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少爺的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三少爺的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劍氣縱橫三萬里,一劍光寒十九州。這是古龍小說《三少爺的劍》開頭的話,我扎紮實實看過的古龍原著也就是《陸小鳳傳奇》,至於謝曉峰和他的劍的故事我沒看完,記憶還停留在何中華那版的電視劇。徐克監製、爾冬陞執導這兩個噱頭足以讓我進影院去看看。因為原著沒讀完,這篇只評論電影本身。

劍客的故事歷來為人們所青睞,古人的故事喜歡寫,今人的電影喜歡喜歡拍。專諸的魚腸劍,荊軻的易水寒,都是人們熟知的故事。《史記·刺客列傳》里寫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五個人,似乎歷史裡關乎劍的故事都和刺殺有關。江湖裡的劍不竟然,充滿俠義恩仇。比如我們熟知的倚天劍,再比如楊過和小龍女的君子劍、淑女劍充滿了傳奇與愛意。三少爺的劍究竟是什麼呢,看完想評價句話就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吧。

謝曉峰(三少爺)和燕十三是兩個劍客,一個是劍神另一個做了很久的千年老二,燕十三活在三少爺名下,不論他怎麼做都是他的影子。三少爺厭倦了江湖紛爭、敵我仇殺,背負家族榮辱、山莊興衰,他不得不拿劍殺人。燕十三的目標就是打敗三少爺為自己正名,我謂之入世。三少爺想過平平靜靜生活,遠離江湖喧囂,我謂之出世。三少爺有未過門的妻子秋荻,與電視劇不同的是電影里的秋荻更有心計、野心,當然也可以理解為聰明和抱負。她也背負著一個世家和一個門派(七星塘),希望與謝家結秦晉之好以橫掃江湖,成就千秋萬代霸業。恩怨糾錯就這樣開始,一個人開始尋求挑戰,一個人選擇逃避。最終沒有避免一戰,按照文本本身來說劇情比較起伏,電影拍出來就像是在回放一段往事。

今天談一個敘述的側重點問題。大凡會寫點東西的人都知道敘述要有詳略側重,拍電影也如此。本身對知名小說改編就存在壓力,原原本本拍時間不夠,自我創新粉絲會罵,挑著改編又實力不足。電影對三少爺淪落妓院的劇情寫的多些,後來住在難民村挑大糞。這些都是鋪墊,為了最後一戰蓄勢。敘事線索前期燕十三和謝曉峰是分開的,當他們第一次相遇街頭,背著棺材的十三竟然不知道狹路相逢的是他一生的對手三少爺,他還把自己的絕命十三劍教給他。這部分叫故事的起與承吧,就像一道菜上桌,必然要經過打荷與粗加工。要說轉就在秋荻因愛生恨屠戮老苗子全村,他得不到的就要毀了,可謂相愛相殺。

屠殺老百姓那段鏡頭比較短,很快就過去了。聖靈荼毒,三少爺還是不忍拔劍,燕十三忍不住了說:你不殺人傷人總可以吧。天尊(秋荻書童)帶著人殺上謝家,謝王孫想起當年自己趕盡殺絕的一幕竟然在自己家裡重演……三少爺還是出現了,劍氣縱橫,不出鞘就打敗了對手,可謂不戰而屈人之兵。這裡插幾句話,我讀過金庸《神鵰俠侶》,其中有個叫獨孤求敗的人(從未出現過的人),他一生仗劍江湖,後期摘葉飛花皆能傷人。謝曉峰也達到了仁者無敵的境界,秋荻還是死了,可惜到死沒能明白謝曉峰為什麼離開她。最終一戰電影里著墨不多,謝曉峰把自己劍招演示了一遍。燕十三還是敗了,在小說里燕十三用出了奪命十三劍的第十五劍,他自己已經不能控制,怕被劍招反噬不能自己,於是選擇了戰敗。對於兩大劍客的武功,歷來粉絲爭論不休,電影里還是劍神贏了。

詳略分布上有一個特點重過程輕結果、重意境輕形式,直接激烈衝突的不多,敘述鏡頭較多,避免了以往人們對武俠片的認知,一上手就是刀砍劍劈。動作片肯定得有武打鏡頭,這部電影動作上幹勁利索,幾乎不用特技,我認為很樸實、很徐克,不像這幾年的片子動不動就天上亂飛,五光十色的五毛特效滿屏幕彈,感覺跟看七龍珠一樣。他滿足了觀眾對武俠和武功的渴望,就是那麼簡單的動作,那麼靈動的身法,一招一式都是扣人心弦,3D的效果也不錯,這點可以給高分。有人評論說看這個片子節奏容易睡著,其實每個人都有對武俠的認知吧。如果換王家衛拍《三少爺的劍》也不錯,可能開頭就會是:我有一個朋友每年從東邊來,找我約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像社會裡的人逃脫不了勞累與奔波。放下劍和拿起劍都不代表是不是行走江湖,重要有一顆匡扶正義的心,心在哪,劍就在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墨 的精彩文章:

這部電影有著強大的背景,但網友不買賬,上映了6天票房只有7.5萬

TAG:石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