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冰封,房租接棒上漲?#米筐原創
小王發了個朋友圈:「月薪萬元也可能吃不起飯。北京,說不出的痛。」
以前覺得是調侃,現在正慢慢成為現實。不過講這笑話的人,自己早已笑不出來。
和小王同樣心酸、無奈的,是大批年輕北漂。今年他們都因為同一件事焦慮:房租上漲!
據我愛我家集團研究院統計,2018年6月北京住房租賃交易量環比5月增長了1%,同比2017年6月增長了3.1%。月租金均價為4764元/套,環比5月上漲了4.2%,同比2017年6月上漲了8%。
很難想像,小王和同事最近上班常聊的是,「你那漲了多少?我天宮院,漲了600。」
與2017年12月相比,西安、北京、青島住房租金分別上漲7.48%、6.07%、和4.22%,在約30個樣本城市中佔據前三位。2018年6月,深圳、北京、上海分別以7000、6710及6500元/套/月,是樣本城市住房租金中位數前三位。
北京房租基數和增速排名均在全國前列。今年來北京不同區域房租有10%-20%的漲幅,個別熱點區域甚至有30%的漲幅。房住不炒,地產冰封的大環境下,漲幅顯得格外刺眼。
按理說,每年的暑期都是租房高峰期,房租在這段時間普遍上漲,可以理解。然而今年的漲幅,卻比往年「兇猛」許多。
北京的廣大青年,一邊在手機上刷著《房價即將爆跌50%!》,一邊又「喜迎房租上漲」。一邊感受著「大拐點」的震撼,一邊面對著房東苦笑的現實。
1、資本控盤
當然,北京目前只是特殊時點個例。在分化的格局下,走勢必然是結構性的。北京的行情,並不能掩蓋其他城市租賃市場的沉寂。
我的好友拾葉,在去年曾寫過一篇分析《未來,不會再有人覺得房價貴,而是……》,文章中曾做了一個大膽預測:「未來絕大多數人關注的不是房價,而是房租」。從香港的租房現狀和國內目前的地產周期,提出未來房租即將上漲的預期。
結果可想而知,留言里不同意的居多:
就國內這租售比,怎麼可能漲房租?
我們中國的國情人文,要是租金太高就自己付首付買了,跟國外思想不一樣;
我們這麼大的地方你跟香港比?呵呵……
拾葉也是一臉無奈。時間到了今年今天,中國的房租究竟會不會漲?哪裡的房租會漲?怎麼漲?我想,北京已經給出了模板,也給出了答案。
投機的人都知道,行情是需要資金引導的。而北京這次的租金上漲,也正是在資金引導下的行情。
前兩天有一條新聞,蛋殼和自如這兩家長租公寓巨頭,花天價搶房源。房東要把一個偏遠的房子租出去,原本的心理預期是7500元一個月。結果蛋殼和自如這倆包租婆一番搶奪後,蛋殼以1.08萬元/月、一次性付11個月的價錢拿下。有點誇張了。
有消息是自如今年剛完成幾十億的融資,資本所到之處,必然血雨腥風。為了開疆擴土,拿下市場,要在租賃市場來一次共享單車式的燒錢廝殺。
現在不是收房,而是不計成本搶籌。不過這個成本,自然要轉嫁到租客身上。
北京,滿足它想要的所有條件:
人口持續湧入,租賃市場巨大;
新房增量不足,存量市場;
剛打擊群租房、違建房、地下室;
如果說北京是個範本,那麼越來越多的二線城市,似乎也存在著巨大的潛力:
人口短時間持續流入;
去庫存接近尾聲,房產庫存周期短;
什麼意思呢?就是不經意間,隨著偉大的去庫存,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進入存量市場,劃重點,存量市場。與此同時,很多城市開始土地流拍,房地產商蓋房子已經不划算了。
供需失衡,買賣利潤下滑,存量市場。怎麼辦?這盤棋怎麼玩下去?下一步,必然是資本控盤,從流動性獲利。自如和蛋殼只是開始,以後會有其他長租公寓、房地產開發商積極殺入。
當前的房價,漲或者橫盤,對底層來講已經是奢望。當比特幣炒高到幾萬一枚時,絕大多數人玩不起怎麼辦?那就拆分啊,壯大流動性獲利,一樣的道理。
拆二代小李立馬跳出來反對:「我家現在都租不出去,你不要給這紙上談兵。」
且慢,你的城市是存量市場么?存量,才預示著控盤。
2、世上沒有新鮮事
北京開了個頭,不知下一個會是哪裡。當國家把發展租賃市場寫進文件,建行開始布局租賃市場,當一二線開始收縮土地供給。有些趨勢,想干,總能幹成。
曾經被人詬病的租售比,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就成為歷史。而那些拿著今天說明天的,時間終歸給出答案。
20年前,你和人談「天天喝酒吃肉,手機汽車小手錶」,會被說不可能,白日做夢;
20年前,音樂人砸爛吉他,大呼中國人沒有搖滾,不適合嘻哈;
10年前,媒體上還宣揚著中國人的土氣,不如外人優雅;
今天看就像個笑話。
而現在,還有人在說中國沒有租售比,租房裡沒有愛情;
我們走過的所有路,都是外面曾經走過的老路,只是相對晚了幾年。那些拿今天的國情去和國外對比的,沒明白那是經驗,而不是差距。不該去批評自己,而要從中看到趨勢。
所有的大國崛起,路徑都是相似的。同樣,困難也是相似的。
於是我們不可避免的,遇上了老司機們曾經頭疼的問題。人口步入了老齡化,製造業到了升級拐點,槓桿率到達邊際,投資刺激遇到邊際。
而我們的國策,是摸石頭過河,引以為豪的後發優勢,說白了就是跟在別人身後,讓別人先走先吃虧,自己再總結經驗改良改良。
於是面對困境,開出的藥方,都能找到熟悉的身影:拉動內需,消費帶動GDP,房產稅(在路上),人口新政,當然,還有要大力發展的住房租賃市場。
就像建行董事長田國立講的:房子是用來住的,「長租即長住」。
你說國人習慣不可能租房,丈母娘都不答應。
嗷嗷叫什麼?這事你說的算么?以後都不大量供應商品房了,你去哪裡買。
這世上沒有新鮮事。只是苦了那些年輕人,沒有等來房價暴跌,卻即將迎來房租上漲。
抬頭望著遠方的高樓,高高矗立,內心竟毫無波瀾。
不是因為理性,更多是一種悲涼。


※樓市泡沫最大城市誕生!#米筐原創
※中國經濟逃生之路&米筐原創
TAG:米筐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