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所謂的懷才不遇,不過是才華追不上夢想,努力夠不著野心

你所謂的懷才不遇,不過是才華追不上夢想,努力夠不著野心

We Are One

 We Are One

Kelly Sweet 

00:00/03:36

文稿:格總在人間id:I-Gargamel

在任何一個公司工作,只想著打工的人根本不快樂,而且很快就被離開或者自己離開。這個世界伯樂總會有,你有野心和夢想,關鍵是你是否有實際的行動讓伯樂發現。(小頓悟語)

如今,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基礎設施,智能手機也早已普及,這讓每一個普通人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移動互聯網時代,沒有懷才不遇。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可能有三個原因:

第一,你定位錯了,沒發現自己的特長;

第二,你沒有百分百努力;

第三,你根本就不是個人才。

下面具體講一講。

1

你可能定位錯了

如果你也自認為懷才不遇,那麼現在請你想一想,你了解自己嗎?你的工作符合自己的特長嗎?你對自己的定位又是什麼?

那種尋找到自己定位的人,常有一種感覺叫做「為此而生」,工作對他們來說,不僅不是負擔,反而是享受。

但大多數人,恰恰相反。

極度專註細節的人,不得不去做宏觀把控時,往往無從下手,一團亂麻。

性格殺伐果斷者,善於獨當一面甚至自立門戶,但還需要有人在一旁,協助謀劃和執行。

如果你天生對數字不敏感,那麼財務或許不是最好選擇,即使拼盡全力,也很難達到高的段位。

如果你喜歡個人獨處,不到萬不得已捨不得跟陌生人開口講話,旅遊時問個路都要猶豫半天,那麼銷售這種外向型職業,對你來說挑戰就太大。

大多數人隨波逐流,沒有「定位思維」。

潛意識裡面,覺得工作是工作,自己是自己,打工就是領份薪水而已,工作必然痛苦,無關快樂。

一定程度上,這不得不歸咎於我們的教育制度。

雖說,高考確實是目前來看,「最公平」的選拔人才方式,但它的本質還是為社會批量製造「螺絲釘」,所有人被簡單粗暴地劃分為文科理科,然後就直接進入大學開始所謂的「專業學習」了。

最後,「就業」成為每個學校最為看重的指標,「找好工作」也是畢業生們最熱衷的話題。

什麼熱學什麼,什麼掙錢學什麼,而不是我覺得什麼有意思、有成就感,我做什麼特別有感覺,我學什麼。

在探究自我內心,發掘自我熱愛上面,大學和學生自己,合謀殺死了這門人生必修的功課。

高考很公平,但它只是一個「智商」和「自律」的篩選機器,它發掘不了你的特長和熱愛。

你會無意中錯失掉自我定位的機會,也不曾有過自我定位的觀念和意識。

但每個成年人,總是要為自己負責的,不是嗎?

以前,許多人在不喜歡也不擅長的崗位,一干就是一輩子,而移動互聯網的到來,讓每一個人都有了向某個領域最優秀的老師學習的機會,並且通過網路,向整個世界展示自己。

你完全可以嘗試新的職業,用心尋找那個最合適的位置。

學著重新認識自己,做好定位,才能將最突出的特長用在社會協作中。

那時候,你不但不會懷才不遇,反而是如魚得水。

2

你還不夠努力

我在國外工作時,有一次,公司新換了一任國家代表,就是公司在當地最大的頭頭。

這位新來的L總四十來歲,來了沒幾天召集所有的中方員工開會,一個人講半小時,條理分明極有水平。

但是後來,聽說他初次拜訪客戶老大,配備了專門的翻譯,因為他從沒在國外工作過,26個字母認不全,一句英語也不會說。

大半年後,整個代表處中方員工和本地員工,一共200多人,在公司附近的禮堂開新年大會,L總發表新年致辭。

整整20分鐘,居然全英文脫稿!

雖然發音不標準,簡直是教科書一樣的「Chiglish」,但是不慌不忙還挺流利,事情交代得清清楚楚。

之後的有個周末加班,在食堂碰到L總的秘書,一個中國女孩,我稱讚起L總的英語。

秘書笑著點點頭:

你知道嗎,他第一次見完客戶回來,就決心要在半年內把英語學好。

每天上班只要不開會,都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讀我給他從中國買來的教材,背單詞卡片,看各種各樣沒有字幕的英文電影,下班了也呆在辦公室,十一二點才回去。

他還要求身邊所有的司機、保姆、本地員工,每天要主動跟他英文對話,如果不是要緊事,我一個中國人也得用英語跟他交流,不然他要不高興。

他三個月就能用英語做簡單的日常交流了,後三個月一是學習專業英語,二是練習英文演說。

我回去後,把這個事給下面的員工講了,那些英語四六級考高分,但是出國兩個月連英語的產品講解都不利索的小朋友,紛紛露出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如果要說懷才不遇,在國內混得好好的L總,最有資格這麼說。

對啊,都四十多歲了還派我出來幹嘛,拿著高額年薪和股票分紅,我在國內一樣幫公司幹活,多好呀。

可是他沒有,咬緊牙關跟英語死磕。

不必再多說什麼,對於努力這種老生常談的話題,你應該認真的問一下自己,你是否做到了百分百努力,你的決心是否像L總那樣堅定,從一個零基礎的四十幾歲老菜鳥,半年拼到全英文脫稿演講。

你有那麼拼嗎?

如果沒有,懷才不遇跟你也沒什麼關係。

3

也許你本來就不是人才

什麼是人才?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人才,可是馬雲說:具備這4點的,才叫做人才,阿里巴巴才會重金聘用。

1、有強烈金錢慾望目標。

2、陽光心態,強大的內心。

3、忠誠、責任心強。

4、積極進取、緊隨公司步伐。

第一條很好解釋,佛系員工就不算了,他們屬於「低慾望時代」。

另外三條看起來容易,真正輪到自己頭上時,火煉出來的才是真金。

有次跟一個HR總監朋友聊天,她說:前不久公司離職了一個年輕的部門副總監,特別可惜。

他曾經帶領團隊,把競爭對手客戶關係最好的地盤,生生撕開一條縫;他還搞定過客戶的區域老總,為公司新產品的試用,爭取了一片極好的試驗田。

三年之內連升兩級,這在公司歷史上絕無僅有。

在部門副總監的位置上,他又做了三年,成績雖然沒有之前那麼出彩,也算是可圈可點。

忽然一天離職了,去了一家剛起步的小公司,據說對方許諾了優厚年薪加高額股權。

離開時,大老闆找他談話,HR總監旁聽,聽他言語之間,是對公司不夠重視他,沒有善加利用他的能力的不滿。

三年兩級,還不夠重視?

其實就在那段時間,公司正在考察他的領導,也就是部門總監升任公司副總的事宜,他自己轉副為正,是順理成章的事啊。

離職沒多久,小公司倒閉了,不知他要是知道自己本可以順利升遷,腸子會不會都悔青?

這個年輕人,是人才嗎?

是,也不是。

對照馬雲那幾條,「陽光心態,強大的內心」,他就不算人才。

來看看真正的人才是怎麼做的。

1994年,柳傳志把後來成為聯想三個接班人候選之一的郭為(還有兩個是楊元慶和孫宏斌),忽然「發配」到距北京千里之外的大亞灣,接手聯想大亞灣科技園區的半拉子工程。

面對著大亞灣大片的荒地,31歲的郭為自嘲感覺有點像鐵人王進喜。

過去老給柳總提意見,說他做事慢,考慮得太周到了。當我獨立運作一個事情,才體會柳總在那個位置上的難處。

在工業園,郭為是一把手,所有問題都要他一個人負總責,他開始釐清工業園複雜的股權關係,公關部經理出身的他,竟然自學工程土建,還頂住巨大壓力,處理好死了四個人的工程事故。

郭為堅持了下來,做完二期工程以後,園區效益明顯好轉,七年後全部收回投資。

因為郭為在大亞灣表現突出,他被評為聯想的大股東中科院的十大傑出青年。

現在回頭再看馬雲那4條標準,你會不會有新的感受?

什麼是人才?

光動動嘴皮子的不是人才,天天叫著懷才不遇的也不是人才。

說到做到才是人才,不會就學、不懂就鑽的才是人才,捨得一身剮敢把對方的老王拉下馬的,幫組織從絕境里挖出金子來的,才是人才。

移動互聯網時代這都下半場了,你如果是個人才,早都發光發熱,然後發紅髮紫了,哪還會有時間抱怨和訴苦呢。

所謂的懷才不遇,不過是才華追不上夢想,努力夠不著野心。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頓 的精彩文章:

TAG:小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