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赴死時找妹夫幫忙把太子送出,妹夫拒絕後留下八個大字,隨後攜家眷自焚而死!
勤政愛民的崇禎,無奈還是救不了危機中的大明,成了亡國之君,最終上吊殉國,可謂撼天動地。當然也有人有著不一樣的的看法,認為其在亂世之中不懂避敵鋒芒,自殺未免過於偏激。實話說崇禎比起其他亡國之君,品行上的確是個好皇帝。在李自成攻破城門前,也不是毫無對策,只是未被採納而已。
當時,李自成兵臨城下,有一人提出遷都南京,戰事穩定之後便可再行定奪。可是崇禎當時並不想這麼做,等到了李自成將京都包圍時,崇禎才決定遷都,可惜已經太晚了。此時崇禎還找鞏永固幫忙把太子送出城去,但也不可能實現了。現在想來,若是提早採取遷都,倒不必在城中等死了。而提出遷都的這個人,正是崇禎的妹夫——鞏永固。可惜的是,崇禎弔死後,因絕望攜家眷自焚而死!
鞏永固是河北宛平人,身上流淌的是燕趙俠義人士捨身奉主的熱血。加上與永安公主相當恩愛,對永安公主也是又愛又敬,所以對大明忠臣無比。他其實更像文人,愛讀書,好收藏字畫,結交的也都是有豪爽氣的文人。不過,鞏永固身材英挺,懂一些國政軍事,也擅長騎射。崇禎皇帝騎馬打獵時,他總是在旁邊跟隨。
鞏永固遷都的計劃也不是不可以,只要幾萬人馬,必能護送崇禎順利南下。不過遭到了許多朝臣的反對,也就暫時擱置。延誤最佳時機,到了最後再多人馬也無濟於事,難逃一死。鞏永固本為賢士,一生為大明奔波,可謂鞠躬盡瘁。對於國破殘局,已是無奈,加上崇禎自殺,的確是抑鬱而終,伴崇禎而去。
鞏永固回到家後,看著北京城內的硝煙瀰漫,看著明朝大勢已去。據《明史 列傳第九 公主》有言:及事急,帝密召永固及新樂侯劉文炳護行。叩頭言:「親臣不藏甲,臣等難以空手搏賊。」皆相向涕泣。十九日,都城陷。時公主已薨,未葬,永固以黃繩縛子女五人系柩旁,曰:「此帝甥也,不可污賊手。」舉劍自刎,闔室自焚死。但在這一過程中還有一細節,絕望的鞏永固在自家牆壁上提了8個字:世受國恩,身不可辱。寫完便攜家眷自焚而死。


※盜墓賊光顧耶律羽之墓,國寶一件都不拿,卻只拿一樣東西!
※蘇妲己睡覺時的兩個癖好,常人無比厭惡,紂王卻享受無比!
TAG:仔仔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