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子對弟子很憤怒,罵他了一句不好聽的話,結果成了千古名句

孔子對弟子很憤怒,罵他了一句不好聽的話,結果成了千古名句

不管是誰被逼急的時候都會罵人,而罵人的時候總會說出一些不好的話。而孔子可是我們一位公認的聖人,然而就是他,也會有惱怒的時候,也可能會罵人。不過孔聖人就是孔聖人,跟我們不一樣。淡出孔子對弟子很憤怒,罵他了一句不好聽的話,結果成了千古名句。

有句話叫做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是但是在現實中很少有這樣的情況。就比如孔聖人,他個人雖然能力很強,都說孔子的弟子有3000,但是能夠出名的也只不過是72人。無論是何人,都會有自己喜歡的人,也都會有自己討厭的人,孔子也是一樣,而在72人當中,有一個徒弟卻是被孔子又愛又恨。

那麼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宰予。宰予這個人呢,也是相當隨性,換成現在的話,就是個直腸子。他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而這樣的人在今天肯定會得罪不少的人,在當時孔子教學也是比較輕鬆,所以在當時他就沒少得罪自己的老師孔子。

老師都是很喜歡提問題的學生,然而卻不願意宰予提問題。據說有一次宰予提出一問題讓孔子勃然大怒。這個問題是什麼呢?就是說,如果是兩個人都是仁義之人,作為仁義之人,不應該見死不救。

而一位仁者掉入了井裡,被另外一人知道。當時沒有繩子或者其他東西可以用,那麼這位仁義之人是不是該跳下井去救?這個問題就讓孔子相當的無語,說成無語,或許並不合適,其實更是相當的厭煩。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確實讓人很難以解答,畢竟下井就是死,不救就是不仁。

孝道是在古代是很被人們所看重的。正因為如此,所以一旦一個人的父母去世的時候,作為兒女的都應該為自己的父母守孝。這在古代是相當的正常。當孔子給自己的弟子講這個道理的時候,其他人很認同。

但是宰予腦洞清奇。當時他竟然認為三年時間過長,而且人生能有幾個三年?如果把三年的時間全部浪費在守孝上,然後自然會很少有較多時間去做大事。那就等於浪費時間。正因為如此,宰予才提出不如把三年改為一年,或者是更短。

這句話會在今天的話也是很潮流的話,但是在那個時代,則是被人們所不容,孔子也是相當的憤怒。其他弟子對他的話很是遵從,然而這個宰予卻有點與眾不同,不但能說出這樣的話,而且還敢質疑他。其實宰予如果生活在今天的話,絕對也是一個潮人,但是在那個時代就不會被時代所容。

而這個事情只是宰予做的眾多事情的其中的一個,如果僅是因為一兩件事情,孔子或許不會對這個弟子很厭惡或者說是待見更為合適,而類似的事情更為更為很多。有這樣的一個徒弟也是讓老師有點無語吧。

前面也說過了,孔子對這個弟子很不待見,但是這個弟子卻很是優秀、所以說呢,孔子對這個宰予又是又愛又恨。話說有一次上課孔子在點名的時候,這個宰予竟然沒到,孔子就相當的生氣。於是就叫人去叫的。結果弟子到宰予的家的時候,發現這個宰予正在家裡睡大覺。

孔子當時很是憤怒,於是,便再忍不住便說了一句不好聽的話,其實就是罵人。而這句話就是這句話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估計這句話也是被不少老師說,而估計現在的老師說的話絕對不如這個文雅。

估計孔子也不會想到,這個讓自己又愛又恨的徒弟,惹自己生氣,罵他了一句話卻成千古名句。其實這個宰予本身並沒有什麼錯,只不過他思想太過活躍,如果生活的今天的話,絕對是被很多人追捧,但是他生錯了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夫子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清朝最漂亮的妃子,27歲被哥哥送給皇帝,皇帝卻對她很痴迷
這個傳奇女人,三位皇帝找了她30多年,至今人們都不知道她的下落

TAG:夫子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