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用設計展現文化中國:設計中國 ·丹麥特展進入倒計時!

用設計展現文化中國:設計中國 ·丹麥特展進入倒計時!

點擊上方

「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距離設計中國 ·丹麥特展開幕


還有 

8 天!

歡迎大家關注設計中國 ·丹麥特展!


用設計展現文化中國





藝術與設計雜誌社社長、中國服飾報社總經理 錢竹



今年正值中丹建立全面夥伴關係十周年,為慶祝這一關係的建立,丹麥創意商業杯邀請《藝術與設計》雜誌社和哥本哈根中國文化中心於8月20日共同在哥本哈根舉辦「2018丹麥創意商業杯·設計中國」特展,並舉辦第一屆「中丹設計對話」等活動。


 


丹麥是最早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不久,1950年丹麥便與中國正式建交,此後,兩國關係發展順利,並於2008年確立建立中丹全面夥伴關係,十年來,中丹經貿關係愈加友好,合作基礎愈加牢固。在促進中歐經貿合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丹兩國除了鞏固傳統合作優勢外,也在設計領域挖掘了新的合作潛力。




 

丹麥哥本哈根舊證券交易所大樓 




設計作品不是「啞巴」,此次赴丹展出的近100件作品直觀具體地展現了「中國設計」的風格和特色,讓丹麥民眾得以觀賞到豐富燦爛的中國當代設計文化。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後,西方現當代設計就啟蒙了中國當代設計。如今,近四十年過去了,我們發現,中國設計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但步入了當代的世界中,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中國當代設計的特點在哪裡?首先是通過設計提高了民眾的日常生活水準,其次則是通過設計提升了中國的製造的水平。中國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工藝美術」與西方的設計新概念、新技術產生了強烈碰撞,中國設計從傳統社會在自然經濟結構里以手工為主體的為人服務的方式,演變成為大工業社會中以機器生產的、批量的造物為人服務的方式。改革開放使得中國人的生活進入到一種新的審美形態。


 


已經走入「現代化」,依託工業大生產的的中國設計,近年來又有了新的變化,「本土設計」和「設計創新」的呼聲越來越高:東方風格以及活化傳統、數字化、高科技被設計師提上了議事日程,中國設計呈現出了複雜多元的狀態。


 


此次,我們選擇了如下包括時裝設計、陶瓷設計、首飾設計、傢具設計、文創設計、數字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7個領域的設計師的作品來展現當下的中國設計:


 


時裝設計


 



《痕迹1號》





呂越,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時裝專業創建人,教授。作品《痕迹1號》採用不同深淺的透明材料疊加,用平面裁剪的方式成型。一個系列兩件套,一件體現中式韻味,一件傾向西式風貌,希望傳遞不同文化給我們留下的痕迹。如果將服裝的市場定位比作一個金字塔,位於塔尖的是作為時裝的藝術。頂尖的設計師一定是雙重身份的:即是做創作的藝術家,又是為市場進行創造性設計的設計師。


 


《鴛鴦·比翼》





Sheme是一個以中國文化為靈感做原創設計的高端女鞋品牌,創始人LINDA生於上世紀70年代,艱辛創業、從中國走上國際舞台的女企業家選擇了「行走的藝術」,這正是Sheme一直以來所倡導並創造出的獨特理念。Sheme專註研究中國精湛的傳統手工製作工藝,如蜀綉、皮編結扣、玉石鑲嵌等與國際最新時尚的完美結合。Sheme設計鞋,注重「東情西韻」,即如何將中國文化中沉澱的精髓轉化出當代精神。


 


「清韶」系列





毛繼鴻,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例外(EXCEPTION de MIXMIND)企業創始人,設計品牌承傳發揚東方文化和原創精神,創造和傳播基於東方哲學的當代生活藝術的經營理念。十多年來一直致力將原創精神轉化為獨特的服飾文化以及當代生活方式。2011年毛繼鴻創立方所書店,體現了企業家對提升國民美育的使命感。自方所成立以來,受到設計界、出版界、零售界的矚目和認同,從而成為城市的文化新地標。


 


 RICOSTRU 2018秋冬系列




歐敏捷,中國新銳設計師,RICOSTRU品牌創始人及主設計師,經過Giorgio Armani推薦,登上米蘭設計周的第一位中國女裝設計師,來自廣州。她帶來RICOSTRU 2018秋冬系列 「我帶了酒,來聽你講故事」。RICOSTRU的設計理念是「回歸」,從自然中尋找靈感,用「感受」去設計,找到了服裝與人更深層次的聯繫。同時對品質和工匠精神有著執著的追求和尊崇,思考服裝最核心的意義,營造了舒適不失大氣、平實不失精彩的創作、優雅極簡的鮮明風格。




雲中君金色刺繡系列






蔣熙,新銳時尚配飾設計師,獨立設計師品牌CICICHEUNG 熙上創始人、創意總監。參展作品為熙上新品《雲中君》系列,手工真皮古法刺繡搭配淺金色縮紋羊皮。靈感來源於中國浪漫主義詩人屈原代表作,描繪出了神秘磅礴而空靈飄逸的畫卷。設計以悠久的中華文化與傳統手工藝為靈感的源泉,並嘗試用現代與解構的語彙來表現傳統精神,通過與文化和哲學的共生,讓產品與使用者產生情感與精神的共鳴。


 


「桃花源」系列3D列印頭飾





陳興,彼伏BIFU by XING CHEN創始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建築系,後轉於義大利米蘭深造。在跨界做時裝設計之前,他在香港、米蘭和北京做過專業的建築師和從事古建文化保護設計。例如北朝壁畫印花系列是彼伏BIFU品牌第一個高級成衣系列,設計師希望人們能將歷史文脈穿在身上,感受相關文化遺產的痕迹。他的服裝品牌「彼伏BIFU」本次也帶來了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其作品以現代設計語言,詮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陶瓷設計


 


「重生」系列作品





林存真,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博士,2022年北京冬奧會會徽設計者。她的 「重生」系列作品,以景德鎮宋代湖田窯青白瓷殘片為心,以髹漆工藝再造邊緣,天然大漆在繁複的手工工藝磨合下,與宋瓷渾然天成,呈現出傳承與創新並存的當代設計藝術品。行走在歷史與當下,通過修復和重塑歷史資源,完成了歷史碎片的重塑。


 


河兮

·

南山 





沈厲,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曾任教於上海商學院藝術學院,現專註於陶瓷藝術創作展覽。他的陶藝作品《河兮·南山系列之一》將陶瓷與山水、與自然的結合,超出了一般構思的範圍,並被愛爾蘭都柏林博物館收藏。作品以小見大,反應了中國當代陶瓷的人文精神,也是中國當代陶瓷設計的典型代表。


 


首飾設計


 


《蝶舞桃源》





張凡,首飾設計師,中央美術學院首飾設計系系主任。張凡的首飾基於中國古代宮廷的細金技藝,並將這一古老而輝煌的首飾工藝帶入到當代人的場景,去詮釋當代人的超然之美,將普通賦予超然,讓天人在自然之中自由切換,即是當下,也是未來。




《燃》





裘潔佶,珠寶設計師,見己珠寶創始人。作品大多從傳統題材來進行創新,此次展出的傳統吉祥物如意、徽派建築、原始部落首飾形式演變、植物中美好元素和繁複之美、五行文化等等,設計中大膽運用各種有色彩天然材質工藝。以翡翠為主,一反翡翠的傳統設計,古樸與精美的交錯之間,美感渾然天成,使每個都作品突出了一種自己的風格。《翡翠自由組合》和《如意鎖》經歷在義大利和日本工匠手裡長達數月的製作和加工,新舊文化的衝擊給了作品以新視角的美感。


 


「童趣」系列首飾





巨琳,Ju Smith創始人和主設計師,「童趣系列」是她最為著名的作品,她將兒童稚嫩的畫與昂貴的首飾結合,在保持孩子作品原貌的基礎上實現從塗鴉到精美首飾的華麗轉變,為孩子開啟一扇嶄新的創造之門。展覽中她還將攜孩子一起現場演繹這種創造之美。


 


傢具設計


 


 竹嵌幾何屏風




傅軍民,平仄傢具品牌創始人及主設計師,他生長於中國木雕之鄉浙江東陽,平仄作為新中式品牌,根植東方文化,傳古而不泥古,獨出己意。將傳統的虛實之境與西方几何美學在家居設計中融合的淋漓盡致。作品《景泰藍提盒》,與傳統工藝要求「銅胎掐絲琺琅」不同,在沒有掐絲的前提下,保證了附著面的平整度,進而實現了釉面顏色的流動感。平仄是根植中國傢具文化沃土自己生長出來的,有鮮明的民族造型語言和東方文化氣質。


 


羊舍「虛山水」庭院




楊明潔,YANG DESIGN及羊舍創始人、福布斯中國最具影響力設計師、同濟大學及南京大學客座教授。楊明潔創辦的中國首家私人工業設計博物館在上海落成,其收藏的近千件工業老產品與創新設計作品展示了工業設計的歷史、現代與未來。他的作品「榫卯的重構」,將傳統榫卯工藝重新建構,誕生出了一種全新的坐具體驗與顛覆傳統的視覺語言。


 


張周捷作品展覽現場






張周捷,畢業於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與新中式風格不同的是,他的作品是一件優雅的拱形三腳凳,是由計算機完成設計的數字藝術品,其數字化的精髓賦予了它在這種尺度上具有的少見的建築美感。對於設計,他的說法是:「我到底是設計師還是藝術家,我是在做藝術還是設計,其實我也不太在意。因為身份是一直處於轉換中的,並不固定。重要的是我所要探索的方向,是不是具有值得探索的價值。」




 棲息鳥型置物架





明暗設計,是由設計師李晟和媒體人錢小昆在2012年創立的位於淮海中路的一家傢具店。CONTI是明暗設計工作室的傢具品牌,自 2012年誕生以來,其作品多以大體量的形式出現。設計師靈感源自上海 1930 年代的傢具。向老上海傢具致敬,中西合璧,所以使用中國傳統工藝造出來的傢具,卻有些西方復古傢具的影子。採用半機械手工製作,不使用油漆,力求環保以及手工痕迹。展出《棲息的鳥》系列體現讓實木更有趣味、親切、自然。




石大宇 《椅滿空》





石大宇,著名美籍華人產品設計師。清庭設計中心創辦人。專註於竹材質及竹傢具的研發和設計,以及對竹材料的運用和工藝技術的突破聞名,多次在國際範圍內獲獎。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國傳統材質與現代設計,賦予了中式文化的新式表達。展出作品系列也是對傳統傢具、茶器結構進行了改造和再設計,具備一直以來的竹林雅士風格。有濃郁中國味道又不露痕迹地體現輕靈、活波國際化風格。


 


文創設計


「每日故宮」APP





彥風,中國藝術研究院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彥風的作品《每日故宮APP》來自中國故宮國家博物院官方推出一款獨具紀念意義和歷史意義以及文化意義的一款日曆應用。手指輕觸,會呈現高清文物圖,最大限度展示文物細節,為用戶營造探尋發現,獲得驚喜的情感空間。《每日故宮App》每日甄選一款館藏珍品,邀您同游宋元山水,共訪禁城別苑,探尋皇家日常那些令人驚嘆的細節,感受傳世珍品不竭的歷史生命。


 


「本子計劃」






劉惠子,西南民族大學教師。《中國服飾報》社、藝術與設計雜誌社和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同民進中央社會服務部一起對中國西部貴州省安龍縣壩盤村的獨特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進行了深入考察調研,促成了「本子計劃」。其設計靈感來自貴州省黔西南的布依族文化。這個本子承載了壩盤村布依人的美好祝福,同時還是一份美麗的「邀請函」,邀請世界各地的朋友前來做客。




 海錯圖系列作品






吳桐,設計師,無同工作室創始人。2009年開創的個人設計品牌「無同設計」(UTOdesign),立足「解決將設計經驗送上生產線循環」的問題。她的設計作品《海錯圖》在自然的宣紙上,用精確的鐳射模切,創造了懸浮的空間、光的疊影,水的幻像。


 


 靛藍花絲香薰





趙春明,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從事花絲鑲嵌38年。花絲鑲嵌 ,又叫細金工藝,是一門傳承久遠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主要用於皇家飾品的製作。為「花絲」和「鑲嵌」兩種製作技藝的結合。花絲鑲嵌工藝起源於春秋戰國金銀錯工藝,在明代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 而今,花絲鑲嵌工藝只留存於北京、成都兩地,且尤以北京的花絲鑲嵌工藝最為齊全。北京花絲鑲嵌集中代表了中國宮廷花絲鑲嵌工藝的特色。


 


數字設計


氣味照相機






孫曉天,交互設計師。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碩士,日本九州大學在讀博士生,亞洲數字藝術大獎獲得者。她的作品是一件可以計算、分析、模擬和存儲場景氣味的互動裝置,像原始相機或留聲機一樣捕捉並為我們保存記憶。


 


《古都新視角:海量》





Talking Data(北京騰雲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獨立第三方移動數據服務平台。本作品旨在基於大規模移動數據發現和分析城市人群的生活模式以及人與城市環境的關係,激發以人為本的城市設計理念,驅動更加友好的城市設計。




 Nums 產品圖




龔華超,拉酷創始人、Nums的發明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學位。作品拉酷基於尖端的觸覺神經網路點雲判別的核心技術,而發明的Nums超博智能鍵盤即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中國創造,又是高利潤的軟硬結合的互聯網入口。


 


 可視化分析圖





李棟,博士,現任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近年來致力於在城市規劃與管理中利用多源大數據開展精細化研究,重點關注政務數據與新型大數據的融合、智慧城市項目研發與實施等方向。他的作品用大數據對城市進行了重塑,數字使得中國的城市更加容易被知識分子所塑造。




3D列印建築外

牆裝置




於雷,ASW設計車間(Archi-Solution Workshop)創始人,在以三維列印、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數字設計及建造的國際領域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並在國際一流學術會議上發表和宣讀研究論文,其研究和實踐機密的結合,完成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大型數字建築項目。


 


視覺傳達設計


 


藝術與設計雜誌




《藝術與設計》雜誌是目前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創意雜誌。創辦自1997年,至今為止有著20多年的歷史。這本雜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啟蒙了中國的當代設計。在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時代,對中國當代設計的視覺傳達設計、工業設計、數字化設計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信念種子錄取通知書





胡賢明,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教師。此次展出作品《信念的種子》是北京林業大學的入學通知書,由校訓「知山知水,樹木樹人」中提煉出山、水、木、人四個元素並借鑒古人天圓地方的理念設計出不同的四款,新生會隨機收到。一本金色的筆記本寓意等著新生們一筆一划書寫出自己的大學篇章。此款設計紅爆網路被譽為:想重返18歲,收到2018年最驚艷錄取通知書!


 


2x4Beiing:Prada榮宅畫冊





2x4Beijing,是一家面向世界的設計諮詢公司2x4設立於北京的工作室。經過歷時六年修繕的上海Prada榮宅正式面對公眾開放。作為與Prada合作進入18個年頭的2x4,榮宅的視覺設計與展覽策劃無疑是其中最值得紀念的一筆。經過幾輪提案最終Prada選擇了2x4北京工作室的合伙人及創意總監辛靜設計的Logo做為定稿。從Prada原有的Logo解析重組成「榮宅」這個新身份,在拉丁文的筆畫中拆分出用於構建「榮宅」漢字的零件部首,讓品牌精髓在這棟百年古建里煥發出新的生機。


 


 《Tea With Kettle》不鏽鋼電水壺






United Design Lab(UDL)是新一代中國先鋒設計師的優秀代表,工作室成員分布在北京和倫敦。創始人丁凡&方建平,胡可人與其所帶領的設計團隊深入參與複雜的當代中國城市文化領域。成立6年來獲國內外眾多重要的設計獎項,包括香港設計師協會環球設計大獎、Maurus Fraser評審獎、全國書籍藝術設計展佳作獎、德國iF全球工業設計大獎、德國紅點工業設計大獎、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TDC)等。設計不是冰冷的視覺傳達,是互通心意的過程,UDL重視正統和專業的設計服務,同時也關注人與文化、社會、世界之間的變革。


 


潘焰榮《GDC17》









潘焰榮,中國新銳設計師、推塵品牌設計創作總監,來自南京。曾獲得曾獲5項「中國最美的書」獎、英國D&AD 鉛筆獎2項、美國ONESHOW銀鉛筆獎等等眾多獎項,在2018年3月他的書籍設計作品《茶典》獲得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他的設計從材質選擇到工藝追求不露聲色地把讀者的閱讀體驗和文化氣韻安靜地融合在書籍里。既像是濃縮了的中國文化又代表中國書籍藝術設計的先鋒水平站上了世界書籍藝術設計最高榮譽的領獎台。一本經典的書一定是簡約純粹的,樸素的美才是中國傳統美學上的大美。


 


702Design北京銀礦系列第五本《線》




702design是一家位於杭州的新銳設計公司,憑藉作品《線:北京銀礦系列之三》榮獲第96屆ADC年度設計大獎設計類/書籍設計金獎——這也是在該項目上,中國設計師收穫的第一塊兒金立方。702design傾向於偏國際化的視覺產出,項目不局限於區域,跨越建築設計、產品設計、平面設計之間的界限,感受設計共性的同時積極實踐把設計融進生活,打造了眾多全新的本土品牌形象和導視設計包括UMA 雲馬全新品牌形象設計、ZUCZUG、31間等等。此次他們展出的作品是「北京銀礦」系列之二和《Doggy Dog》ZUCZUG 2018新年發售的生肖文具系列。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兩千多年前,絲綢之路就把中國和西方聯繫了起來。當下,藝術與設計雜誌和中國的海外文化中心是中國向世界展示中國設計和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肩負著展示和傳播中國設計和中國文化的重要使命。這次由藝術與設計雜誌和哥本哈根中國文化中心帶來的中國設計作品,是改革開放以來,也是中丹建立全面夥伴關係十周年以來,在北歐展示中國設計規模最大、展品最為豐富、內容最為全面的一個專題設計展覽,構建了中國當代設計的現實框架,多層面地向北歐和丹麥觀眾展示了中國設計的輝煌成就,傳達了中國與丹麥設計之間的平等對話、交流互鑒、共同發展的理念。







 


展覽和特輯的編撰是以展覽內容設計為基礎的,凝聚了參展設計師、參展單位和展覽主辦方藝術與設計雜誌社、哥本哈根中國文化中心、丹麥創新商業杯基金會同仁們的智慧和辛勞,在此謹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波蘭插畫家Michal Sawtyruk用簡單的筆觸勾勒出生活場景
看看腦洞大開的建築師們如何讓建築變得有趣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