這個《山海經》里描述的和我們現在看到的鸚鵡是完全一樣的而且名字都沒有變,為什麼讀到《山海經》里的鸚鵡我們不會覺得它是異獸呢?因為它的名字沒有變,用來描述的詞語也是拿它同類的形狀來描述的,即使是現代人也不存在閱讀上的不理解,所以不會產生誤解和偏差。

所以荒誕不經的異獸不是來源於古人的意淫,而是斷層的知識與淺薄的見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汪小喵遊戲動漫展 的精彩文章:

TAG:汪小喵遊戲動漫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