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七大抗擊外敵的名將,你感覺哪位名將最牛?
1,李牧
李牧的赫赫功業是對匈奴的戰績上,此前的趙國一直受匈奴威脅。趙軍屢敗於匈奴,以至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知恥而後勇。趙軍從裝備和作戰方式上高度學習匈奴,建立了讓六國震驚的騎兵部隊。但騎射終非漢人所長。任趙國騎兵如何在中原縱橫馳騁,對匈奴戰爭依然是屢戰屢敗。畢竟,以騎兵對抗匈奴,對於當時騎兵戰法還相對幼稚的漢人來說,無疑是以己之短擊彼之長。這種情況直到李牧戍守長城後才得以改變。本來李牧被發配北疆,是趙王中了秦國反間計的結果。但感謝秦國的反間計,因為李牧的到來,從此中國有了農業民族戰勝游牧民族的第一個成功戰例。
2,蒙恬
秦朝戰將如雲,蒙恬則是其中閃亮的將星。秦始皇掃六國時,蒙恬只是秦軍里的小字輩。只是到後期才在滅燕國和齊國時建立功業,但當時他也只是副將。然而,面對與匈奴的一戰,秦始皇卻選擇了他領兵出征。我想原因大概有二,其一,青年時代的蒙恬長年在北方邊境守衛,對匈奴的戰法極其熟悉,這是那些長年征戰中原的老將們所不能比的。其二,蒙恬是秦軍里最富有進攻精神和野戰能力的將領,秦朝其他將領打的多時中原地區的攻堅戰,對於塞北草原上與匈奴的野戰並無多少經驗。而蒙恬也不負眾望,一戰定河套。打的匈奴魂飛魄散。賈誼也曾稱讚說「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正是對河套戰役功業的稱讚。後來中原大亂,匈奴卻不敢深入漢境,不能不說與此戰有很大關係。
3,衛青
衛青最被人熟悉的戰例是漠北大決戰,可以說這是一場把他的智慧與勇氣發揮到極至的戰鬥,他在戰鬥中體現了他謹慎小心的作風,和關鍵時刻超乎尋常的果敢。當時的一切作戰條件都於他不利。漢軍遠征作戰,鞍馬勞頓,匈奴以逸待勞,且背水一戰,士氣高昂。並集中了所有精銳部隊。為出奇制勝,衛青令李廣從側翼出擊,誰想李广部兵馬又迷失方向,失去聯絡。這等於是漢軍大戰未開先自損三千鐵騎。面對種種不利條件,衛青制定了固守的戰略,以堅固的戰車防禦抵擋匈奴騎兵的衝擊。在苦苦支撐一天一夜後,急噪的單于終於拿出了其所有精銳。而當黃沙突起的時候,衛青卻展現了他少有的果斷一面,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命令主力部隊迅速進攻,在匈奴陣腳已亂的情況下發動突襲,終使得匈奴完敗。單于只帶三百衛隊逃逸。漠北決戰殲滅匈奴軍三萬多人,俘獲匈奴數萬,堪稱是漢匈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從此,漢朝取得了對匈奴戰爭的主動權,匈奴則退縮在大沙漠以北,再也無力發動南侵。儘管這一戰績不及霍去病的狼居山戰役戰果輝煌。但它對漢朝匈奴的戰爭卻是決定性的。
4,霍去病
霍去病將軍可以說是當代許多青年人崇拜的偶像,他少年得志,平步青雲,22歲就指揮了決定漢匈戰爭命運的狼居山戰役,將匈奴左賢王部隊幾乎趕盡殺絕。18歲從軍,與匈奴共經六次大戰,殲滅俘虜敵人累計達十五萬,幾乎是他的舅舅衛青的一倍,而他的英年早逝,又使得多少人扼腕長嘆。電視劇《大漢天子》里,漢武帝一聲長嘯「還我冠軍侯」,聞者多少人仰天長嘆,淚如雨下。
5,李靖
李靖最為經典的戰役有兩次,一次為征東突厥戰役,一次為征吐谷渾戰役,兩次戰役都盡顯其謹慎的用兵態度和不戰則已戰則必勝的作戰風格。征東突厥戰役,突厥三十萬大軍壓境北線,與唐軍相持,李靖卻完成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最偉大的迂迴穿插戰。3000鐵騎夜襲陰山,迂迴穿插千里,直導突厥老窩,要知道,此戰是在風雪連天的臘月進行的,以漢人組成的唐軍戰士,要完成這一壯觀的長征,所要面對的不止是突厥精銳騎兵,還有中原人所難以想像的嚴寒,但唐軍將士爬兵卧雪,硬是完成了這一不可想像的奇蹟,此戰殺敵萬人,突厥軍與唐軍傷亡比例高達10:1,更重要的是,突厥幾十萬大軍就此全線崩潰,突厥可汗也遭俘虜。此戰基本解除了突厥對唐朝的威脅,一戰定乾坤,可謂蓋世奇功。而征討吐谷渾戰役則有所不同,吐谷渾盤踞青海,地勢險要,唐朝三次征討均無功而返。後李靖挂帥,一改先前正面進攻的策略,幾十萬唐軍硬是從青海甘肅交界的狹窄小路穿越過去,從吐谷渾身後發起攻擊,一舉殲滅吐谷渾。盛唐詩人王昌齡曾讚頌此戰「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鏖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此戰基本打通了中國進軍西域的道路,從此,自五胡亂華以來,200年後,中國軍隊再次進入西域地帶。
6,裴行儉
裴將軍第一次獨立指揮的重大戰役就是破西突厥之戰,此前唐朝雖多有征討,但吐蕃此時也將觸角伸向西域。西突厥開始轉投吐蕃,與唐朝分庭抗禮。而此時唐朝屬國波斯被大食所滅,更使得唐朝外交雪上加霜。裴行儉卻抓住此機會,假意護送波斯王子歸國,卻在半路殺一個回馬槍,率重兵痛擊西突厥,一舉殲滅西突厥反叛勢力。並俘虜其可汗。此戰功業堪比李靖夜襲陰山之功。自此,西突厥被迫西遷中亞,基本放棄了與唐朝爭奪西域的企圖。
此後,裴將軍就將畢生的心血投入到與突厥的戰鬥中,鎮壓東突厥反叛,打擊突厥殘餘勢力,其所到之處,突厥盡數平定。有力的鞏衛了大唐的邊疆。使突厥幾十年不敢騷擾,直到武則天后期,才又侵擾中華。裴將軍本人也病死於征討西突厥的行軍路上,享年64歲。
7,岳飛
契丹人有句老話,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戰。此話印證了女真人戰鬥力的強大。但如此的神話卻被一個叫岳飛的中國人打破了。誰說女真滿萬不可戰,十萬金軍照樣在岳家軍面前碰得頭破血流,而且還是女真人最擅長的野戰,而且岳家軍每次的參戰兵力還遠遠少於女真人。
今天的人很難想像,當時的岳飛是在一種怎樣的情況下抗戰的,今天的人更難想像,堰城大戰兩萬岳家軍擊敗女真人精銳的輝煌是怎樣書寫出來的。那是中國人勇敢反抗外來侵略的錚錚鐵骨,那是中國人在忍受了近百年異族欺壓後發出的強國之音!
岳飛作戰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從來不受所謂陣圖的擺布。其實宋軍不是不能打,宋朝有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武器裝備,和規模最大的常備軍。只要給前線充分的自主權,發揮將領的指揮能力和自身優勢,則必然發揮百倍戰力。可惜宋朝的軍事制度象一條無形的鎖鏈,捆住了宋軍將士自己的手腳。而岳飛卻從不遵守此等陳規。收復襄陽戰役,他沒有按照陣圖要求原地待命,而是主動出擊,乘金軍主力空虛的機會一舉拿下襄陽,迫使金軍回援,再於運動戰中殺傷敵人,使金軍損失慘重被迫撤退。堰城大戰更是陳步兵於陣前,引誘金軍精銳鐵浮圖出戰,再以騎兵於敵人兩翼發起反擊,將敵人陣型沖亂,笨重的金人騎兵在岳家軍輕騎面前首尾不能相顧。被岳家軍騎兵大肆砍殺,終至全軍覆沒,此戰岳家軍傷亡數千,但主力尤在,金軍精銳陣亡數萬,被迫北撤。(當時的金朝全國的女真人軍隊只有不到十萬人,此戰打擊可謂慘重)此戰開創了宋金戰爭的最好局面,當時宋軍進抵黃河一帶部隊多達十萬,金軍卻只有數萬殘餘部隊,只要堅決進兵,何愁山河不能光復。
至於岳飛的被害,無疑是秦燴的陷害,但根子還是在宋高宗。在宋高宗看來,光復山河雖然好,但是一旦迎還二帝,他這個代理的皇帝往哪裡擺,江山與皇位二者只能選其一,選皇位則要犧牲岳飛,於是岳飛就順理成章的被害了。如此看來,今天在岳飛墳前跪著的,不應只有秦燴,還應有宋高宗本人。
蒙恬


※假如你穿越到明朝是一名錦衣衛,下面兵器5選1,誰能成為你的利器
※中國古代神話人物終極武力排行榜五,看一看前十名有多厲害?
TAG:萌小糸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