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抗日戰爭中的12個著名戰役

揭秘抗日戰爭中的12個著名戰役

原標題:揭秘抗日戰爭中的12個著名戰役


中國抗日戰爭,是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奮起抗日,拉開了全面抗日戰爭的序幕。在戰爭初期,中國投入大量軍隊以遏制日軍的進攻,隨後交戰雙方即轉入相持階段,中共領導的敵後力量逐漸發展壯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戰爭過程中民眾的國家觀念得到了增強,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淞滬會戰


盧溝橋事變爆發37天後,日本侵略軍又向上海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中國軍隊英勇抗擊,進行了歷時3個月的淞滬會戰。


1937年8月9日,駐滬日海軍陸戰隊官兵兩人,驅車闖入虹橋機場進行武裝挑釁,當即被中國守軍擊斃。8月13日,日軍以此為借口,大舉進攻上海(即八一三事變)。駐上海的中國軍隊第九集團軍,在張治中率領下奮起抵抗。國民黨政府陸續調集6個集團軍70餘萬人抗擊,初戰獲勝。



從8月23日起,日軍多次在長江口登陸,攻擊守軍左翼,遭頑強抗擊。隨後,日軍逐次增兵,加強上海派遣軍的力量。中國軍隊也陸續增援,不斷調整部署。9月30日拂曉,日軍向中國軍隊發起猛攻,中國守備部隊陷於苦戰,傷亡慘重。



10月26日晚,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第2營400餘人在副團長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連夜西撤。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守衛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孤軍奮戰,誓死不退,堅持戰鬥4晝夜,擊退了敵人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的數十次進攻。11月5日,日軍一部從杭州灣登陸,迂迴守軍側後,合圍上海。守軍被迫撤退。



11月12日,上海市區陷落。日本帝國主義進攻上海,嚴重威脅到蔣介石的統治,國民黨政府被迫實行抗戰,從此,全國進入了抗日戰爭。


平型關戰役


1937年9月中旬,沿平綏路西進的侵華日軍佔領大同後,兵分兩路向雁門關、平型關一線進攻,企圖進逼太原。為了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的攻勢,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奉命開抵平型關地區集結待機。



9月23日,第115師派出獨立團和騎兵營插到靈丘-淶源-廣靈之間地區活動,以鉗制和打擊增援平型關之日軍。



24日夜,又以3個團的兵力冒雨設伏於平型關東北公路兩側山地,等待來犯之敵。25日7時許,日軍第5師團(板垣師團)第21旅後續部隊全部進入設伏地域,八路軍預伏部隊居高臨下,迅速向敵發起猛烈攻擊,頓時打亂了日軍的指揮系統,敵軍的車輛自相碰撞,人仰馬翻,亂成一團。



這時,我軍戰士勇猛地沖向公路,對敵實行分割圍殲,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戰。經過一天的激戰,八路軍取得了平型關戰役的勝利,也是全國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忻口戰役


忻口戰役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晉北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一次大規模的戰役。戰役從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21天。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又稱第十八集團軍)。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該戰役創殲敵逾萬的紀錄,是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在軍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範例。


台兒庄戰役


台兒庄戰役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和日本侵略軍在山東南部台兒庄(今屬棗莊市)地區進行的一次會戰。日本侵略軍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繼佔領南京、濟南後,為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連貫南北戰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台兒庄是徐州的門戶,它位於徐州東北30公里的大運河北岸,臨城至趙墩的鐵路支線上,北連津浦路,南接隴海線,扼守運河的咽喉,是日軍夾擊徐州的首爭之地。



1938年3月24日,瀨谷支隊向台兒庄發起進攻,與中國守軍第2集團軍第31師展開激戰。日軍一部突入東北角,被守軍擊退。27日,瀨谷支隊主力一部突入北門,第31師與敵展開拉鋸戰,守軍傷亡甚重。4月3日,中國軍隊向日本侵略軍發起攻擊。



戰至7日凌晨,除一部分日軍突圍至峰縣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圍之敵大部被殲。在歷時半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犧牲,參戰部隊4.6萬人,傷亡失蹤7500人。在中國軍隊的英勇抗擊下,共殲日軍1萬餘人。此次戰役是繼平型關大捷之後全國抗戰的又一重大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鬥志。



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夜,晉察冀軍區、第129師、第120師在八路軍總部統一指揮下,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第3天,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自1939年冬以來,日軍以鐵路、公路為支柱,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蕩,並企圖割斷太行、晉察冀等戰略區的聯繫,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交通破擊戰,重點破襲正太鐵路和同蒲路北段,給日本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推遲了日軍的南進步伐,增強了全國軍民取得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望。


黃土嶺之戰


1939年11月7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在河北淶源黃土嶺伏擊日軍,擊斃號稱「名將之花」的日軍中將阿部規秀。此役殲敵900餘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 崑崙關大捷


1939年12月18日,中國第五軍在軍長杜聿明指揮下,向被日軍佔領的位於廣西南寧東北50公里處的崑崙關發起攻擊。至12月31日,崑崙關戰役勝利結束。崑崙關大捷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罕見的一場成功的正面攻擊戰。


五原大捷


1940年3月20日晚,傅作義將軍親率主力奇襲五原。至3月22日徹底消滅日偽軍,擊斃綏西警備總司令永川信夫中將、特務機關長桑原中佐以下日偽軍3000多人。



上高戰役


1941年3月15日至4月9日,中日軍隊在贛北上高進行了為時25天的會戰。中國軍隊斃傷日軍少將指揮官岩永以下1.5萬多人。對中國軍隊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始終掌握戰場主動權的會戰。

仁安羌大捷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了保障當時中國唯一有效的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並援助新結成的盟友英國,1942年3月,中國10萬遠征軍入緬作戰。1942年4月17日,遠征軍派新編66軍38師113團前往解救被日軍圍困在仁安羌的英軍。經過激烈戰鬥,我軍終於佔領了仁安羌油田地區,使被圍被俘英軍及500餘名美國傳教士、新聞記者得救脫險。


常德會戰


1943年秋,日軍集中8萬餘人的兵力和130餘架飛機,對常德地區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中國軍隊集中28個師約19.4萬人、飛機100餘架,進行防禦。1943年11月2日,會戰打響。常德會戰歷時65天,這在抗戰相持階段是少見的。中國軍隊不僅頂住了日軍的進攻,而且將日軍趕出了常德,保住了這一戰略要地。


雪峰山戰役


也稱湘西會戰。1945年4月至6月,中國軍隊近20萬人與日軍約9萬人在湘西雪峰山激戰兩個月。日軍傷亡達29940人,中方傷亡也慘重,僅第四方面軍的統計就達11223人之多。日軍在這次戰役慘敗後,其在華戰略便改為全面的收縮防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很好玩兒 的精彩文章:

火焰山是怎麼來的?

TAG:歷史很好玩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