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鬼谷子兩位高徒的兩次交鋒,意外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鬼谷子兩位高徒的兩次交鋒,意外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周平王東遷之後,周天子無力約束各個諸侯國,中華大地陷入了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的大爭之世,趙魏韓三家完成分晉後,此時出現了七個強大的諸侯國。

其中魏國在三家分晉中獲得了中原大片領土,中原地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美稱。魏國得到中原地區為日後魏國百年霸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魏文侯即位後任用李悝為相,在各諸侯國中率先變法,變法大致上內容為:經濟上推行「盡地力」和「善平糴」的政策,鼓勵農民精耕細作,增加產量,國家在豐年以平價購買餘糧,荒年以平價售出,以平抑糧價,主張同時播種多種糧食作物,以防災荒;政治上實行法治,廢除維護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度,按「食有勞而祿有功」的原則選拔官吏;又制定《法經》,分《盜經》、《賊經》、《囚經》、《捕經》、《雜經》、《具經》六篇,以加強法制。司馬遷說:「魏用李克盡地力,為強君。」班固稱李悝「富國強兵」。這些記載都表明,文侯時魏能走上富強之路,李悝曾作出很大貢獻歷史上稱這次變法為「李悝變法」(後來的商鞅變法也是以李悝變法為藍本)。魏文侯又任命吳起為西河郡守,此期間吳起改革魏國軍制,創立武卒制,魏國出現了一支戰鬥力非凡的新式軍隊。

魏國處於四爭之地,原本是聯合趙韓以壓制齊楚秦,但是公元前354年趙國迫使衛國屈服於它,衛國原本是入朝魏國的,後來改附於趙,魏王惱火,命龐涓(相傳師從鬼谷子,與齊將孫臏師出同門)伐趙,趙國不敵,向齊國求救。齊將田忌、孫臏率軍救趙 ,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於桂陵大敗魏軍,史稱桂陵之戰。桂陵之戰。魏軍損失慘重,此戰雖然削弱了魏國的實力,但魏國仍是最強的國。

魏公在商鞅的推舉下決定稱王,在宋國都城外擺出天子儀仗,效法齊桓公九合諸侯,列國皆赴會,但是韓國、齊國並沒有赴會,於是魏惠王下令襄疵領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 齊威王以田盼為主將,田嬰,田忌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戰法,率軍直趨魏都大梁,誘使魏軍回救。魏國見齊國又來搗亂,於是放過韓國,撲向齊軍,齊軍佯裝戰敗,減灶誘敵,在馬陵埋伏魏軍,魏軍慘敗。史稱馬陵之戰,馬陵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著名戰役,這次戰役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製造假象,誘其就範,使戰局始終居於主動地位,馬陵之戰同時也標誌著魏國霸權的喪失,開啟了合縱連橫的時代。

圍魏救趙,三十六計當中對齊,魏一場戰爭的解釋。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

圍魏救趙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橋底下說書 的精彩文章:

TAG:天橋底下說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