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免疫力,用過的它人都說好!
沒有關注的朋友,點擊上方
藍字
即
可快速添加本公眾號
我的舅舅身體一直不好,夏天怕熱,還是冬天怕冷,稍稍活動就冒虛汗,平時有一點氣候反常就感冒了。
在我讀大學三年的時候,舅舅自告奮勇要求我拿他練手治病,於是我戰戰兢兢的開出人生中第一張處方。方子只有三味葯,非常很簡單,而且當時學藝不精,在幾乎沒有診脈的情況下,只根據癥狀和舌象就把方子開了。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舅舅的病卻好了,當年冬天竟然沒有感冒過一次。今天就大家詳細介紹這個神奇的小方子——玉屏風散!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出現這樣病證的機理。這類病人大多平素身體健康狀況就很一般,雖不是病態,但是抵禦病邪的能力很差。時髦的說法叫免疫力低下,或者是亞健康狀態。
主要表現在身體對寒或熱的耐受力都比較差,飲食狀況常較差,稍稍活動就出虛汗,面色偏白而缺乏光澤,舌色偏淡,受風易於感冒,脈相虛浮。這是由於氣虛使得皮汗孔不能正常開闔,出現汗液排出失常,而且津液是氣的載體,氣隨著津液排除加劇了氣的耗傷。此時如果受到風寒邪氣從皮毛的侵襲人體人體衛表,則容易發生感冒。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這個病的是由氣虛導致的衛表不固而引起的。
編輯:
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
那麼玉屏風散便是針對這一病機而創製的。組成有防風 30g,黃芪60g,白朮60g。每服9克。現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棗煎湯送服;也可作煎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方子中黃芪性味甘溫,對內可以補養脾肺之氣,對外可固表止汗,是這個方子的君葯;白朮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與黃芪配伍可以加強方子的益氣固表之功效,是這個方子的臣葯;佐葯是防風,可以走表而發散風邪,配合合黃芪、白朮可以益氣祛除外感風寒邪氣,《本草綱目》就記載「黃芪的防風而功愈大」。且黃芪與防風配合,固表的同時不會使邪氣留滯體內;防風配合黃芪,祛邪的同時不傷及人體的正氣,使得補益當中包含疏泄,發散的同時又可以補益。
這個方子的功效是益起固表止汗,對錶虛自汗和氣虛感冒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但是,如果屬於外感自汗或陰虛盜汗者,就不適宜使用這個方子了。目前也有文獻表明,服用玉屏風散對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很好的作用。
編輯:
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
玉屏風,在古時候是指玉製作或玉裝飾的屏風,大的可以遮風擋光,小的可以用來觀賞。《金瓶梅詞話》中就記載「但見……左右玉屏風,一個個夷光、紅拂」(額……小編好像暴露了什麼),總之啦,屏風都有遮擋的意思啦。這個方子的益氣固表的作用就如同玉屏風一樣,為你的身體樹起一扇屏障,可以遮風擋風,所以這個方子才有了這個好聽名字。
延伸閱讀——
提升機體免疫力的千古名方——玉屏風散
玉屏風散出自 《丹溪心法 》,
為我國元代醫家危亦林創製,
是益氣固本的經典方劑, 具有益氣、固表、止汗的功效
。
臨床常用氣虛自汗, 上呼吸道反覆感染, 體虛感冒、過敏性鼻炎等的衛氣虛證。
註:危亦林(1277-1347)字達齋。元代著名醫學家。其累世業醫,通曉內、婦、兒、眼、骨、喉、口齒各科,尤擅長骨科。至正3年(1337年)撰成《世醫得救方》,20卷,該書代表了金元時期中國骨傷科的發展水平,居於當時世界醫學的前列。
組成:
防風1兩(30克), 黃芪2兩(60克,蜜炙),
(生)
白朮2兩(60克)。
用法
:上為末,每服三錢(9g),用水一盞半,加大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後熱服。
(現代用法:
黃芪30克,白朮15克,防風10克,加一枚大棗煎煮,飯後服用。此為一天的量,或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做適當加減。)
功效
:
補脾實衛,益氣固表止汗。
主治
:
表虛自汗,易感風邪;風雨寒濕傷形,皮膚枯槁。汗出惡風,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脈浮虛。亦治虛入腠理不固,易感風邪。
(本方常用於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表虛不固而外感風邪者,以及腎小球腎炎易於傷風感冒而誘致病情反覆者。)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人之所以免疫力差(易感外邪),之所以容易大量出汗(津液大量泄瀉),是源於表虛之故,而表虛(衛外之氣不足)所形成的原因,多來自於氣虛。
如
果將此關係比擬為國防的話,可以這麼說:
因為邊境防衛弱了(表虛不顧),因此導致兩大方面的後果
一,外敵(外邪)入侵。
二,本國將士(津液)外逃。
長期「表虛自汗」下去,則人體之「易感風邪」「汗出惡風」也就不在話下了。
因此,醫家危亦林在創製「玉屏風散」之時,從補脾實衛方面入手,並在臨床治療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
玉屏風散,顧名思義,玉做的屏風:
「玉」字,表明其葯之寶貴可等同於玉,「屏風」,屏障者也。若運用於人體,「玉屏風散」可理解為幫助人體抵禦外邪之屏障。
因此,對於免疫力低下者(比如說經常感冒),出汗較多者,服用玉屏風散會有較好的效果。
「玉屏風散」中所含中藥頗為簡單,只黃芪、防風、白朮等三味。
其中,黃芪又名「黃耆」,有威望的老者之意,為補(肺、脾)氣之第一葯,主治正氣虧虛。
黃
芪
黃芪在玉屏風散中為君葯,起固攝的作用。前面已經說過,表虛源於氣虛,氣虛可導致機體各大臟腑功能紊亂,而黃芪在補氣方面位於諸中藥之冠,且體性平和且醇厚,因此,在恢復人體功能方面,其既安全又顯著。
注意
黃芪有生黃芪與炙黃芪之分,二者的區別除做法不一、模樣不一之外,還在於功效不一。其中炙黃芪主補氣之用,生黃芪除補氣外,還有托毒生肌的功效。在玉屏風散中,多用炙黃芪。
白朮
白朮,主健脾燥濕,兼具止汗、益氣之功效。在此方中,白朮主要是通過加強脾臟的運化吸收功能,來達到增強人體抗擊外邪實力的效果。如果以國防做比喻,白朮可為加強國家經濟建設的肱骨,在國防建設中,為邊防將士提供足夠的物質基礎。
白朮在玉屏風散中為臣葯,其在治本(健脾)的基礎上,兼有止損(止汗)之功效。
注意
白朮有生白朮與炒白朮之分,其中,生白朮主健脾燥濕,炒白朮主健脾消積,在玉屏風散中,使用生白朮而非炒白朮。
防風
防風,別名屏風,味甘性溫,無毒。主治盜汗不止。
在玉屏風散中,防風為佐葯,起防禦風邪,疏散風邪的功效。如果將防風比擬至國防當中,可等同於巡邏隊——既防外敵入侵又防止本國將士外逃。
此外,防風還具有間接健脾之功效:倘脾虛有濕,防風可以風勝濕。
本方配伍特點在於:
以補氣固表葯為主,配伍小量祛風解表之品,使補中有斂,斂中有散。
其中黃芪得防風,則固表而不留邪;防風得黃芪,則祛邪而不傷正,二者相畏而相
使
。
作為補中有斂,斂中有散的補益之劑,玉屏風散在提升機體免疫力方面,的確可以起到很顯著的效果,只是有幾點需注意:
一,
治療疾病的最好方法固然是預防,但如果機體已然出現疾病,首當其衝要考慮的,是治癒疾病而非預防疾病。
而玉屏風散在作用於感冒方面,主要在於預防而非治療。因此倘患者已然感冒,尤其是已經有發燒癥狀的,貿然服用玉屏風散,有損無益(感冒時邪氣充足,不要補;發燒時有內熱,不要補)。
二,
所謂「是葯三分毒」,玉屏風散雖說沒什麼毒性,但免疫力低下者不可以此為依賴乃至長期服用該葯(一般服用期限為7到10天,或者服用了7到10天之後隔段時間再服用7到10天)。若要長久的提升免疫力,最好每天定時定量的做些運動,或者在運動的基礎上兼服該葯。
三,該方側重於補虛,辯證中要點為自汗,惡風,面色熀白。如果無此癥狀,最好不要服用,
如果對方是陽氣旺盛的小孩子,更加不要隨便給其服用,以免影響到小孩子自身陽氣的生髮
。
四, 該葯在藥店里有中成藥可賣,只是效果不如自己煎煮的湯劑顯著,因此,如果方便,最好自己煎煮服用,或者在醫生的指導下,煎煮服用。如果患者在氣虛自汗的基礎上有血虛等癥狀,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將此方作適當加減。
重要參考文獻
①
《醫方考》
:衛氣一虧,則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滲泄矣,此自汗之由也。白朮、黃芪所以益氣,然甘者性緩,不能速達於表,故佐之以防風。東垣有言,黃芪得防風而功愈大,乃相畏相使者也。是自汗也,與傷風自汗不同,傷風自汗責之邪氣實;雜證自汗責之正氣虛,虛實不同,攻補亦異。
②
《古今名醫方論》
:防風遍行周身,稱治風之仙藥,上清頭面七竅,內除骨節疼痹、四肢攣急,為風葯中之潤劑,治風獨取此味,任重功專矣。然衛氣者,所以溫分肉而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闔。惟黃芪能補三焦而實衛,為玄府御風之關鍵,且無汗能發,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治頭目風熱、大風癩疾、腸風下血、婦人子臟風,是補劑中之風葯也。所以防風得黃芪,其功愈大耳。白朮健脾胃,溫分肉,培土即以寧風也。夫以防風之善驅風,得黃芪以固表,則外有所衛,得白朮以固里,則內有所據,風邪去而不復來,當倚如屏,珍如玉也。
③
《古方選注》
:黃芪畏防風,畏者,受彼之制也。然其氣皆柔,皆主乎表,故雖畏而仍可相使。不過黃芪性鈍,防風性利,鈍者受利者之制耳
;惟其受制,乃能隨防風以周衛於身而固護表氣,故曰玉屏風。
④
《成方便讀》
:大凡表虛不能衛外者,皆當先建立中氣,故以白朮之補脾建中者為君,以脾旺則四臟之氣皆得受蔭,表自固而邪不幹
;而復以黃
芪固表益衛,得防風之善行善走者,相畏相使,其功益彰,則黃芪自不慮其固邪,防風亦不慮其散表,此散中寓補,補內兼疏,顧名思義之妙,實後學所不及耳。
(以上內容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附:養生保健小知識——
這些部位總是出汗,可能身體出了問題
1、前胸總是出汗:心虛
如果平時前胸總是出汗,就表示你的心虛了。這個要特別注意,需要補心氣。補心用蓮子,補氣用糯米。用蓮子和糯米一起熬粥喝,既補心氣又補腎氣。
【做法】:把十幾顆帶心蓮子泡軟,加糯米一起煮成粥。
【注意】:喝蓮子糯米粥,注意蓮子不要去心,否則容易氣滯血瘀,造成上火或是便秘。
2、手腳心愛出汗:心肺功能比較弱
有人其他地方不太愛出汗,一出汗,就出在手心、腳心。這是什麼原因呢?這一般是心肺功能出現障礙後導致的問題。
首先,這人的肺里應該有寒,而且是陳年的積寒。這種陳年的積寒被關在肺里,導致出汗的功能出現障礙。所以,身體別的部位就不容易出汗。
其次,這人心臟功能可能還比較弱。心臟功能弱,肺里又有積寒,那麼,就會導致其他部位的汗排不出來。因此,汗只能從最容易出汗的地方——手心和腳心出來。
這種情況,往往是小時候開始並長期積累形成的,不容易轉變。只有通過長期堅持不懈地調理,才會起到緩解的作用。可以嘗試以下這個比較方便堅持的小方法來調理。
【做法】:晚飯的時候,把2~3瓣大蒜切碎了,擱置20分鐘,讓它氧化一下,大蒜的有效成分是要跟空氣接觸以後才能發揮出來的。然後,可以在吃餃子、吃麵條的時候,生吃這些大蒜。
蒜是走肺的,它能夠幫助肺熱起來,有一定的驅趕肺寒的作用。對於心臟功能,它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注意】:
不要空腹吃蒜,避免燒心。量也要適度,蒜吃多了傷眼睛。
這種手心、腳心出汗的癥狀,不是短時間內通過簡單的食療就可以調理好的。有這種體質的人,要特別注意養好自己的心臟功能。
孩子感冒的時候,做父母的要特別注意,不能亂用藥。尤其是風寒感冒,如果用了風熱感冒的葯,就可能讓孩子變成這種手心、腳心出汗的體質。
3、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
【建議】:平時盡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要保證充足睡眠,否則容易導致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飲用,有平肝功效。
4、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鼻子總出汗,說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肺氣不足主要是因為其天生體質虛弱造成。沒事的時候用敲敲手,因為這是人體肺經分布的部位,通過敲打刺激,可起到調理肺經的作用。
5、頸部出汗:內分泌失調
頸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內分泌失調有關。
【建議】:最好去醫院接受全面激素檢查。平時調節內分泌主要從飲食、運動上入手,必要時輔以藥物治療;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果蔬、高蛋白類的食物,多喝水,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同時多參加各種運動鍛煉,加強體質;還要有科學的生活規律,不要經常熬夜。
明天精彩繼續……
第一個是「 新經絡」 |
該公眾號能夠讓你迅速掌握「簡單實用、一看就會、一用就靈」的各種中醫養生理療小絕招,
第二個是「潛意識點穴 」 本公眾號主要幫你破譯「潛意識」種種神奇奧秘,任何人只要識破「 潛意識」的奧妙,就能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的一帆風順......
|
第三個是「頭版健康」 |
掛一個專家號只能看一個病人,而一篇好的醫療或養生文章能惠及成千上萬的人,「頭版健康」所做的就是後者.
|
有2種方法:
1、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圖片,其次點按「
識別圖中二維碼」,最後點擊「關注」即可添加。
(「新經絡」
二維碼圖片)
「潛意識點穴」
二維碼圖片
「頭版健康」
二維碼圖片
2、打開手機微信上的二維碼掃描,對準以上這張圖片,掃一掃,就可關注.
想掌握更多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請關注我的
QQ2103795295
,空間已經發表1萬多篇各種中醫養生知識


TAG:新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