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各界批評政府:對華貿易戰得不償失

美國各界批評政府:對華貿易戰得不償失

【特別關注·中美經貿摩擦】

自美國政府不斷升級對華貿易戰以來,美國國內各界對美國政府的批評之聲不斷,質疑甚至根本不看好美國政府貿易戰預期的人越來越多。美國猶他州州長加里·赫伯特日前的表態,代表著美國國內日益增多的理性認識:解決貿易糾紛與推進解決其他問題的辦法是一樣的,那就是以誠懇的態度,坐下來談。

1、美國貿易吃虧論站不住腳

誠如斯言。美中之間的貿易逆差由兩國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特性所決定,沒有必要上升到劍拔弩張的程度。特朗普政府總是聲稱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讓美國吃虧,實際上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形成既有美國自身的原因,也緣於中美雙方的國際分工不同,貿易逆差並不就意味著「吃虧」,美國一樣可以從貿易中獲得利益,例如便宜的進口鋁材就有利於美國飛機的製造和出口。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的研究員賴利·沃爾特斯曾撰文指出,貿易逆差不是財富損失的衡量標準。貿易逆差只是考察兩國商品和服務,包括投資和資本流動的計量方式,它並不能反映出美國民眾實際上的財富狀況。就好比消費者不可能出門去花費他們的人均國民收入的價值一樣,人均貿易逆差一樣不會讓民眾的賬戶受到損失。然而家庭財富,或者簡單說是手機等家用產品的可用性才是反映美國民眾生活狀況改善的衡量指標,而非貿易逆差。有經濟學家認為,用貿易逆差來衡量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得失,早已是幾十年前的老觀念。而當今美國政府內的許多經濟高官仍在沿用陳舊思維思考這一問題,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誠然,從美國對中國的貨物貿易來看,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的統計數據,均是美國逆差。但在服務貿易數據中,美國對中國已經保持了長期順差。因此,在看待兩國貿易問題時,美國政府不能只拿貨物貿易說事。賴利·沃爾特斯在文章中進一步指出,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發展服務主導型經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在美國出口中,服務貿易佔到總體貿易量的三分之一。與2008年相比,美國的對華服務貿易上漲了350%。

2、美國消費者將為價格上漲買單

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會長馬修·謝伊日前稱,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戰舉措對美國消費者和工人意味著巨大風險,「趁著我們還能爬出去,就別給自己挖更深的坑了」。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查德·布朗等人撰文指出,美國政府徵收關稅的決定將增加美國消費者的花費,而受關稅負面影響最大的,是那些依賴從中國進口的美國公司。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對進口金屬和零部件產品加征關稅的做法已經對美國消費者造成衝擊,導致多種消費品價格上漲。美國重型機械製造商卡特彼勒公司稱,由於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該公司在今年下半年將多花費1億至2億美元購買原材料。位於底特律的美國通用汽車製造公司因為擔憂關稅上升,已經下調其全年利潤預期。另據美國阿克西奧斯網站報道,受關稅衝擊,對於進口鋼材和鋁材價格的上漲,美國製造商將把價格差傳導給消費者。例如,可口可樂公司近日表示,其不得不提高在北美地區銷售飲品的價格,因為塑料以及鋁材的價格在不斷上漲。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較上年上漲了2.9%,為6年多來的最高漲幅。此外,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道,美對外發起的貿易戰已經對美國實體行業產生了負面影響。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和家電巨頭惠而浦公司因為企業生產所需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近日分別下調了業績預期。不僅如此,美國摩根大通的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表示,貿易戰將給企業和消費者的心理帶來影響。有數據顯示,當前美國消費者的信心正在惡化。

3、吞食加征關稅苦果的將是美國企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莫里斯·奧布斯特費爾德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表示,美國試圖通過加征關稅來削減貿易逆差的做法是誤入歧途。有經濟專家分析稱,美國政府之所以對中國揮舞關稅大棒,目的在於通過增加從中國進口產品的價格,來迫使美國企業關掉來自中國的供應鏈,以此從根本上改變美中貿易逆差的局面。但這樣的手段給美國企業帶來的損害是巨大的。美國高度依賴中國市場以及中國供應鏈的企業不計其數,尤其是在科技領域。那些缺乏資金儲備的小企業面對關稅帶來的成本提升時,只能將售賣產品的價格提高。這樣帶來的結果很可能是這些小企業被市場淘汰。而資金雄厚的大企業儘管可以自己承擔關稅成本,但這種自我消化的時間不會很長,最終價格上漲還是會傳導到消費者那裡。

即便美國的企業考慮替換來自中國的供應鏈,但要在美國本土或其他地區找到能夠替換中國的供應鏈恐怕沒有那麼容易。近日《紐約時報》撰文分析認為,美國企業為了繞開高關稅,只會把生產計劃的最後一步即組裝環節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等其他國家,而不是帶回美國,因為美國的藍領勞動力成本太高,無法建立企業生產產品所需的供應鏈。與此同時,這些美國企業仍會把包括電線、螺絲釘、電動馬達和數控設備等一長串零部件的製造留在中國進行。這樣的結果不會給美國自己的總體貿易逆差帶來太大改善,只是重新分配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而已。基於此,美國政府費儘力氣發動的貿易戰很可能是得不償失。

4、贏得貿易戰的將是中國,而不是美國

美國政府指責中國破壞現存的國際經濟秩序,但實際上誰在高舉國際經貿互利合作大旗,誰在破壞現存的國際經濟秩序,美國國內不乏明眼人。8月8日,美國錫拉丘茲大學經濟學教授、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瑪麗·洛夫利在《紐約時報》上撰文認為,儘管經貿摩擦不斷升級,但中國似乎正在進一步加強對國際供應鏈的投入。而本屆美國政府卻相反,其一心要使美國的製造業企業與國際供應鏈隔離。中國不久前放鬆了外資對銀行業、農業以及汽車業和重工業的投資准入限制,美國特斯拉公司已經成為首家獲准在中國全資建廠的外國汽車廠商。這些都向外國投資者發出強有力的信號:即便在經貿摩擦加劇的形勢下,中國仍然致力於與國際夥伴合作,進一步推進經濟開放。

面對美國政府一意孤行的單邊主義貿易政策,瑪麗·洛夫利認為,變本加厲地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的做法難以讓美國贏得對華貿易戰;相反,這種做法反而會讓中國獲勝。她在文章中表示,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所加征的關稅,實際上會讓很多在中國設有工廠的美國公司受到衝擊,而中國對美國的產品出口僅佔中國製造業收入的3%,因此美國減少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即便給中國企業造成損失,也到不了災難性的程度。而當中國對美國報復措施生效時,美國的消費者卻會面臨計算機、服裝和其他產品價格的上漲。文章最後得出結論認為,最終是中國,而不是美國,會不斷提高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因為中國才是創建未來的地方。

(本報華盛頓8月12日電 本報駐華盛頓記者 湯先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日報 的精彩文章:

齊魯先賢富民思想管窺
2018巴馬國際馬拉松賽將於10月21日開賽

TAG: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