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資深文學編輯朱偉「重讀」1980年代,精研莫言等10個名家是如何煉成的

資深文學編輯朱偉「重讀」1980年代,精研莫言等10個名家是如何煉成的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朱偉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實習生 張耀尹

1980年代,朱偉作為一名文學編輯,就職於《人民文學》。他經常騎著自行車,從一個作家家裡出入到另一個作家家裡。

因為對文學共同的熱愛,朱偉結識了莫言、余華、蘇童、王蒙、李陀、陳村、史鐵生、馬原、王安憶、韓少功等一大批作家,成為來往親密的朋友。

他們「親密無間、其樂無窮」,他們三五成群坐在一起,可以整夜整夜聊文學,也可以聚在一起喝啤酒,整夜整夜地看電影錄像帶、看世界盃轉播。

他們甚至像「情人」一樣「軋」著馬路聊文學,從卡夫卡、福克納到羅布·格里耶到胡安·魯爾福到博爾赫斯,從薩特到海德格爾到維特根斯坦,饑渴得簡直囫圇吞棗。

朱偉騎著自行車,在深夜給人送過《紅高粱》的電影劇本初稿,去北大找過陳平原,可以到東大橋找李陀,去三里屯找張承志,去雍和宮大街史鐵生家裡……

1980年代被公認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莫言、余華、蘇童、賈平凹等國內當下一線作家,幾乎都是在1980年代嶄露頭角。

作為一名功底深厚的文學編輯、評論家,朱偉近些年開始專門花費時間,對這些重要作家的作品下工夫進行了重讀和精讀。

歷時3年,朱偉用25萬字,寫下了對莫言、余華、蘇童、王蒙、李陀、陳村、史鐵生、馬原、王安憶、韓少功10位作家作品「精讀」、「重讀」後的最新感悟心得,匯成《重讀八十年代》出版。

與一般的文學批評文章不同,朱偉在鑒賞作品的同時,將自己與這些作家本人,作為朋友之間,有著或深或淺來往交流的細節、觀察,也用細緻的文筆給予表達,從而顯得更加有血有肉,生動可觀。

朱偉對作家及其作品的解讀,是深入的,真誠的,同時也是專業的,細緻的。

他是文學的內行人。比如他說莫言的強大,就在他這種非凡的「敘述繁衍力」,朱偉稱它為「令人恐懼的發酵能力」。

他說,1985年的莫言,才華就像衝決了閘門那樣激揚迸射,飛珠濺玉,似乎只需一個意象繁衍,一部幾萬字的中篇小說,就如舒展地吐出一口長氣而已。

朱偉還詳細分析哪一部作品是莫言獲得諾獎的決定性基石。莫言贈送給朱偉的一副字寫道:「沉迷樂海三十年,重返文壇眼更尖。誰能讀我二十卷,還是朱偉知莫言。」

朱偉指出,余華的寫作特點是「鋒利」,礪乃鋒刃。這鋒利指他能銳敏切割出現實的斷面,讓你直視筋髓組織。好刀鋒利不見血。

對於蘇童,朱偉提到, 一個作家,長篇小說可能顯示的是氣度,短篇小說則要在角度選擇中顯示智商與情商。蘇童的短篇構思,可能很得益於他在廣泛閱讀中,對短篇在有限空間里表達遊刃有餘回味的興趣。

文學是時代精神的折射。作為一本文學導讀,《重讀八十年代》有助於我們更深理解一個作家的生活狀態與他的作品之間的關係。

我們也可以從內行人朱偉對文學作品的誕生過程以及內涵的細緻解讀中,更真切感受到1980年代精神的高揚與困頓,感受近40年來生活與精神的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