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劇《黃石》里中國人片段火了,到底是真沒素質還是惡意醜化?

美劇《黃石》里中國人片段火了,到底是真沒素質還是惡意醜化?

觀看當下美劇,經常有不少中國面孔出現在熒屏當中。

雖然這種現象令不少國人感到欣慰,但無一例外,我們發現中國人在美劇中擔任的角色,都略微帶一點負面形象

而這兩天,一部美劇中有關於中國人的片段,再次引髮網友對國人素質的討論。

在最新播出的美劇《Yellowstone》(黃石)一集中,中國遊客擅闖私人領地參觀黑熊。

見此情景,農場主立刻進行了阻止,並手拿獵槍進行驅趕,並表示:這頭熊很危險,大家儘快後退。

但是很遺憾,沒人聽從他的命令,同行的翻譯爭辯道:這頭熊很友好,並沒有傷害大家。

著急的農場主立刻給所有人提醒,黑熊只是暫時沒有發威,大家儘快需要撤離

然而,人群依舊戀戀不捨的圍觀這隻熊,並沒有馬上走開。

無奈之下,這位農場主只能放大招,警告這些中國人私闖民宅,已經觸犯法律。

原來,這方圓幾公里的土地都是這位農場主的,之前這些中國遊客看沒人攔,就直接推開圍欄進來了。

不過,即使被警告非法入侵,人群依舊沒有散開,其中有個老頭子甚至還嚷嚷:既然你擁有這麼大片土地,怎麼不懂得分享?

隨著這個老頭子的嗆聲,人群開始跟著起鬨,場面一度失控。

最後,這位農場主高舉獵槍,鳴槍示意,這才引起所有人警覺,繼而倉皇逃走。

在片段結尾,這位農場主對著其中一名中國人說道:這裡是美國,我們的土地不分享。

正是這個三分鐘不到的小片段,讓網友們炸開了鍋。

很多人覺得銀幕里的中國人,和現實里的國人形象毫無差別

但還有不少人認為,這就是美劇對中國人形象的污穢描寫:

其實,無怪乎大家馬上一下子聯想到國人素質這件事,因為現實中的中國遊客,的確是不被人看好和尊重的,尤其是加上近幾年來媒體對中國遊客的報道,更是讓中國人形象一落千丈。

中國形象在國外很差嗎?

在歪果仁研究協會組織的一期關於世界各地老外對於中國遊客印象的採訪中,得出的答案都是對中國遊客的不滿。

一名德國人Christine說,中國遊客說話的聲音太大了,而且喜歡七嘴八舌一起說,聽起來像是在吵架

比如,在德國西部特里爾的馬克思故居,一個十幾個人規模的中國團,一到景區,就不停的開始說話和討論,吵吵鬧鬧的聲音也影響了正在參觀的遊客。

後來記者問故居里的一個工作人員,是否嫌中國人太吵。她回答說:「我都已經習慣了。」

除了聲音大之外,來自墨西哥的小夥子說,有的中國遊客會不自覺地往地上吐痰

「這種行為在中國有時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在墨西哥絕對不行!」

哪怕是現在,也隨處可見大家吐痰的不文明行為。

一個曾經的旅行團導遊講述自己的經歷。

「有次帶了幾個人去義大利玩,團里有一位退休下來的老幹部,他走到哪吐到哪,在博物館裡吐痰,我趕緊上去勸阻,沒想到他反駁說『我花錢來參觀,外國人毛病咋這麼多?』最後,我只好自己蹲下用紙巾把地上的痰擦乾淨。」

他表示當時被很多老外圍觀,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與中國人的聲音大和吐痰行為比起來,喜歡在景區拍照勝過實地觀景,也是不少人觀察到的中國人特色之一。

曾在紀錄片《中國遊客在巴黎》中,就有外國人發現很多國人去國外旅遊,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拍照做留念,甚至有的遊客,來到巴黎盧浮宮,最大的目的就是拍一下《蒙娜麗莎,然後發到朋友圈

有意思的是,對於盧浮宮的其他館藏珍品,大多數遊客卻都無動於衷。

還有德國華人旅行社工作人員爆料稱,很多中國遊客希望在同等費用和時間情況下,多到一些國家,而不是選擇在幾個地方做比較深入一點的精品旅遊,而他們回國後便會告訴親朋好友,自己到了歐洲很多國家,可實際上除了帶回一些留念照片之外,幾乎什麼都沒有了解到。

而這樣只追求數量不追求品質的旅行,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所有中國旅遊團的代名詞。

當很多人看見烏泱泱的一片黃皮膚的時候,他們一定會說「瞧,他們又來拍照了。」

在《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的報紙下面,有外國網友專門指出中國遊客的不良行為:

「其中最受不了的就是中國遊客不排隊,以及在哪兒都要拍照(比如一些宗教場所)」

「我最近剛從中國旅行回來,不得不指出,這種不良行為在中國國內就存在。

他們經常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人群中推搡其他人。

中國旅遊景點的遊客也習慣用擴音器帶著人們四處走動,他們不會意識到,在這些地方大聲尖叫可能會打擾到其他人。」

加上近些年來中國個別遊客在國外的表現,這些惡劣的影響直接造成了中國遊客就是素質差的印象。

今年六月份,兩名中國女性穿著暴露

竟在馬來西亞亞庇的清真寺外大跳熱舞

2013年,南京中學生丁錦昊

在距今3500年的埃及盧克索神廟浮雕上

刻下「丁錦昊到此一游」,震驚世界

中國遊客在國外的行為,已經越來越開始代表中國整體的形象。

基於此,當網友看見《黃石》這部劇里對中國人的形象時,會很自然的表示認同。

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拋開這些事實,我們不得不說很多美劇對中國人的形象,太過絕對化

美劇塑造的中國人——形象清一色的壞

通過分析,很容易就會發現:在美國電視劇中,被美國編劇所塑造中國人的形象,似乎已經「定式化」

以美劇《絕望的主婦》為例,劇中的一位主婦家的保姆人設,便是一個來自中國上海,隨後偷渡到美國的年輕姑娘小梅,但是小梅的形象卻不怎麼光彩

不是被發現用襪子擦拭扶梯(暗含中國人臟),就是設定小梅的身份是遭到國內叔叔挨打不得已偷渡到美國,甚至通過小梅之口傳達「一旦遣送回中國,就得被當作奴隸賣掉」這種有所指代和誤導的信息

而《破產姐妹》、《威爾與格蕾絲》等劇中的中國侍者更是被編劇貼上了厚厚的標籤,他們往往都是無禮、懶惰、投機取巧

可以說,在美劇中,華人的形象真的是清一色的壞。

《侏羅紀世界》中的華人吳亨利獵殺珍稀的恐龍物種,電影《宿醉》中的周先生做盡壞事......

可以這樣說,在美國編劇的筆下所打造出的中國人,通常是讓人討厭、戲謔,甚至令人鄙夷。

在HBO美劇《矽谷》系列中,華人工程師楊建(Jian Yang),雖然戲份不多,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他在劇中的設定:生活邋遢、英文爛到爆,還有小偷小摸的習慣,在公共場合抽煙。

更過分的是,劇中一位名為Russ的投資人,形容接電話的楊建為:「那人聽著要麼是個中國人,要麼是個弱智。」

言下之意,想必不用主頁君再多贅述了。

這些美劇中的華人形象,從某種角度反映出了美國人對中國人的認知——不是低等下賤沒道德,就是謙卑恭順沒主見,其中的中國人角色就如同雞肋一般,雖然看起來是個角,但卻毫無實際價值。

在西方人的腦海中,他們所看到的中國依然是那個神秘的、遙遠的、古老的國家。然而,在全球經濟化現象影響下,中國這頭雄獅已經在悄悄崛起,其他國家也開始與中國展開文化交流。

因此,關於中國的刻板標籤,也應該適當得一個個的撕下來了

遊客的不文明現象當然需要批評,但是這些難道就足以代表所有的中國形象嗎?

當然不是。2016年,中國有一個3000人的龐大旅行團奔赴西班牙,西班牙當地報紙特別指出,如此大規模的活動,中國人開場、散場卻井然有序;現場不僅沒有混亂,還保持了場地的乾淨整潔,令人印象深刻。

就連法國媒體也稱讚中國遊客的心態日趨理性成熟

再結合數據來看,國家旅遊局發布《2016中國出境游遊客文明形象年度調查報告》中公布,境外受訪者普遍認為:與5年前相比,中國遊客整體文明素質有所上升。其中40%的受訪者給出滿分10分,42%的受訪者給出9分。

舉這些例子,並不是要為個別中國人的形象洗白,而是也希望大家看到一個更合理全面的呈現結果,既認識到不足,也要承認自己的進步

要想改觀大眾對我們的刻板印象,我們必須得從自身做出改變。

我們所有人看見美劇中被惡意醜化的中國形象,都會感到羞愧氣憤,但只是憤怒無濟於事,不如化為一種提升自身素質的動力

就從最小最普通的事情做起,改變以往陳舊腐朽的不良習慣,不久的將來,中國人在國際上的印象,一定會遠勝現在

Ref:

http://news.ifeng.com/a/20161110/50233573_0.shtml

https://www.economist.com/node/21589288/comments?page=1

https://cn.nytimes.com/travel/20130917/c17chinatour/

《簡析美劇《絕望的主婦》中的中國人形象·周明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視界 的精彩文章:

川普老婆的外套惹怒好萊塢一眾明星:你漠不關心的,我們在意!
比伯訂婚了,新娘不是她!原來,命中注定也會敗給相遇順序

TAG:INSIGHT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