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軍真正的殺手鐧:一波攻擊釋放幾百枚,簡直防不勝防

美軍真正的殺手鐧:一波攻擊釋放幾百枚,簡直防不勝防

聲明:除《踢館》外,講武堂所刊登文章均為授權轉載,目的是提供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不代表堂主完全認同文章觀點

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有了比肩美軍的隱身飛機、遠程導彈,但還有兩樣小裝備,公開渠道至今未見報道,如果缺乏,未來空戰恐怕吃大虧,一個就是進攻用的MALD小型空射誘餌,一個就是防禦用的FOTD機載拖曳誘餌。

1、防空系統的噩夢,MALD小型空射誘餌

先說MALD空射誘餌,這其實是一種小型電子戰無人機,用於在空襲前大量發射除去,吸引、壓制和干擾對方防空系統。最早的啟發來自以色列人貝卡谷地之戰的效果。

其實上世紀70年代,美國海軍就對小型空射誘餌產生過興趣,美國海軍80年代採購了2000多枚以色列生產的Samson無動力雷達誘餌,後更名為TALD「戰術空襲誘餌」,型號ADM-141,1987年列裝,能滑翔飛行126公里,攜帶36公斤載荷,既可以是無源的龍伯透鏡Luneberg,也可以是有源的雷達信號放大器。1993年IMI為美國海軍生產了4000多個TALD,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的初期空襲階段,很好地掩護了美國海軍,欺騙了伊拉克的防空系統。

嘗到甜頭的美軍90年代開始發展帶動力的TALD,用了J700-CA-400渦噴發動機,航程300公里,飛行剖面可定製,命名為ADM-141C,1996年開始採購。可採用組合掛架,一架F/A-18能最多攜帶20枚!

空軍MALD計劃始於1995年,又是DARPA的創意!旨在發明一種防區外壓制敵防空系統的小型低成本誘餌導彈,1996年給諾斯羅普格魯曼鐵匠鋪簽合同,定名為ADM-160A,1999年首次試飛。

ADM-160A的核心是一個「信號特徵增強系統」SAS,即能夠對各種接收到的有源雷達的探測信號於以增強和發回去,覆蓋很寬的雷達頻率範圍,可以模擬從B-52轟炸機到F-117在內的各種美軍飛機的雷達回波——畢竟模擬自己人的信號,肯定像啊!

導彈彈翼可摺疊,運輸更緊湊,發射後展開,採用TJ-50渦噴發動機。可以設置256個航路點,裝有GPS+INS組合導航,跟主流的精確制導武器一個配置。雖然這256多個航路點是起飛前預編程的,但飛行員依然可以在空中修改航線。

最早美國空軍希望成本控制在幾千美元,結果當時無人機技術不夠,航程不滿足。2001年暫停項目。

2002年美國空軍由重啟,要求更高的續航力,這次雷神公司中標,名為ADM-160B。

B型基本配置跟A型類似,但採用矩形橫截面的機身,體積更大,更重,發動機換為更強勁的TJ-150。第一枚160B與2009年春天才交付,2010年,已經有「規模相當可觀」的交付給空軍。

2008年,雷神又獲得 MALD-J型的合同,2012年交付空軍,2015年完成全部42次飛行試驗。這種J型取代B型,能夠在誘餌和干擾兩種模式下工作,專門針對擁有先進綜合防空系統IADS的強國。

最後,默虹的風格,當然要數數:根據官方數據,到FY2017年,現階段的MALD的採購已經全部完成,總計596個MALD(ADM-160B)和2404個MALD-J,總共3000個。參加已經飆升到44.6萬美元/每個。

它厲害在什麼地方?

首先,能逼真模擬美軍戰機雷達信號,通過幾倍的「連續、可信、機動」的假目標,對方防空系統「飽和」,真假難辨;

其次,又小又便宜,42萬的價格,跟動輒數千萬的戰機相比便宜多了,甚至比百萬級別的導彈都便宜,而且體積小,複合掛架可攜帶,戰時每架機都可以好不吝嗇地打出去一批,來掩護自己;

然後,戰法刁鑽,除了模擬美軍飛機信號和飛行航路,還可以數據鏈與載機互聯,具體有4種玩法:

1、戰前偵察,作戰準備階段放出去,誘騙對方雷達開機,把電子情報回傳載機,便於躲在後面RC-135或者其他電子戰飛機從容搜集情報;

2、 SEAD壓制,空襲前大量放出去,迫使對方防空系統雷達開機,導彈消耗,而躲在後面的「咆哮者」等電子戰飛機實施更有效的壓製作戰,比如,用防區外精確制導武器把暴露的對方雷達挨個「點名」。或者載機自己不必開干擾機,遙控前方的MALD實施更有效的抵近干擾欺騙,隱蔽自己。

3、 幽靈機群:用成倍的數量,形成大批「幽靈機群」,掩護本方突擊機群;

4、 反輻射導彈:不僅僅是軟殺傷,模塊化的載荷居然有硬殺傷戰鬥部,必要時自己也是一枚廉價反輻射導彈,一群軟硬殺傷載荷的MALD一起混合發射出去,讓對方難以識別,識別出來以後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2、美軍飛機的護身符,FOTD光纖拖曳誘餌

隨著雷達制導的先進空空彈、地空導彈越來越普及,性能也來越好,傳統箔條越來越難以干擾,美軍的解決方案就是「機載光纖拖曳誘餌」。

主流的是1995年首次部署的ALE-50誘餌,由掛架上的容器和多個光纖拖曳誘餌組成,每個誘餌都在密封容器里,保質期10年。需要時,彈出誘餌,遠離飛機一定距離,誘導來襲導彈的雷達導引頭,使得其在遠離載機的距離上爆炸,保護載機。

伊拉克、阿富汗和南聯盟的多次實戰表明,ALE-50已經多次成功對抗了地空導彈和空空導彈的襲擊,美軍飛行員愛稱其為「小夥伴」Littlebuddy,實戰中必須帶上這個。

目前從F/A-18、F-16戰鬥機到B-1B轟炸機都能攜帶。下一步還將集成到ALQ-84電子戰吊艙里,成為一個綜合威脅防護系統。

在ALE-50之後,又推出了ALE-55,美國海軍有使用,有三種模式:

干擾:首先是干擾壓制,用掃描模式感知到有威脅的雷達,使用干擾技術使得敵方雷達無法鎖定載機,這個要跟載機的電子戰任務包協同工作,一起分析威脅雷達特性,通過誘餌發出特定的干擾信號來混淆敵方雷達。

脫鎖:在敵方雷達已經鎖定載機的情況下,由載機電子戰任務包進行分析,確定最佳的干擾技術,造成對方雷達脫鎖。而且如果載機被多個雷達鎖定,誘餌能同時發射在多個頻段發射干擾信號。

誘偏:當探測到導彈來襲,誘餌將努力保護載機,通過阻塞或者模擬載機的雷達信號特徵,讓導彈擊中自己,而保護載機。

FY 2010年以前,美軍是每年700多個的速度採購ALE-50及其消耗性誘餌,估計也是囤積了幾千個。比如最後的FY2010,採購778個,總價2072萬美元,單價26644美元

而後面主攻更新式的F-35用的ALE-70,FY2017整套單價58萬美元,一次性消耗誘餌單價57735美元,比ALE-50的誘餌貴出一倍。但美軍依然每年300多套的價格在採購,積極備戰啊!


歸納起來:

美軍進攻時靠MALD壓制,空戰時靠FOTD護身,而且一直很捨得在這方面花錢,3000多套MALD,每年幾百套FOTD,積攢了這麼多年,還在不斷更新載荷,如果總盯著對方的主力機隊和導彈如何老舊,而忽視這些不起眼「配套裝備」,恐怕當年貝卡谷地之戰、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空襲南聯盟,一邊倒的戰果將會復現哦!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踢館:澳洲買軍艦買出跟印度一樣的天價,為何還不買美國的?
沒錢也要搞航母:俄羅斯拋棄幻想,將建造袖珍航空母艦!

TAG: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