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非無償沒收白人土地的真相是什麼?

南非無償沒收白人土地的真相是什麼?

置頂大唐雷音寺

換個角度看世界

■文丨大唐雷音寺 袁榭

2018年7月底,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宣布,自己所代表的南非執政黨「非國大」(非洲人國民大會黨)將支持修憲,讓憲法「明確」允許政府無償沒收土地,「響應南非所有人民的期盼」。

消息一出,舉世大嘩:為何以非暴力、和解、經濟振興著稱的當代南非,居然會效仿辛巴威的血腥失敗先例,也要走向無償搶奪公民私產的不歸路?原因何在,結果將會怎樣?

一,辛巴威土地改革史深刻地影響了南部非洲

說起無償搶地,全世界都想到辛巴威。這裡說幾個少有人提的典故,能讓大家更好地了解辛巴威搶地的真意。

1973-1979年,辛巴威還叫羅德西亞,白人主導的政府與黑人的赤色游擊隊鏖戰不休。基層的白人農民開始大批逃亡,多達1122個白人農場被拋荒。但後來的辛巴威執政黨「津民盟」(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不準黑人佔據這些實際無主地,違者將面臨死刑。

「津民盟」給出的理由可能讓你非常熟悉:革命尚未成功,現在跑去種田的人,要麼是只想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意志不堅定分子,要麼就是投降分子、是親白人的內奸叛徒。

1980年,羅德西亞滅亡,辛巴威建國,開始首次普選,戰後倖存的各個黑人政黨踴躍「用槍競選」。「津民盟」的宿敵、辛巴威受蘇聯支持的政黨「津人盟」(辛巴威非洲人民聯盟),因為武裝力量之前被羅德西亞和南非軍隊擊潰大半,自然在這種選舉中敗北。絕望的「津人盟」殘部,在辛巴威南部農村肆意殺害白人農民,搶佔白人農場。

受幾個東北亞同志國家支持的「津民盟」,表示絕不容忍「津人盟」破壞農業生產的妄為。1981年1月,「津民盟」旗下的第5步兵旅開拔南部「平定局面」,1987年撤軍時,近兩萬「津人盟」支持者被殺,「津人盟」殘兵被徹底消滅。

1980-1999年辛巴威政府的土地收購政策,有著從「願買願賣」到「強行賤價收購」到「無償搶奪」的歷史軌跡。1990年代前半葉,「強行賤價收購」的對象中,有白人農民。但「津民盟」的黨外黑人政敵與穆加貝的黨內黑人對手,也紛紛發現自己剛從土地自由流轉中收購的農場,被政府以不到成本價十分之一的價格索購。想不賣?可以啊,接著這些黑人農民就會發現,警察以「破壞土地肥力」、「污染水源」的案由,前來農場貼封條。

世紀之交的辛巴威搶地,不需贅述。但有些被人忽視的背景與結局不可不提。

1998年辛巴威派軍隊參與剛果內戰,次年英國政府與世界銀行表示將結束對津經濟援助:貴國既然有錢出兵干涉境外,應該不再需要外國打錢賑濟了。

1999年、2000年,「津民盟」力推的自我加冕的新憲法草案接受公投,總人口投票率不超過25%,其中城區黑人與農場黑人工人構成的勞工階級有六成投反對票。2000年6月議會選舉,工會支持的反對黨「民主變革運動」在大批黨工被騷擾、被謀殺的逆境中,仍然獲得47%的普選票、57個議會議席,其中包括代表首都城區的所有議席。

「津民盟」敵對黨「民主變革運動」的示威現場,其中沒有一張白人面孔

2000年11月,穆加貝下達總統令,正式開始無償沒收土地。政府沒收來的農場,並沒有分配給在這些農場中就業的黑人農工。相反,近42萬黑人農工,被指控是配合白人敵對勢力的民族叛徒,財產同樣被劫奪,並且要被「下鄉工作組」逐個審查過關。

辛巴威的土地改革說明: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沒收土地從來不真正是鼓吹者宣布的那樣,是報復史上的黑白種族恨,或者拉近當下的貧富差距。無償搶地被擺上檯面操作,一直是肅反的附帶效果。

二,南非土地集中在白人手裡的真相

如果辛巴威的無償奪地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那麼南非政客的同樣提議就更是如此了,肯定絕非「濟貧改革」、「改善失業」的表面理由。

近百年來,南非的經濟結構始終比辛巴威發達。辛巴威之前被稱作「非洲麵包籃」、「非洲早餐桌」,意思就是這個國家一直都是種田發達,經濟支柱是玉米、棉花、咖啡,四至三分之一的就業人口在農業部門。

而南非在1940年代時就從農業國家升級到工業國家,經濟支柱是製造業、鑽石加工業、貴金屬業、海運轉口。從1975年以來,南非勞動人口的就業部門分類中,農業從來不超過兩成,工礦業從來不低於三成,國內外服務業從來保持在近半左右。1995年之後,南非的農業者占人口比例已經低到13.7%。

在一個就業部門主要是工礦和服務業的國家,激進左翼政客給出的解決失業振興經濟方案,是國家沒收土地再分配,將無業人口趕到鄉下種田,天下豈有此理?2018年第二季度南非的失業率是27.2%,就算這些失業人口全被攆下鄉,也超過非國大上台以來南非農業部門所能容納的就業比例一倍。

耕種中的南非農民

而且真用階級分析視角來看南非現代史,就更會發現靠攆人種田來發展經濟的荒唐。1940年代開始的種族隔離,起因是白人工人不能容忍剛進城的窮黑人來搶飯碗、已經進城的黑人比自己富裕。1970年代白熱化的種族衝突,根源在城區黑人工人不能容忍自己從找工作到死亡這一輩子的所有生活都被白人凌壓。1980年代,南非東北部的誇祖魯人與「非國大」之間爆發的流血衝突,根源在老城區黑人不能容忍新一波鄉下窮黑人的進城打工潮。

看出端倪了么?如果南非政客真有起碼的智性與信仰誠實,就必須回答如下詰難:既然南非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城裡工人階級內部的矛盾,你卻去農村搞土地產權的革命,豈非避重就輕?土地再分配怎能解決社會的貧富對立?

南非政府宣揚的「一小撮白人佔據大部分耕地」,其實是藝術地扭曲了統計結果。南非現在最大的地主不是白人,第一是政府,第二是部落村社群體,此二者佔據的耕地是不在市場上自由流轉的。如果光統計市場上自由買賣的農場,那當然是白人農民所有的耕地最多。政府手上的農場,現在大多雇黑人耕種,黑人政黨「非國大」給黑人佃戶的工資,遠比市場報酬低。

如果1930年代南非白人農民佔有更多耕地可以怪種族隔離,那2010年代南非白人農民仍然有更多耕地,那就沒法丟鍋了。

「非國大」並非沒有嘗試過更理性的農地再分配。以市場價收購農場再分配給祖上土地被搶的黑人、現在無地的黑人,或以同等現金補償再分配對象,此類項目從1995年直到2008年一直不絕。

但為什麼大部分可流轉的土地還是沒有到黑人手裡呢?道理很簡單,黑人兄弟也不傻:能拿現金,傻子才會要鄉下的田地。提出「祖上被搶地」申訴的黑人有8萬戶,其中6萬戶更願意接受現金補償。

領了農地的黑人,之後大部分也發現做農民划不來。南非黑人貧民自古以來習慣的是進廠下礦做工,少有經營農場的技術和經驗,做了農民反而更窮苦,不如拋荒田地——種族隔離結束後分配給黑人的農田,現在已有70%被拋荒,或者將田地轉賣給更熟手的白人農民。

所以現在白人農民靠家族經驗與技術優勢,擁有南非大部分商品田。但南非農民的膚色構成並不是白色的,南非現有18.1萬農場主,其中近半是黑人或印度裔。政府無償搶地,到底是造福還是損害黑人,由此也不難看出。

南非鄉下農民中並沒有政客渲染的黑白仇恨

更要命的是,因為農業在南非經濟中不是利潤豐厚的部門,現在大部分南非農民都以農地作為抵押,在銀行貸款支撐運營周轉。如果政府開始無償沒收土地,還不上債的農民們只好宣布破產,但總計137億美元的農民貸款額也只好被銀行當作壞賬處理了。南非現在的景氣程度,不可能陡然承受137億美元的凈損失。

三,對南非的前景不用太悲觀

南非執政黨宣布支持無償沒收土地,之所以讓世界吃驚,還在於此舉與「非國大」的行為軌跡、新南非的憲制前提,都有核心衝突。

按照慣例,南非與辛巴威、「非國大」與「津民盟」、甚至曼德拉與穆加貝之間,都是相互鄙視憎惡的。南非從來都比辛巴威富強,「非國大」的南部非洲革命標杆地位一直被「津民盟」嫉妒,曼德拉公開嘲罵穆加貝是村炮「鮑勃同志」、占著職位死不退休、不如自己人氣紅。結果現在「非國大」要走「津民盟」老路,難怪舉世驚愕。但如今的惡果,並非沒有「非國大」之前種下的惡因。

「非國大」的勝利、曼德拉的成功,固然在於敵人的最終認輸,但更得益於盟友的及早垮台。曼德拉曾在自傳中洋洋得意:「當年總有悲觀人士說蘇聯在利用我們,但結果是我們利用了蘇聯。」

冷戰時蘇聯與「非國大」的合作模式,是大部分實務由「非國大」掌握,蘇聯直接控制的南非共產黨以個人身份加入「非國大」,在南非鄰國邊境的訓練營里主導武裝與情報部門「民族之矛」的業務。

雖然心懷叵測的盟友沒了,但盟友種下的果實一直在「非國大」內部活動。曼德拉出獄之後,要求和談的「本土派」和堅持武裝鬥爭的「蘇聯派」一直爭鬥不休。「蘇聯派」指責曼德拉昏聵糊塗、保守投降,鼓吹清除老悖。

在這個背景下,曼德拉力主的非暴力、寬容、和解就很容易理解了。流血內戰意味著他的政治生命與肉體生命都可能被受蘇聯影響的反對派終結。而南非的非暴力和解制度安排,每項都在堵死「蘇聯派」的出路。

逐漸轉交政府機構的「日落條款」,斷絕了「蘇聯派」全盤接手舊南非國家機器的可能。「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公開證詞——或者說公開羞辱——揭露了「蘇聯派」的血腥肅反記錄。廢棄舊南非的核生化武器項目,斷絕了「蘇聯派」借核裝瘋的武運野望。新南非憲法中加入保障私產的權利法案條款、舊南非國企大批私有化發賣、「願買願賣」的土地再分配方式,全都是向國內外表態:「非國大」不搞社會主義大改造,一切以未來的安定繁榮為目標。

雖然「本土派」堵死了「蘇聯派」的出路,但「蘇聯派」綁架了「本土派」的未來。只要「非國大」最有效率的部分——也就是經驗豐富的革命老戰士——是「蘇聯派」的人,「非國大」總會回到昔日預定的軌道上。曼德拉退休時,屬意的政治繼承人本來是現任南非總統拉馬福薩,但「蘇聯派」強力活動的結果,是在外國訓練營出頭的姆貝基、原南非共政治局委員祖瑪,先後接任黨魁。

礙於冷戰後自由資本主義勝利的餘波,姆貝基還在執行市場化和自由化改革。但祖瑪接任後,世界關注的重點已不在此,蘇聯培育的種子就開始發芽了。「非國大」內部,最開始鼓吹無償奪地的要人就是祖瑪,「非國大」黨外,現在鼓吹無償奪地最響亮的政客朱利葉斯·馬萊馬,幼年是受「民族之矛」領導的童子軍成員。

馬萊馬現在是南非的顯要政客

時移世易,造化弄人。作為曼德拉心目中的託孤首選、「非國大」最親善工商業的「本土派」大員、敲定南非和解安排的主談判人,拉馬福薩不得不用習慣的搗糨糊手法,來應付祖瑪親信在黨內、馬萊馬在黨外的「土地徹底國有化」、「至少現在還沒屠殺白人」、「白人農民人滾地留,拖拉機也要留」的叫囂。

他在宣布「非國大」意向的講話,措辭極盡模稜:「雖然黨內外同志們朋友們都表示茲呲無償沒收,但關於土地的再分配措施,還是要以憲法為依歸、以權利法案為準繩,不能破壞經濟生產啊~~」

綜合考慮所有因素,其實不必對南非的未來太過悲觀。如果無償搶地開始實施,南非的經濟的確將面臨災難,畢竟搶地直接損害的農業產出雖小,但約翰內斯堡的地區金融中心基石、礦業製造業的支柱,都是英式法制與產權制度的穩定預期。抽掉了這個基石,南非的經濟無以立足。

但無償奪地如果要成功,不可能是斯文恭儉的行政操作,必須有大批准軍事人員有組織下鄉劫掠破壞才能成功希望。托偉人曼德拉的福,南非軍隊在世紀末縮編20%,「民族之矛」的舊人在其中始終不能一手遮天。南非重演辛巴威舊事的概率並不特大。

這是第904次推送,Dong Dong Dong……

大唐雷音寺已經入駐以下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唐雷音寺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胖子都是潛力股?
女子素顏約會被拉黑,真相出乎意料

TAG:大唐雷音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