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居正為何「歸政乞休」?明朝的內閣制是不是君主立憲?

張居正為何「歸政乞休」?明朝的內閣制是不是君主立憲?

原標題:張居正為何「歸政乞休」?明朝的內閣制是不是君主立憲?


作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申向洋


因為明代內閣的設立不具制度的規定性,內閣直接為皇帝服務,所以內閣權力的大小完全依賴於皇帝的需要與調節,「閣權就其權力性質而言,完全附屬於皇權。閣權只有通過皇權的批准或與皇權相結合才會具有政治功能。」亦即「當內閣的作用與皇帝的意志相一致時,它是皇權的一種補充,一旦它的作用有悖於皇帝的意志,多麼尊崇的地位,不論是三公還是三孤,或是『左柱國』、『顧命大臣』,都失去了光彩,變得一文不值。」這種權力屬性決定了明代閣臣群體在政治上對皇權的絕對依附關係,閣臣要想獲取權力,要想建功立業,或者是想實現個人爭名奪利的目的,都必須首先取得皇權的支持,必須絕對地服從皇權,必須想方設法好取信於皇帝,並盡一切努力固寵爭榮。



張居正


張居正自己也深有感觸地說:「蓋聖母(李太后)與皇上以腹心手足待臣,實與群臣不同。故凡國家大事皆欲臣為之管領,而臣亦妄信其愚,不敢以群臣自處。凡可以攄忠效勞者皆不避形跡,不拘常禮而冒然以承之」。縱然如此,張居正內心並不坦然,他深知神器不可久握的道理,在《歸政乞休疏》中,他向神宗表明了自己的後顧之憂:每自思惟高位不可以久竊,大權不可以久居,然不可遽爾乞身者,以時未可爾。今賴天地祖宗洪佑,中外安寧,大禮、大婚、耕籍、陵祀鴻儀巨典一一修舉,聖志已定,聖德日新。朝廷之上,忠賢濟濟,以皇上之明聖,令諸臣得佐下風,以致昇平保鴻業無難也。臣於是乃敢拜手稽首而歸政焉。且臣稟賦素弱,比年又以任重力微,積勞過慮,形神頓憊,血氣早衰,逾五之齡,鬚髮變白。自茲以往,聰明智慮,當日就昏蒙,若不早自陳力,以致折足覆餗,將使王事不終,前功盡棄,此又臣之所大恐也。伏望皇上特出睿斷,親綜萬機,傳簡忠賢,卑參化理,賜臣骸骨生還故鄉,庶臣節得以終全,努力免於中蹶。巨未竭丹衷,當令後之子孫,世世為犬馬以圖報效也。



明朝歷代皇帝圖



明朝內閣大臣討論劇照


對皇權的依附是歷朝歷代臣僚的共性,就明代內閣和閣臣而言,這種依附又表現為非同一般,明代內閣自始至終只是直接服務於皇帝決策的輔政機構,而不是一個法定的行政決策中樞,依附皇權是明代內閣存在的條件。明代閣臣群體對皇權絕對依附是明代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後的一個特殊政治背景下比較特殊的政治表現,閣臣沒有法定的政治地位和獨立人格,這是時代政治特點決定的,閣臣們自己主觀上是怎麼也改變不了的,因此,可以說,依附皇權是明代閣臣群體的整體性格,即便是少數算得上敢做敢言的閣臣也不能改變其依附的本質,在明代這個極端專制皇權的統治下,那些渴望實現自己政治價值的閣臣的任何重大個人決策都是一種十分可怕的冒險,都面臨著身敗名裂或妻離子散的人生考驗。


參考文獻:


1、《新刻張太岳先生詩文集》卷44《歸政乞休疏》。


2、韋慶遠:《張居正和明代中後期政局》,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460頁。

3、張廷玉等:《明史》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歷時17年之久的土司反明事件,明末的奢安之亂是怎麼回事?
堅持對日主和,汪精衛竟成國民政府局外人?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