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作為畫家是如何當上錦衣衛的?
藝術博物館 | 美術展覽 | 文創 | 公共教育 | 綜合服務
「丹青水墨各爭能,誰似羊城林以善」
有一本《重編瓊台藁》的書是這樣評價他的
作為明代宮廷畫家的他
其花鳥畫的成就馳譽遠近
在工緻和寫意之間,明顯將後者提升到更重要的位置
創造出了自己的風格
他就是明代畫家——林良
關於他生平的記載,在《廣東通志》卷七十《雜事下·補遺·顏主事畫》中記載的最為詳細。
「林良 ,字以善 ,南海人 。少聰穎,以貨為藩司奏差。能作翎毛 ,有巧思 ,人始未之奇也….」
他一生經歷了明宣宗、英宗、代宗、憲宗、孝宗五朝,幾乎跨越了15個世紀。
林良出身不高,還曾做過遞送奏章的差役,雖然這一職位無任何品級,但是一路上的見聞、名跡,使他擴大視野,增長見識,對他畫技的提高有著一定的裨益。
他的作品多取材於雄健壯闊或天趣盎然的自然物象,畫風遒勁縱逸、氣勢雄闊,每幅必以兩大鳥為主,樹梢空中點以小禽。
亮寶樓藝術博物館藏 林良《蘆荻禽鳥圖》 設色絹本
局部圖
此幅作品,縱一三六厘米,橫六三厘米,上落款「林良」,鈐印「以善圖書(白文)」
這件作品以蘆荻撐起畫面構圖,四隻大小不一的禽鳥分布期間,或展翅覓食,或昂首待飛,或回首凝視,或踞石而立。畫面疏密有致動靜結合,禽鳥描繪精細,動態傳神,充滿野趣之美。
局部圖
研究者們發現,林良「早年多得貴人相助」,因為奏差的職務,巧遇「伯樂」,後又師承顏宗和何寅,雖不一定正式拜師,但確私淑其法,並深悟前輩畫法的精髓。
雖然他遇到過很多貴人,但實力才是他真正的底牌,大家看他的畫就知道了。
松鶴延年
秋林聚禽圖
明代官辦畫院機構建立之初,他被推薦入宮,因為作品受到歡迎,得到了皇帝的賞識,授工部營繕所丞,後擔任了錦衣衛指揮、鎮撫等職..
要說一個畫師是如何當上錦衣衛的?
其一,這受到了宋代皇帝授畫院畫家武職的影響;
其二,也可能是明代宮廷畫家與錦衣衛的職責有一定關聯,因為有人曾說過:宮廷畫家在鑒別、解讀各類繪畫、圖集以及軍情機要,戰略地形圖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能力;
其三,錦衣衛的俸祿殷實且沒有固定的人員限額,所以很多收皇帝喜愛的畫師都被授予了錦衣衛武職,不事其職僅領俸祿。
(看吧,說了這麼多還是學藝術最好)
松梅寒雀圖
在他的傳世之作中《山茶白鷳圖》(上海博物館藏)是一幅工整細緻的傑作,充分的體現了他精深的功底。
姜紹書在《無聲詩史》卷二中評論林良為「畫著色花果翎毛及其精巧」。
《山茶白鷳圖》局部
林良在繼承和發揚了宮廷繪畫、文人繪畫的基礎上,把握住了對於花鳥畫藝術精神的新求索,從而開創出明代院體水墨寫意花鳥畫風,使寫意花鳥畫成為明代繪畫中最具革命性、最具發展前途的一部分。
花鳥圖軸
他還運用水墨層疊搭配的技巧表現禽鳥題材,又以草書筆法創作山石、松柏、皚皚雪山,所酌墨色因距離表現不一,更加增添了寫實效果,使畫面與主題渾然一體。
歲寒三友
在眾多的禽鳥題材中,他尤其喜歡畫鷹。猛禽與枯木的結合,共同匯成了一股給人以震撼的審美衝擊,後世的八大山人、齊白石等名家的創作中有關鷹的畫法都能看出對林良技法的借鑒。
雙鷹圖
鷹雁圖
不僅是老鷹,其實林良的禽類題材每一幅畫都生動自然,可見是有一定的寫生功底在裡面。
孔雀圖軸
盧雁圖
鵝泳圖軸
如今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林良,是一個以全新的筆法、墨色、造型、開拓出水墨寫意花鳥新風貌的花嫁。能擁有這樣一位創新的大師,實屬難得。
亮寶樓藝術博物館
歡迎各界書畫愛好者
一同欣賞傳世國畫之美
關注我們
今後會有更多的故事與大家分享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