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高超音速武器也能機動躲避攔截?中國首次乘波體飛行試驗成功!

高超音速武器也能機動躲避攔截?中國首次乘波體飛行試驗成功!

本月初,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又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院,它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航天空氣動力學研究機構)發布消息稱,他們在當天進行了"國內第一乘波體"的飛行試驗,並且取得了預期的成功。據悉,這次執行試驗的是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自主研製的"星空-2"火箭,"星空-2"火箭於3日6時41分成功發射升空,飛行了將近十分鐘之後。火箭開始進行預定動作變化,先是完成了主動段轉彎,然後是拋罩/級間分離,再是試飛器釋放自主飛行,還有彈道大機動轉彎等動作,最後"星空-2"火箭按預定彈道進入落區,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據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專家介紹本次試驗中的"星空-2"火箭投送到預定高度,並分離自主飛行,沒有出現異常情況。在整個試驗中實現高度30公里,並且以馬赫數6飛行窗口自主飛行了400秒以上,這在我國尚屬首例。

(星空-2號飛行器在西北某靶場緩緩升空)

說了這麼多,到底什麼是乘波體呢?比較專業的解釋是乘波體是一種適宜高超音速飛行的外形(好了,說的還是超音速武器),其所有的前緣都具有附體激波。也就是說,我們試驗的是超音速飛行器的外形,僅僅是一個外形。目前適合高超聲速飛行器的外形有升力體、翼身融合體(美國計劃中的SR-72高超音速偵察機)、軸對稱旋成體(包括俄羅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都屬於這一類型)、乘波體等。乘波體這個概念最早是在1959年由諾威勒提出的,提出的時間挺早的,不過至今沒有哪個國家研究出來合適的乘波體飛行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那個時代還屬於比較落後的時候竟然有人都可以提出如此先進的理念技術(外國人真牛)。他首先提出根據已知流場構造三維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想法,之後再用平面斜激波形成流場構造出一種具有"Λ"型橫截面的高超聲速飛行器。想法算是很超前了,可惜那個年代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性。

(寬域乘波體設計)

隨後的十幾年中,美國馬里蘭大學羅斯等人也發表了中錐形流動生成乘波體的論文。一名中國專家曾經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乘波體是目前國際上高超音速飛行器研製領域的一個重點發展方向。不只是我們中國在研究,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以及俄羅斯這些大國都在開展類似的研究。研究了這麼多年,目前除了中國還沒有說哪個國家進行了乘波體飛行器的試驗,在某種意義上或許中國已經走在了該領域世界的前列。對於超音速飛行器,我們現在最常見的形式就是所謂的旋成體,這是目前大多數有能力研製超音速飛行器國家基本都掌握的一個技術。什麼是旋成體,說簡單一些,就是在三維空間中,由旋轉曲面與底截面圍成的物體,例如我們常見的彈道導彈的錐形彈頭以及飛船的返回艙等都是一些旋成體。就我們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乘波體的氣動設計和飛行控制要比傳統旋成體飛行器更複雜一些(往往先進的東西就意味著複雜和困難)。

(網傳的中國超音速武器)

這也就導致了現在乘波體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實用化和武器化具有一定困難,未來實際應用也未必有多麼樂觀。美國空軍雖然投入重金進行研究,但是美國空軍的HTV-2兩次試射均失敗告終。最近關於中國軍事比較熱門的兩個話題,一個是乘波體飛行器,另一個就是前幾天空軍試射的中國版"匕首"彈道導彈,傳言說是東風-15導彈改進而來的。兩款武器的試驗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星空-2乘波體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試驗成功不僅意味著中國在乘波體武器發展上超越了美國,而且證明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的實用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因為畢竟對於超音速飛行器來說乘波體是最先進的技術。轟-6K結合東風-15組成中國的"匕首"高超音速反艦彈道導彈能讓中國更自信,我們的反介入/拒止戰略又多了一個打擊利器,於中國甚好。(利刃/W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谷火平 的精彩文章:

誰說薩德跟S400不好選?該選哪個印度心裡還是有點數的!
青藏高原官兵出行難!青藏鐵路出台這一政策超級貼心

TAG:谷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