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媒:多艘美國煤炭貨船正朝中國狂奔…

美媒:多艘美國煤炭貨船正朝中國狂奔…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

美國大豆船「飛馬峰號」上月一路加急,也沒能趕在關稅生效前抵達大連港。但這或許不是個例,4艘美國煤炭貨船為了避免新關稅,正在海上向著中國加足馬力狂奔。

中國新關稅清單出爐,美國對華煤炭出口忙發貨

路透社當地時間8月9日消息,為避免新關稅,至少有4批價值3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億)的美國煤炭貨船正向中國飛奔而來。船上總共載有33.5萬噸煤炭,目前只確認這些煤炭是從美國運往中國,按計劃能趕在關稅生效前到達目的地。

其中3艘船的目的地為山東威海、青島和龍口,另一艘船則駛往江蘇南京。

北京時間8月8日,美國正式公布對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清單,將於8月23日正式生效。

同日,作為對美方關稅的回應,中方也公布了對美160億美元商品加稅清單,自8月23日12時01分起加征25%的關稅,清單中正包括美國煤炭。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後不久就承諾要重振美國煤炭業,美國煤炭出口去年果然大幅增長,特朗普也早早將功勞攬在了自己身上。

但美媒指出,美國煤炭產量大增,國內市場卻不斷縮小,主要供應了中國和印度的亞洲買家。路透社則報道稱,中國公布的新關稅或將抑制好不容易復興的美國煤炭出口。

此外,美國去年向中國出口煤炭320萬噸,成為中國第七大煤炭供應國,但遠低於最大供應國澳大利亞的近8000萬噸

同時,與印尼和澳大利亞煤炭運往中國的運輸時間相比,美國貨船抵達中國需要六周,運輸成本更高,美國煤炭的質量也低於澳大利亞煤炭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稱,這意味著用其他地區的煤炭來取代美國貨可能並不困難。

分析師則指出,「美國煤炭在各個方面都沒有任何優勢。根據我們的計算,加征25%關稅後,進口一噸美國煤炭的成本將增加至少30美元,使其基本被擠出中國市場。」

劍指美國能源產業

然而,美國能源產業中面臨危機的並非只有煤炭業。

8月3日,中方被迫採取的反制措施中,美國液化天然氣(LNG)也在加征25%關稅的商品目錄中。

路透社8月6日報道稱,這是中國在中美貿易戰中開闢的一條新戰線,劍指特朗普能源霸主計劃。

3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原油的最大中國買家中國石化,也因貿易爭端暫停進口美國原油。這不僅表明中國不會在這場久拖不決的中美貿易戰中妥協,更是給美國的能源抱負蒙上陰影。

美國政府曾多次表示,希望擴大對全球盟國的石化燃料供應,同時華府也在降低國內監管力度,以鼓勵增加石油和天然氣生產。

中國已成為除加拿大外、美國原油的最大買家。但追蹤全球石油航運情況的Kpler顯示,近幾個月美國對中國的原油出口已有所減少。

環球網援引專家指出,從美國進口LNG對保障我國天然氣供應、增強我國天然氣定價話語權有一定意義,但這種意義也不能誇大。畢竟,儘管近年中國從美國進口油氣較快增長,但對其依賴並不高。

據海關統計,中國從2015年起開始連續從美國進口LNG,近年來自美國的天然氣進口量顯著增加,其中2017年進口量增速高達67%,首次躋身於進口國家前十位,但是儘管如此,佔比也只有4%

此外,尋求替代的進口來源難度並不大。據《哈爾濱日報》此前報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預計於2019年底建成輸氣。該管道從黑龍江省黑河入境,設計年輸氣量380億立方米。

同時,2018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預計較去年有所放緩,中國本土天然氣產量近年來也保持了較快增長,這有助於緩解我國天然氣供給短缺的問題。

「飛馬峰號」的故事會否重演?

8月12日,在海上滯留了一個多月的「飛馬峰號」大豆船最終靠岸卸貨。此前,「飛馬峰號」原計劃7月5日(美國時間)下午四點運抵大連港,但最終於7月6日17時到達

「飛馬峰號」

這批大豆的買家中儲糧表示,將按照國家相關法律和已生效的對美關稅措施規定,依法繳納各項稅費。

此外,這艘船隻由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擁有,船上大豆貨主則是一家總部位於阿姆斯特丹的農產品貿易公司。該公司每天需支付約12500美元費用租用這條船,這意味著過去這段時間已經有超過40萬美元的額外費用產生。

「飛馬峰號」的故事已經塵埃落定,已經出發的4艘美國煤炭貨船若真能按照計劃時間抵達中國,也可避免新關稅。那後續發出的貨船命運又將如何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陰謀恐襲伊朗「流亡議會」?伊外交官在歐洲被捕
朝韓敲定第三次「文金會」9月舉行,選址平壤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