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畫山水畫入門——筆墨技法篇

中國畫山水畫入門——筆墨技法篇

筆墨是中國畫的特徵和精化所在,沒有筆墨不能稱其為中國畫。筆墨一詞從廣義上講,指利用筆墨所達到的畫面氣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諸方面的繪畫語言,狹義的筆墨專指用筆用墨的技巧。在中國畫「用筆」、「用墨」的技法中,筆法是由點、線、面構成,其中主要是線條的運用,其次是墨法,既利用水作用於宣紙上所的產生濃、淡、干、濕、深、淺的變化。墨法中還包含色彩技法。

主要方法有:癱瘓,斧頭,雨滴,雲朵等。

披麻皴由參差鬆軟的條形墨線組成,用筆要靈活,皴擦並用,注意濃淡乾濕的豐富變化。筆線長的稱長披麻皴,筆線短的稱短披麻皴,這種皴法常用作來表現土質山或質地疏鬆的岩石。董源多用披麻皴描寫江南山水,淡墨輕嵐,不裝巧趣,具有渾樸自然的風格。代表作有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斧劈皴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而用側鋒橫刮之筆畫出皴紋,再用淡墨渲染。筆線細勁的稱小斧劈,筆線粗闊的稱打斧劈。代表作有馬遠的《踏歌圖》。

《踏歌圖》雨點皴為長方形的短促筆觸,常用中鋒稍間以側鋒畫出主要表現山石的蒼勁厚重。代表作有范寬的《雪山蕭寺圖》。

《雪山蕭寺圖》雲頭皴筆多曲折迂迴,向中心環抱。代表作有郭熙《窠石平遠圖》。

《窠石平遠圖》荷葉皴從峰頭向下屈曲紛披,形如荷葉的筋脈,故名。用來表現堅硬的石質山峰,經自然剝蝕後,岩石出現深刻的裂紋。當你遠望黃山的蓮花、蓮芯二峰時,可以看到荷葉皴在自然界中的情景。代表作有趙孟《鵲華秋色圖》。

《鵲華秋色圖》解索皴行筆曲折密集,揭開的繩索,故名解索皴。代表作有王蒙的《春山讀書圖》。

《春山讀書圖》米點皴是用飽含水墨的橫點,密集點山,潑墨,破墨,積墨並用。米點皴是米氏父子對大自然的長期觀察體驗的產物。近代有入批評米點披全無用處,這是不公正的,問題不在於米點皴本身,而在於我們如何運用。有的現代畫家在描繪封山育林的蓬勃景象時,用飽含水分的密集豎點畫出,取得很好的藝術效果。這實際上是米點皴的活用。代表作有米氏父子的作品。

《春山瑞松圖》筆鋒可分中、側、逆、拖、散等。中鋒用筆握筆較直,使筆頭中間有力,筆鋒基本上在筆痕的中央,筆痕呈圓柱形。側鋒用筆筆鋒略向左右傾斜,使筆尖、筆腰同時一側著力,筆痕變化較多,有時出現一面光一面成鋸齒形的效果,能同時表現線與面。逆鋒用筆將筆頭倒逆而行。順筆作畫時,筆根在前,筆尖尾隨;逆鋒用筆則相反,筆尖在前,筆根尾隨,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具有蒼勁、古拙的效果。

用筆五法黃賓虹提出了「用筆五法」:平、留、圓、重、變」。「平、留、圓、重、變」原是中國書法的行筆法則。平,就是如錐畫沙,行筆平穩。留,就是有澀的感覺,起筆就回筆,欲下先上,欲右先左,行筆速度要快。圓,就是每一個筆道要「鼓」起來,有立體感。因為書畫都是「道法自然」,自然界里沒有缺乏體積感的東西,沒有體積感的行筆全是敗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珊遊戲說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都說gtx1050ti是智商檢測卡?

TAG:笑珊遊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