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賣瓜籌大學學費:自立才是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不經風雨,長不成大樹;不受百鍊,難以成鋼。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學會自立自強。
——睿媽
1.
這幾天,浙江永康少年李恩惠賣西瓜籌大學學費的事件刷爆朋友圈。
18歲的李恩惠是一個苦命的孩子。
媽媽生下他後不辭而別離開家,年邁的父親靠著種地將他拉扯成人。
他高中就邊讀書便打工,做過餐廳幫廚、洗碗工、外賣員,高中三年的學費就是自己打工賺來的。
今年高考,李恩惠靠著努力考上了浙江警官職業學院,但是14000元的學費卻難住了這個家庭。
為了籌集學費,李恩惠到農貿市場批發西瓜賣西瓜。
烈日下,李恩惠騎著電瓶車走街竄巷送西瓜,累到中暑倒地摔傷。
小小年紀,他用汗水照亮自己前行的路,讓人為之動容。
事情傳開後,很多人要給他捐款。
面對他人的伸手,他是這麼說的:
「那不是你的錢啊,直接收錢,會讓人養成一種惰性。
就是讓你感覺,這錢來得太容易。
你有困難,別人就送錢給你,一旦養成這種心理,挺可怕的。
我覺得直接用錢來捐助,真的會打擊上進心。
如果我一開始就收捐款,學費早夠了,但我會抬不起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李恩惠用實際行動很好地闡述了這句話。
雖然家人沒能給他很好的生活條件,甚至拿不出學費,但相比外在的物質條件,這份自立自強,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我們都相信,對於李恩惠來說,困難是暫時的,發憤圖強的他,必然有一個光明的前途。
2.
俗話說,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唯有你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這個道理,也會去這麼教育孩子。
清朝康熙年間,貴州巡撫劉蔭樞告老還鄉,他想用一生的積蓄為家鄉建造一座橋。
但是子女們不樂意了,覺得父親當了一輩子高官,他們沒跟著沾一點光,好不容易把父親盼到家,父親卻對他們不管不顧。
面對子女的態度,他非常傷心,覺得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
他毅然花乾淨積蓄,將大橋修好,取名「毓秀橋」。
橋修好後,他把子女叫來,用心良苦地說:
「我之所以用全部積蓄修橋,就是想告訴你們,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為了徹底打消孩子們依賴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兩白銀的價錢把橋賣給了官府。
孩子們被父親的所作所為深深打動,自此發憤圖強,日後都成為了國家的棟樑。
同樣,美國總統羅斯福十分注重培養孩子們獨立的人格。
他反對孩子們靠著父母生活,時刻告誡孩子要自食其力。
他說:「在兒子面前,我不是總統,只是一名普通的父親。」
大兒子詹姆斯年輕的時候去歐洲旅行,臨行前買了一匹馬,向父親電話求助,想著讓父親幫忙運回去。
父親說:「你和你的馬游泳回來吧!」
兒子感到十分羞愧,把馬賣掉自己回了家。
「二戰」打響後,羅斯福的四個兒子都上了前線。
他們個個英勇好戰,表現優異。父親病故時,他們都堅守在各自的軍艦上,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為父親送行。
3.
明事理的父母從不嬌縱孩子,他們知道,如果孩子不能夠自立自強,即使家財萬貫,也只能坐吃山空。
余華的名著《活著》中,主人公徐福貴闡釋了一個富家子弟敗家的經過。
徐福貴生在一個地主家庭,他家裡有一百多畝地,專門生產貢米,是當地有名的大戶。
父母對他嬌生慣養,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出門都不願走路,讓傭人背著。
他不務正業,沉溺於吃喝嫖賭,沒多久就在賭桌上將家裡的一百多畝地全部賭輸,抵押給了別人,生生從一個闊少變成了一個窮光蛋。
看著家道敗落,徐福貴的父母非常悔恨,後悔沒有教育好孩子。
電視劇《大宅門》中,主人公白景琦也是一名闊少。
他是百草廳白家的小少爺,他小時後頑劣不堪,用藥丸餵魚、打架、燒火……無惡不作,並不比富貴好到哪裡去。
但是他的母親白文氏非常明白事理,她對兒子從來不嬌縱,找來最嚴厲的教書先生,對兒子進行管教。
白景琦年輕的時候闖下禍端,作為百草廳一家之主的母親並沒有給他兜著,而是將他趕出家門,告誡他,不混出個人樣來,不準回家。
白景琦離家後,經歷過種種磨難,才慢慢懂得生活的不易,他一改之前的紈絝作風,發憤圖強,打拚創業,最後做成了享譽大江南北的瀧膠生意。
白景琦不但沒有埋怨母親將其趕出家門,反而對母親百依百順,十分孝順。
這是因為他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明白了這份教育背後的大義:事業是靠自己打拚出來的,只有自立自強自強才能站得住腳跟。
4.
被譽為現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鄧肯在《我的愛 我的自由》說一段非常精彩的話:
「我常聽到一些家長說,
他們努力工作就是為了給孩子們留下很多錢。
不知他們是否意識到,
這樣做恰恰剝奪了孩子們的獨立精神。
他們給孩子留下的錢越多,對孩子的傷害也就越大。
我們留給孩子的最好遺產就是讓他們自己闖天下,
完全用自己的雙腳走路。
因為教舞蹈,我姐姐和我曾去過舊金山最富有的家庭。
對那些富家子弟們,我不僅一點也不羨慕,反倒可憐他們。
他們生活在狹隘而愚昧的世界裡,令我十分驚異。
同這些百萬富翁的孩子們相比,我好像在各方面都比他們富有一千倍,
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使生活更有意義。」
有媒體對今年68位高考狀元採訪分析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驚人的相似:
他們興趣廣泛,樂於助人,生活和學習上都非常獨立。
他們從小就學會面對生活、學習中的麻煩和壓力,獨立的人格使得他們脫穎而出,也會讓他們受益終生。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說過一句話:「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沒有一個孩子是一夜長大,他們都是在磨礪中不斷豐滿羽翼,最後才能展翅翱翔。
其實,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他學會自立自強。


※這種表現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家長們一定要防微杜漸
※父母常說4個字,孩子出息一輩子!
TAG:教子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