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流散長寧的紅軍傷病員的傳奇故事

一個流散長寧的紅軍傷病員的傳奇故事

一個紅軍傷病員,因在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時受傷,在扎西會議組建紅軍川南遊擊隊進被迫留在了川南,到長寧後因病不得不留下養傷,在群眾的傾力掩護下,躲過了敵人的搜捕,在他時隔43年後回到江西老家時,駭然發現自己的名字已經被家鄉人民刻在了烈士墓碑上成為了烈士,留下了這個紅軍傷病員在川南長寧的傳奇故事。他就是紅軍戰士王文海!

反圍剿失敗 擴紅參軍

王文海,原名呂繼曉,1917年生,江西省興國人。1933年9月,蔣介石對中央蘇區全面發動了第五次大規模的軍事「圍剿」。中央蘇區立即發出擴大紅軍和地方武裝的緊急動員令,要求赤衛隊少年先鋒隊全部參加擴紅運動,在當時的中央蘇區江西省,赤少隊被整連整營地集合參加擴紅武裝上了前線,當時年僅16歲的呂繼曉在江西省興國縣龍砂區參加擴紅參軍,加入中國工農紅軍補充師直接參加戰鬥,後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先後任戰士、傳令兵等職。

隨軍長征 到達長寧

江西省興國縣是當時中央蘇區中政權最鞏固,武裝力量最強的縣份之一。上海臨時中央局遷入江西後,以王明為首的「左」傾錯誤導致了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開始實施戰略大轉移——長征。呂繼曉隨紅五軍團踏上了漫漫長征路。遵義會議後,呂繼曉隨紅五軍團和軍委縱隊於1935年1月26日參加了貴州土城戰役,土城戰役由於軍情有誤,加之川軍過於強大而失利,呂繼曉隨部隊撤出土城一渡赤水,在向扎西(今雲南省威信縣城)轉移的途中與敵人戰鬥時左腿負傷,2月5日,軍團到達扎西,中共中央在這裡召開了著名的「扎西會議」,扎西會議中央和中革軍委下達了部隊縮編的命令,並決定為掩護紅軍主力轉移,擺脫敵人的重兵「圍剿」,分兵川南,組建中共川南特委(簡稱特委)(餘澤鴻任宣傳部長)和中國工農紅軍川南遊擊縱隊(簡稱紅軍縱隊)。擔任牽制和打擊敵人、配合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保護、安置傷病員、創建根據地的任務。由於呂繼曉腿傷未好行動不便,由縱隊安排留在附近一位姓李的農民家中治傷。2月18日,呂繼曉的傷基本好轉,隨即在敘永樹坪加入了川南遊擊縱隊,從此轉戰於川南的崇山峻岭之中。

群眾傾力掩護 共同迎來長寧解放

1935年3月14日,呂繼曉隨紅軍縱隊到達餘澤鴻的家鄉長寧梅硐,並於次日開到距長寧縣城(今雙河鎮)僅7公里遠的羅家崖吸引川南之敵,在達到吸引川南大量敵人,掩護中央紅軍二渡赤水,重占遵義的目的後,縱隊於3月20日又向珙縣、興文方向轉移,此時呂繼曉又不幸患上了「雞窩寒」(一種重型傷寒病)無法行動,縱隊政委餘澤鴻決定把他留在長寧縣合家鄉(現長寧富興鄉)寶聯村一隊羅銀輝家中治病,這種病有很強的傳染性,鄉親們為了挽救自己的紅軍親人呂繼曉,冒著被傳染的風險,仍然熱情的接受了他。在貧苦農民的掩護下,呂繼曉得以安心養病。但是,敵人的搜捕很嚴,搜捕的手段也極其殘酷,為了紅軍呂繼曉不暴露身份,呂繼曉是江西人,是外地口音,要隱藏有相當大的難度,為了躲避敵人的搜捕,鄉親們平時就讓他少說話,敵人來了就讓他不說話,說他是啞吧,從而躲過了敵人的多次搜捕。經過當地群眾一段時間的悉心照料,呂繼曉的病情逐漸好轉,他曾多次打聽,尋找餘澤鴻率領的紅軍縱隊,準備歸隊,但始終沒有找到,徹底與部隊失去了聯繫。當時,在敵人的白色恐怖下,呂繼曉隨時都有被敵人搜捕殺害的危險。羅銀輝為了呂繼曉的安全,又找到貧苦農了王福安,商量如何掩護紅軍戰士,最後決定把呂繼曉轉移到王福安家,作為王福安兒子王銀洲的養子,並改名為王文海,從此紅軍戰士的呂繼曉就「消失」了。1935年12月15日餘澤鴻犧牲後,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主體遭受重創,敵人四處捕殺紅軍傷病員,殘酷迫害參加過紅軍和收養過紅軍傷病員的群眾。由於王文海「來歷不明」,他住過的羅銀輝和王福安家均被敵人搜查,敵人把羅銀輝、王銀洲抓到觀音堂(原富興鄉公所駐地)關押了15天。任憑敵人嚴刑拷打,羅、王二人均未說出王文海的真實身份。王銀洲從鄉公所釋放後不久,全家因病死亡4人。為防止疾病的傳染和敵人的再次搜查,王福安(王文海的爺爺)又把王文海送到富興鄉合龍村吳銀洲(地主)家當長工。王文海在吳銀洲家當了幾年長工後,其父王銀洲為了安全起見,又把他送到雙河李海洲家(地主,住城廂鎮十字口)當長工。李海洲系中共長寧特支書記李漢宗的父親,其家也是特支的活動地點。王文海在這裡受到中共長寧地下黨組織的保護,終於在1949年12月28日迎來長寧的解放。

定居雙河 受到優待

長寧解放後,王文海終於能夠光明正大地過日子了。1951年,王銀洲舉家從梅硐區合家鄉寶聯村一隊遷到雙河區上西鄉鳳凰村一隊居住,王文海終於有了自己的家,他結了婚生了子,不再擔驚受怕,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長寧縣人民政府在落實紅軍優撫政策的時候,確認王文海為失散紅軍,享受了複員軍人的待遇。

回鄉省親 早成「烈士」

1976年3月,在長寧縣民政局的大力幫助下,王文海終於回到了他闊別40多年的家鄉——江西省興國縣土布頭鄉呂屋村與親人團聚,親人相聚,各訴衷腸。他來到興國縣烈士陵園,王文海駭然發現自己的名字也位列其中,原來在呂繼曉參加紅軍「失蹤」後,家鄉政府於1957年將他(呂繼曉)與其父呂道剛、二叔呂道總、三叔呂道彩一併作為烈士安葬於陵園中,並為他立了墓碑,他站在自己的墓碑前,久久不能平靜,勾起了老人對犧牲了的戰友們的無限懷念。

1980年1月,63歲的王文海在長寧縣他的第二故鄉去世,離開了養育他近半個世紀的第二故鄉長寧,結束了他傳奇而又艱辛的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榮哥的天空 的精彩文章:

TAG:榮哥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