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180頁深度報告:中國在線視頻創新領導者—暨互聯網視頻行業分析框架
核心觀點:
1、在線視頻行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1)技術、人口、資本、政策,是構成長視頻行業發展四大核心驅動力。從PC端到移動端,從2G/3G到4G,從70/80後到90/00後(Z世代網路原住民),從UGC到PPC/PGC/PUGC,從盜版泛濫到全面正版化,從版權購買到獨播+自製,從VC/PE融資到IPO+集團注資,從「免費+廣告」到「付費+廣告」,多重因素疊加交織,推動中國長視頻行業快速迭代進化。
(2)免費UGC內容主導(2004-2010年)、版權大戰(2010-2014年)、獨播+自製(2014-2019年)、生態與體系的競爭(2019-)是中國在線視頻行業正在經歷的4大發展階段。每一競爭階段都在重塑格局,目前初步形成以綜合視頻平台(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垂直視頻平台(芒果TV+嗶哩嗶哩)+後進者(頭條系等)的「3+2+N」競爭格局。行業滲透率提升階段(視頻用戶滲透率、付費用戶滲透率),屬於增量競爭,藍海市場,更多拼創新;市佔率提升和分化階段(非對稱性競爭、市佔率拉開差距),紅海市場,更多拼生態(比如大會員體系)。考慮集團實力、內容類型化、模式創新,寡頭壟斷格局將長期存在。每一世代渠道變革,又會重新打破舊媒體時代的格局,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3)長視頻平台遵循規模經濟效應,構成了成長期高估值體系的邏輯基礎。內容端初始投入成本高,發行端連接越來越廣的渠道,渠道端覆蓋越來越多用戶,可實現內容邊際成本遞減,即規模經濟效應。視頻平台可以運用「微笑曲線理論」的內容策略,即緊緊抓住內容產業關鍵兩端,一端是IP和創意策劃,一端是渠道和宣發,通過定製/自製,實現更快速、更具規模的高質量內容生產和供應。
(4)渠道的變革,巨頭的崛起。在線視頻是高滲透、高時長的第一大在線娛樂方式,根據Questmobile,截至2018年6月MAU已超10億,使用時長佔比達9.2%,僅次於即時通訊。在線視頻行業正處於加速貨幣化階段,付費會員滲透率提升空間大。在線視頻正在替代和重構電視媒體,正湧現一批新巨頭。而何時扭虧為盈,取決於發展階段、競爭格局(關鍵)、生態體系(關鍵)、內容策略(關鍵)、攤銷政策、技術變革。關鍵變數變化,會引發用戶規模經濟效應和定價能力的變化。
2、愛奇藝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1)愛奇藝核心管理團隊穩定性強,保證策略持續、高效、有力:愛奇藝實行核心管理團隊為核心,樹狀結構分工授權,管理團隊既有龔宇十餘年的老部下,同時又在「快狠准」地引入新鮮血液,包括前CCO馬東、《中國有嘻哈》導演車澈等。愛奇藝實行內容+技術的「雙螺旋」人才結構,人員招聘不低於1:1紅線。
(2)愛奇藝具前瞻性,雖起步晚,但以創新不斷引領、定義行業發展,實現彎道超車,目前已成為行業最具創新力、綜合實力領先的在線視頻平台。
?內容上看準形勢、踩准節點:在老牌視頻網站優酷、土豆等仍專註於UGC內容時,成立伊始即布局正版長視頻,愛奇藝在09-10年建站時便專註於正版高清長視頻;2011-2013年行業首輪版權規模戰開啟,版權價格攀升,行業加速洗牌,90%網站倒閉,而愛奇藝選擇韜光養晦,「無為而無不為」,專註自製,站穩腳跟;2013底-2014年在行業內公司普遍出現疲軟,開始收縮版權內容投入之時,愛奇藝打響新一輪獨家版權競賽,迎來發展拐點;2015-至今,愛奇藝明確自製路徑。創新引領發展,不斷創立行業標準,包括13年發布國內首個清晰完整商業模式的「網路院線」電影發行收益新模式——「分甘同味」電影計劃,開啟網路大電影分賬模式、14年開啟「超級網劇」計劃、15年率先提出「純網綜藝」,16年首次公布網劇付費分賬模式、16年創新提出「超級網綜」等。
?商業模式上不斷創新,後成為行業通行準則:行業率先實行付費會員制度(2011);首創網劇會員差異化排播模式(2015);首次採用「會員一次性觀全集」排播模式(2016);率先開啟「會員一次性觀全集」規模化排播模式(2018)。
?渠道上判斷準確、進入及時:愛奇藝率先布局移動端市場,並敏銳的捕捉未來手機操作系統演化趨勢,全力投入當時小眾的iphone、android市場,2010年9月率先上線ipad應用。同時聯合打造「DVB直播+OTT點播+高清互動」三合一的融合電視,率先實現直播、點播、互動的融合電視體驗。
(3)構建類型多元、頻次互補、層次分明的自製內容矩陣,引領新一輪分發革命。
?獨具特色的自製內容方法論:實施多元化自製劇開發模式,自有團隊製作+外部工作室聯合製作+影視劇定製+參股或投資影視公司多種方式相結合;形成爆款網綜製作方法論,明確爆款綜藝要素矩陣,小眾文化融合大眾製作,先後打造《中國有嘻哈》(愛奇藝播放量超30億/新浪微博短視頻播放量80億/主話題閱讀量70億)、《偶像練習生》(愛奇藝播放量超29億/微博短視頻播放量143億/微博搜索熱度30億+/霸佔微博話題榜總榜TOP1 64天)、《熱血街舞團》等爆款綜藝;
?層次分明的自製內容金字塔:愛奇藝構建「大製作長劇+短劇/季播劇+小製作短劇」、「季播節目+周播節目+日播節目」的自製內容金字塔,根據精品程度不同,分別定位「打造平台品牌,迅速聚集流量」、「滿足日常觀看,提高用戶留存度」、「滿足碎片化時間觀看,提高用戶黏性」。
?內容分發革命:兩個時代,兩種分發方式,從平台為中心(特定時間、特定空間、特定內容)到用戶為中心(任意時間、任意空間、任意內容) 。電視台時代對應被動觀看模式,頻道資源的稀缺決定了頭部/首輪/重點電視劇資源採取周播模式,伴隨在線視頻時代的到來,用戶娛樂方式多樣、搶佔視頻使用時長,決定必須採取用戶主動觀看模式,即用戶自行決定什麼時間看什麼內容以及觀看時長。愛奇藝在內容足夠豐富、上新頻率較快的基礎上,於18年暑期率先實施「會員一次性看全集」的分發模式,引領「用戶主動觀看」時代的到來。
?開放平台模式,合縱連橫,攜手外部巨頭,應對生態體系競爭階段到來:愛奇藝構建多元營銷渠道,與新浪微博、抖音、網易雲音樂等展開合作;同時構建體系化打法,與京東共享會員年卡服務、VIP7用戶共享攜程超級會員服務等。
(4)愛奇藝初具內容平台規模經濟效應,考慮發展階段、競爭格局、策略打法,指標呈現波動性。
?貨幣變現能力:2015-2017年愛奇藝的單位移動端日活躍用戶收入分別為60.2/89.6/137.9元,CAGR51.3%,單位移動端月活躍用戶收入分別為14.55/27.72/41.25元,CAGR68.4%,每千小時觀看時長收入分別為85.8/118.5/158.7元,CAGR36.0%,貨幣化能力不斷提升。
?內容投入產出率:基於會員+廣告綜合營收,2015-2017年愛奇藝單MAU用戶內容現金流支出所產生的收入倍數分別為1.50/1.53/1.33(對比Ntflix分別為1.29/1.17/1.21),高於Netflix;單MAU用戶內容成本攤銷額對應的收入倍數1.19/1.25/1.16(對比Netflix分別為1.74/1.68/1.74),低於Netflix。
3、投資建議:增量競爭看創新(對稱性競爭),存量競爭看生態(非對稱性競爭)
(1)盈利預測與估值:預測公司2018-2020年營收分別為246.71/322.54/406.4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75.00/-57.23/-30.97億元,18-20年SPS分別為4.98/6.51/8.20元,對應PS分別為5.90//4.52/3.58X。
(2)目標價與投資評級:考慮愛奇藝仍處於快速發展期,尚未實現盈利,用戶數是基礎,故採取P/S估值法和單用戶估值法進行綜合估值。我們保守採用可比社交及內容平台公司P/S中位水平7X、單用戶估值中位水平60美元分別進行估值,對應18年目標市值分別為265、275億美元,取二者的平均值即270億美元作為目標市值,對應18年目標價為38美元。考慮行業仍處於增量競爭的中後期,公司幾乎每一輪策略都前瞻得當,持續引領行業發展,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營運虧損持續擴大,內容製作及播放效果不及預期,第三方版權成本進一步上升,用戶獲取、留存及向付費會員轉化不及預期,廣告業務不及預期,現金流風險,行業競爭加劇,行業進入非對稱競爭而公司無法有效應對、行業監管及政策風險,市場環境導致估值中樞下移、技術變革引發行業洗牌、管理層固化而不能吐故納新、行業競爭對手犯錯或生態整合不力導致報告分析邏輯失效等。
報告正文:
楊仁文,方正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執行董事、傳媒首席&海外首席分析師
15/16/17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第1/2/2名
15/16/17年IAMAC最受歡迎賣方分析師第2/1/1名
14/15/16/17年水晶球第1/2/2/1名(17年為公募類)
代表作:全球巨頭商業史系列《文體教六部曲:IP·娛樂·遊戲·教育·體育·互聯網》(2500頁)


※微博18Q2財報,怎麼看?用戶增長進入長期放緩階段,獨特定位所築護城河猶在,社交互動與變現進入深耕階段
TAG:楊仁文研究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