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荒誕」王莽改革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你改革究竟為了誰?

「荒誕」王莽改革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你改革究竟為了誰?

「荒誕」王莽,改革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你改革究竟為了誰?

神州日知 樂兒

歷史就像一個迷宮,需要時間和耐心,才能從入口探索到出口。

而歷史人物也常常如此,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僅僅是通過他人隻言片語的評價,就很難真正深入了解到他真實的樣子。

在這一點上,西漢王莽就是典型代表。

白居易斥他為偽君子,甚至寫下詩歌: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

一生真偽復誰知。

後人也大多認為他謀朝篡位,亂臣賊子。

如今,有人又為其翻案,認為他是一個心憂天下的謙謙君子。

尤其,身處改革開放,彷彿歷史上一切改革都是好的,很多人甚至著名歷史學家也認為王莽是改革家,因而予以正面評價。

近年來,對王莽的討論更多了,並王莽冠以一個「穿越者」的新形象。

這些人認為,王莽從執政開始,他的種種舉措無不與當時社會環境相矛盾,但是,如果用現代人的思想去解釋,又完全說得通。

還有人說,如果王莽沒有代漢建新,那麼,史書一定對他不吝讚賞。

的確,王莽是史上第一個外戚纂位者,但是,後來外戚纂位者也不在少數,和王莽極為類似的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歷史評價也很好啊。

其實,歷史上一般認為,例如樂兒上學時,王莽改革被定性為「托古改制」。

從他改革的主要內容看,也是以恢復周朝制度為旗號,所以,這個評價還會比較客觀的。

因此,說他說「穿越者」,也是「穿越回過去者」,倒也恰當。

至於王莽究竟做的怎樣,還是看看他究竟作了什麼,重點當然是他的改制了。

王莽的新政策,簡而言之有以下幾點:

王莽復古改制的一件大事是把天下的田地改為「王田」,歸朝廷所有,不準私人買賣。

不論富貴貧窮,每對夫妻都可以分到一百畝地,窮人不足由國家補償,富人多餘就被國家收回。

還叫田多的富戶把多餘的田交給無田人去種。

這就引起了豪門、地主、貴族的反對。

王莽把「王田」一下子交給農民去種,可農民一向受著沉重的剝削,他們沒有農具,沒有牲口,沒有本錢,怎麼能把硬派給他們的「王田」種好吶?結果,農業生產還不如以前了。

王莽只好又下一道命令:「王田」又可以買賣了。

他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弄得威信掃地。

國內人心不安,生產受到損失。

王恭還想顯顯新朝的威力,招募了30萬人馬去打匈奴。

名義上是招募,實際上是拉夫。

為了打仗,還得向老百姓征軍糧、征牲口。

誰要是稍慢一步,就拿來辦罪,動不動就處死刑或者沒收為官奴。

老百姓給鬧得實在沒法活,只有起來反抗。

他在國都長安及五大城市設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賒貸及管理物價,徵收商稅,由政府經營鹽、鐵、酒、鑄錢和徵收山澤稅,嚴禁私人買賣。

實行政府控制物價,禁止商人囤貨炒作,低於政府定價的商品不得隨意出售。

供大於需時政府按本錢買,需大於供時候政府再以平常物價賣出,消除貧富差距,典型的計劃經濟。

當時經常發生奴隸買賣,王莽對此痛恨之極,提出口號「人的生命是天地間最尊貴的」,必須停止人口的買賣。

王莽支持經營生意的農商可以向國家貸款,國家收取利潤的十分之一,進行祭祀或者喪事的。

為了展現他的王權,王莽改變少數民族族名和首領的封號,他非常痛恨匈奴和高句麗,命令將「匈奴單于」改成「降奴服於」,貶「高句麗」為「下句麗」,甚至把附屬國的國名也改掉了,結果引起鄰國不滿和嫉恨。

對於王莽這些措施,一些人說,不應該出現在那個時候,思想太超前了,沒法用正常的邏輯去解釋,所以,只能說其是穿越者。

其實,這根本就是對歷史的無知。

土地制度,周朝就是國有制,至於這些所標榜的計劃經濟、國有企業以及稅收制度,早在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就實行過,管仲還因此被稱為中國古代「計劃經濟」和「國有企業」的始祖。

至於調節物價,漢武帝時就有均輸平淮,以及漢昭帝時,曾經發生過著名的鹽鐵大辯論,可是說是古代中國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第一次大辯論,影響了後代幾千年歷史。

這些怎麼能是王莽創造或穿越時代呢?

其實,衡量一項改革是否成功,也不能以思想超前就妄下結論。

衡量一項改革是否成功,關鍵還在於是否提高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是否收到當時人們的歡迎,是否促進社會進步並對後世歷史產生積極正面影響。

那麼,王莽改革的效果究竟怎樣呢?

必須承認,民心一開始在站在王莽這一方面的。

時人稱頌王莽:「竊見安漢公自初束脩,值世俗隆奢麗之時,蒙兩宮厚骨肉之寵,被諸父赫赫之光,財饒勢足,亡所牾意,然而折節行仁,克心履禮,拂世矯俗,確然特立;惡衣惡食,陋車駑馬,妃匹無二,閨門之內,孝友之德,眾莫不聞;清靜樂道,溫良下士,惠於故舊,篤於師友。」

說王莽「日新其德」,崇尚節儉以矯正世俗奢侈之病;溫恭待人,禮賢下士,天下「從風而化」,風氣為之大變。

王莽身居要位以後,不斷謝辭封賞,致使天下讀書人上書為王莽請封,有一次竟然達到487572人簽名。

在那樣信息交通極不發達的情況之下,誰有這樣的組織力?

這完全是讀書人和地方官員自發的行為。

王莽既不得不受賞,卻把所受之賞全數用於天下孤苦無告的貧民。

自己除了妻子以外,連第二個女人都沒有,老婆穿待破舊,出門接待客人,竟然被誤認為是家中的僕人。

畢竟,西漢積病已久,到他這時,已經病入膏肓。

因為,西漢末代的幾個皇帝,極度荒淫,政事荒廢,加之地主豪強侵吞百姓土地,使百姓無立錐之地,因此人心思變。

當時的老百姓和知識分子,都對他寄寓厚望,希望他改變時局,給天下帶來太平。

為讓改革順利進行,王莽實行了借古改制的策略。

他假借推行周朝的制度,來達到舊瓶裝新葯的目的。

也就是說,他要讓自己的改革有理論依據和歷史憑證。

而且,周朝的制度,大都是周公制定的。

王莽代漢之前,也被譽為當世周公。

這說明,王莽的政治手腕,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縱然王莽做的真是改變社會、改善天下黎明蒼生的美麗夢想,但是,實際效果卻與他的美麗夢想卻形成天壤之別。

當初,支持他的豪強地主,見新朝皇帝一上位就轉眼不認人了,要奪他們的地收歸國有,還將鹽鐵國營,就連釀酒,也不是他們說了算了。

結果,他把豪強地主得罪了,經濟上失去了支撐。

為了突顯他這個新朝的「新」,王莽還改革官制,更換官名,其實是換湯不換藥,讓當官的也苦不堪言。

結果,他把當官的也得罪了,政治上失去了支持。

王莽改革幣制,但是,改來改去,錢越不越不值錢。

結果,他把經商的也得罪了。

但是,他最終得罪的還是百姓。

因為,所有改革的成本,都要由老百姓來扛,老百姓不僅沒有受益,反而成為受害者,為他改革墊背,成了他改革的炮灰。

這樣改革的結果,王莽最後就成了獨夫民賊,這從他的下場可以驗證。

他把少數民族的首領和附屬國的國君也得罪了,他們紛紛起兵反叛,以致於邊疆矛盾激化,很多能打仗的軍隊不得不前往鎮壓。

而在這個時候,王莽的新朝又遇到了天災,百姓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當百姓連吃飯都成問題時,所有的矛盾,就總爆發了。

人們把對西漢末年朝廷的痛恨,全部轉嫁在王莽身上。

王莽建立的新朝,很快就被推翻,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短命王朝之一。

令人唏噓的是,他本人被殺死後,他的舌頭還被分而食之。

因為,人們痛恨他做皇帝前說盡了政治謊言,卻無一兌現。

他的頭,則被漆制,與劉邦斬蛇劍,孔子木屐,成為東漢國寶,被後來歷代皇室所收藏。

可惜的是,直到公元295年晉惠帝5年時,洛陽武庫遭大火,一場大火將王莽的頭化為烏有。

王莽是中國歷史上聲威顯赫的王氏家族唯一出現的大一統皇帝,是一位在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

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是篡位的「巨奸」。

他以不流血的方式,登上了皇位,可謂開闢了外戚篡奪皇位的先例。

雖然劉氏皇族,以及忠於西漢朝廷的文臣武將,對他朝廷了聲討,但都被他鎮壓下去了。

但是,由於王莽不爭氣,不僅搞亂天下,還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才使人心重新思漢,最後被劉秀建立的東漢替代。

近代帝制結束之後,王莽被很多史學家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社會改革家」,認為他是一個有遠見而無私的社會改革者,胡適甚至認為他是1900年前的社會主義皇帝。

其實,給王莽帶這些高帽子,有點「高級黑」,為自己思想和主張而歪曲王莽。

實際上,王莽實行的不過是一系列違反歷史發展的所謂改制,這是想把歷史拉回頭的復古行徑,其實就是倒行逆施、歷史倒退。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王莽改制的失敗,固然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輕於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實際,剛愎自用、所用非人,這些性格特徵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個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領導班子,因此,改革註定要失敗,個人最後亦不得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知錄 的精彩文章:

「天託大任」的秦始皇,為何卻建成史上「最短命帝國」?

TAG:日知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