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一性原理的「友敵」

第一性原理的「友敵」

1、

類比,是第一性原理的敵人。因為我們的大腦很難具備直觀的統計型思維;

類比,是第一性原理的朋友。高手會用「第一性原理+類比」,兩面夾擊解決問題。

本文是某篇被刪文章,應有些同學要求重發以供批評。

再次表明,本人對宏觀、政經毫無見解、毫無興趣,所有文字的出發點只是覺得有趣、以及能和孩子們分享,期望某些探討有助於他們未來比我們更好。

當我的表述可能體現為批評、嘲諷什麼時,我通常都把自己置於被批評和嘲諷的對象當中,否則便不真實,無誠意,而且也不符合我「個人主義寫作」的體驗感之追求。

例如本人就經常掉入類比的陷阱,這是聰明人容易犯的毛病。

首先搭一個關於「類比」的腳手架:

1、類比作為一種推理方式,本身「無罪」。

2、19世紀的德國化學家凱庫勒,據說是因為在夢中夢見首尾相銜的蛇才猜想出了苯環的結構。愛因斯坦擅長大腦實驗,也能歸為非常高級的「類比」

3、真正聰明的人,以及頂尖科學家,會用「類比」+「第一性原理」兩面夾擊的方法,來得出最逼近真相的「解」。人工智慧阿爾法狗也是如此下圍棋。

4、如同卡尼曼所說的「系統1和系統2」,我們可以用類比的方法(你看,我正在用),來套用一下。

我們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作決定的方式。

常用的無意識的「系統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它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作出反應。

「類比」是系統1的法寶,但系統1也很容易上當,它固守「眼見即為事實」的原則,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作出錯誤的選擇。

有意識的「系統2」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並作出決定,它比較慢,不容易出錯。做學問、搞科學,包括做好企業,成為投資高手,都需要基於系統2的「第一性原理」。

但大腦的系統2很懶惰,經常走捷徑,直接採納系統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

5、卡尼曼在《快與慢》里還探索了一個難題:為什麼人類很難具備統計型思維?我們思考時總是會把多種事情聯繫起來,會將一件事情比喻成另一件,會突然想起一件事來,但統計學要求同一時間把多件事情串聯起來,而這一點系統1是做不到的。

上面的「聯繫、比喻、想起」,經常表現為「類比」。

6、你看,「類比」並不是什麼姓東姓西的文化論題,而是受人類大腦的結構所影響。地球人在這方面都差不多。

7、本文沒有將「中國人愛類比」拿來說事兒。米國人也有大把亂類比的人,咱們的科學和文明自有獨到之處。但我們為什麼要替別國操心呢?我們愛我們的親媽,才會天天埋怨她太省錢太操勞太相信傳銷騙子,你沒事兒幹嘛去埋怨隔壁王大媽呢?

8、我家生活在加拿大,有次孩子們捐款,幫助對象是印度or非洲的兒童,我心裡好像塞了點兒什麼,後來說服他們轉而給面向中國大陸的慈善基金捐款。這類想法在加國會被老師說狹隘,但有些感覺就和胃一樣,中國胃就是中國胃。

9、上次被刪除的那篇文章,最大的遺憾可能是後面的評論。有些相當精彩,例如:

via@數刀疤

類比可以用來說明,但不能用來證明。

via@瘋奈克

其實類比最大缺陷:用多了會上這種自作聰明的癮而不自知,從此再也不想去探究事物的本質屬性。另外,還容易把相關性或相似性當成因果關係。

via@孫文亮

「類比」只會幫助形成「虛假共識」,反而阻礙「理解」。因為「理解」需要找差異,而「類比」是在找相同。如果是希望對方認同的場景,如談判、演講,多用類比;如果是希望解決問題的場景,如工作指導、培訓、績效,能避免類比,就一定避免,防止對方形成「已經理解」的錯覺。

一個有趣的場景是面試,作為面試者,要盡量「類比」,以贏得虛假共識。作為面試官,一定要禁止「類比」,要求面試者講述時帶上準確的時間、人物、背景。

還有很多,可惜跟隨原文一起被刪了。

10、通常我會把反對的評論也放出來,只要是能引起思考和討論的。有些朋友的評論就很激烈,讓人眼睛痛,但我還是放出來讓大家看到。只要是認真且有自己的見解,雖然對我個人有些指鼻子,我照例放出來,以捍衛各種表達的權利和對話的氛圍。

懇請對本文感覺不適者,隨意進行批評。本文絕無惡意,無需舉報。

(下面是原文重發,看過的朋友不用再看了。)

後記:我寫的東西很多是一知半解,謬誤與胡扯之處肯定不少。但我只寫自己喜歡和相信的東西。我們終將老去,你我的自尊、虛榮、憤怒,早晚一名不文。唯願孩子們的未來是永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孤獨大腦 的精彩文章:

人是自己行動的結果,此外什麼都不是

TAG:孤獨大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