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劑中藥治好小兒發燒,中醫教你避免誤區,輕鬆應對小兒發燒!
發燒可以說是寶寶最常見的體征了。據統計,一般情況下因發燒去醫院的孩子佔到兒童門診量的10%~15%。也難怪,看到孩子小臉燒得紅彤彤的,渾身滾燙,再鎮定的家長也難免慌了手腳。
孩子發燒了該怎麼辦?退燒是最好的辦法嗎?父母到底該怎麼辦呢?
GIF
發燒不可怕,正確認識它
發熱(也稱發燒)是兒科臨床中非常常見的問題,是家長最為擔心、焦慮的問題之一,特別在晚上寶寶突然發熱,又無法及時就醫的情況下,家長往往會徹夜難眠,甚至出現「發熱恐懼症」。
為了緩解這種不知所措的恐懼,家長需要正確的認識寶寶發熱的問題。(PS:以下討論的發熱為常見病引起的發熱,疑難病引起的發熱不在本討論範圍內,如腫瘤、川崎病、血液病等。)
從中醫角度解釋,發熱即是人體正氣與邪氣交爭,營衛偏盛偏衰,陰陽不相既濟的一種現象。
通俗的說是人體自身的正氣(即抵抗力)與病邪(如:外感風寒、風熱、暑熱,積食等)相互鬥爭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自身調節現象。
現代醫學明確指出,發熱是人體針對病原體的一種防禦機制,即發熱時機體各種特異和非特異免疫成分均增加,活性增強,予以抵抗外來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等)的感染。
所以,發熱只是一種癥狀而不是疾病本身,發熱其實也說明了寶寶正氣充足,有著堅強的自身免疫防禦系統。
小孩發燒了,家長該怎麼做
你可以像下面這位家長學習:
一個一歲的寶寶因不慎被哥哥傳染皰疹性咽峽炎,發燒咳嗽,腋溫39.2℃,家長隨即來我們神農中醫館看診,中藥一劑內服並配合做小兒推拿,推拿過程中排除大量的白色粘液痰,回去後第二天早上媽媽訴燒以退咳嗽也緩解,在經幾天的小兒推拿鞏固治療而痊癒。
很多家長在遇到寶寶發燒時,常常「病急亂投醫」,踩了很多退燒「誤區」。對此,神農君建議:
1、及時尋求中醫的幫助,因為中醫會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辨證施治,如:
積食引起的則消食導滯,
風熱引起的則疏散風熱,
風寒引起的則解表散寒,
濕熱引起的則清熱除濕
…………
針對根本病因進行治療,猶如釜底抽薪,熱退後就不易再反覆。如果採用單純的強制退熱方法,猶如揚湯止沸,容易反覆。
2、若寶寶發燒時無法及時就醫,且家長又非常擔心的情況下,如果是低燒,家長自己做一組簡單的推拿手法:
扣敲小天心2~3分鐘,速度要均勻;
揉總筋3~5分鐘;
上推天河水、下退六腑各2~3分鐘,速度一定要輕快、均勻;
推天柱骨:先輕拍20餘次,繼下推至局部潮紅為度。
如果體溫大於39度,可以暫時使用布洛芬退燒藥,服藥後宜半小時之後再適當配合一些物理降溫或者採用上述推拿手法。若還改善,請及時就醫!
神農君溫馨提示,寶寶發燒注意事項:
1、補充水分
水勝過葯,發熱身體出汗多,勤喂溫水進行補充很有必要。小孩發熱宜以飲白開水,可適當喂些白開水,以補充人體的維生素C,增強抗病。飲水量的保持口唇滋潤力度,不必過多。
2、流質飲食
發熱小孩飲食調理以流食為主,如奶類、藕粉、粥類等。也可喝些綠豆湯以助降溫。
當孩子體溫下降,食慾好轉時,可喂半流質,如麵條、稀飯、蛋花粥等。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油、鹽宜少,少量多餐,切忌吃辛辣和刺激食品。目的是保護脾胃,減輕脾胃負擔。
3、注意室內通風
開窗換氣,保持空氣清新,室溫維持在25℃左右。
4、注意寶寶卧床休息。
以上發燒僅適用於3個月以上的寶寶,3個月以下的寶寶,一旦出現發燒,建議立刻到醫生處就診。
3個月以下寶寶的汗腺發育不完全,要多喝水,千萬不能捂,否則體溫會越捂越高。


TAG:漢方神農中醫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