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奔向混凝土烏托邦:南斯拉夫的建築1948-1980

奔向混凝土烏托邦:南斯拉夫的建築1948-1980

點擊上方

「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2018年7月15日-2019年 1月13日,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將進行一場聚焦於1948-1980年的南斯拉夫建築展覽,這次展覽選定的年代十分耐人尋味:1948年正是「鐵托集團」退出世界共產主義運動舞台的一年,也在這一年南斯拉夫獲得了美國一億美元及多項支持,儘管當時鐵托對華盛頓表達了感激之情,但是在東西方兩個集團的對立中南斯拉夫卻開始保持中立;而1980年便是鐵托去世、南斯拉夫開始變革的時候。






這也是歷年來第一次公開向國際觀眾介紹社會主義南斯拉夫建築師的傑出代表作品的展覽,突出了一個曾經在建築史中重要的、但至今仍未被充分研究的現代主義建築的話題,展覽將包括超過400多份圖紙、模型、照片、和電影膠片。




南斯拉夫的建築師們對東西方審美及導向里相互矛盾的要求和影響做出了自己的回應,他們將剛烈多元的民族性格融入到了戰後建築中並將其發展,又結合了未來主義特徵,與所處的歐洲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其他地方的設計方法截然不同,這也是南斯拉夫的多數建築看起來既像現代主義及野獸派,又像是太空來客,這些出發點分別從城市規劃、城市雕塑、建築物、室內等層面形成了一種難以名狀的獨特形式及性格特點。





> Bogdan Bogdanovi設計的,Jasenovac 紀念館,1959-66,Jasenovac,克羅埃西亞





城市規劃層面相對比較務實,並沒有呆板的遵從東西方二元的任何一方。比較典型代表是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城市規劃研究所為該市做的1951年城市總規劃(Urban Planning Institute of Belgrade, Belgrade Master Plan, 1949-50, Belgrade, Serbia. Plan 1:10000, 1951.),這組控制性規劃乍看起來像是比較典型的西方新舊城結合的面貌,但其功能布局卻有著社會主義集中式的布局,巧妙的將地形和河流進行了迴避以減少自然條件的改造量,同時路網的結構考慮了多個中心及城市未來發展的循環延展性;奈及利亞1973年擬舉辦國際交易大會時,來自南斯拉夫的建築師也提出了務實性極強的交通組織及循環概念(Zoran Bojovic for Energoprojekt, International Trade Fair,1973-77, Lagos, Nigeria. Plan of external traffic connections and internal circulation)。






> Svetlana Kana Radevi 設計的,波德戈  里察酒店,1964-67,波德戈里察,黑山




而在具體造型層面,未來主義和狂野做派已經完全超越了原蘇維埃時代倡導的一般造型,典型的便是城市雕塑及公共建築。南斯拉夫經歷的戰爭複雜而不斷,主要的城市裡林立不同尺度的紀念碑雕塑及紀念館,例如亞塞諾瓦茨紀念碑(Bogdan Bogdanovic, Jasenovac Memorial, 1959–66, Jasenovac,Croatia.),純混凝土的結構卻構建成一束水滴與花朵的結合體,伸開的直線造型又指代了飛機的雙翼;馬其頓的依林登起義紀念堂(Jordan and IskraGrabul, Monument to the Ilinden Uprising, 1970-73, Kru?evo, Macedonia.)宛如太空艙一樣落在地面上,太空艙的圓窗造型又誇張的隨機穿插,更像是爆炸時凝固的手雷。






> MilanMiheli 設計的,S2 辦公大樓,1972-78,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




南斯拉夫的建築師在這一時間段內也順應了大局面的走向,他們選擇繞過了冷戰帶來的二分法,通過1961年開始的不結盟運動中發揮主導作用而成為「第三條道路」,政府在國內進行了快速的現代化建設,採取了一系列的努力來促進經濟增長,證明南斯拉夫公民的日常生活水準的同時,盡到最大努力來試圖突破混凝土的力學限定,並將秩序感與太空元素進行了異常精妙的結合。斯洛維尼亞的盧布爾雅那市中心矗立著兩棟高層建築便有這份精妙(Edvard Ravnikar, Revolution Square (today Republic Square), 1960-74, Ljubljana,Slovenia. ),它們形成了該地區有名的「革命廣場」(今天的共和國廣場),兩棟玻璃幕牆作為雙向立面的筆挺建築物上方,分別在頂部穿插一高一矮折線造型的塔樓,塔樓周身由細尺度的豎向混凝土裝飾線構成更為精密的儀器樣式,這樣的結合與科幻電影中未來城市裡應該出現的建築物及廣場尺度有著驚人的契合度。





> Branko nidarec 設計的,Adriatic II 酒店,1970-71,克羅埃西亞奧帕蒂亞




在混凝土上使用精密裝飾凹線的做法也是突破建築物外立面質感的手法之一,但需要設計者及施工方進行苛刻的合作,曾經在美國工作過的南斯拉夫建築師揚科·康斯坦丁諾夫(Janko Konstantinov)對於此類細節的掌握爐火純青,最為後人稱道的作品便是斯科普里中心郵局(Skopje Central PostOffice),數個內向弧面牆體與中心外凸的大廳通過不斷的咬合一圈,並以足一公分的圓角線條將弧面外牆體本身和大廳的上翻屋檐進行包羅,非常規的圓形窗口與落地的玻璃幕牆面相呼應,形成一棟類似太空指揮中心的別緻感,而立面的整體材料維持了混凝土的嚴肅與莊重。




> Ivan Viti 創作的,Laginjina街公寓大樓,1957-62,薩格勒布,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地區的奧帕蒂亞亞得里亞海二號酒店曾經留下一套完整的未來風格強烈的圖紙(Branko ?nidarec, Hotel Adriatic II, 1970–71, Opatija, Croatia.),其構成形式像是大尺度版的斯科普里中心郵局,使用了大量內切形式弧面外牆,不同的是該圖紙背景中描繪的城市面貌完全是超脫該時代的「火柴盒」模式,也許這便是那個時代南斯拉夫建築師對於未來烏托邦城市的暢想,以及渴望突破的現實焦慮。圖紙中更強調了秩序的美感,這是在無法突破材料的年代裡建築師們必須走的一條路。





> Du?anGrabrijan 和 Juraj Neidhardt 創作的,「波斯尼亞建築與現代性之路」,1957 年




秩序美在社會主義陣營里有著非常全面的建築實施基礎,與未來主義結合的時候,便誕生出類似於曾經的黑山共和國境內的波德戈里察酒店(Svetlana Kana Radevic, Podgorica Hotel, 1964-67, Podgorica, Montenegro.)這樣的建築組群。客房被刻意的設置成角度及造型不盡一致的上下兩組陣列,上面一組每個客房單元陽台退台形式是越向上越向外突出,而下面一組則反之,兩組陣列的窗外框形式又截然不同;而主樓部分則更為複雜,建築師又將高中低三組不同節奏的序列疊加,各自為單元又集合的極為巧妙,如何將不同造型進行和諧的組合,這裡面大量運用了共同模數的方法,即,使用統一的模數來構成不同元素的骨架,骨架的展現表皮有差異。





> 貝爾格萊德城市規劃研究所貝爾格萊德總體規劃,1949 年至 1950 年,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





> ZoranBojovi 為 Energoprojekt 策劃的 1973-77 年舉辦的國際貿易博覽會(奈及利亞拉各斯)




偏向組合空間較小尺度單元的形式往往被這個時期的南斯拉夫建築師作為展現技法的出口,塞爾維亞城內的新貝爾格萊德加爾尼住宅集合(Bo?idar Jankovic, Branislav Karad?ic, Aleksandar Stjepanovic, and Milutin Glavicki for IMS Institute and Osnova Atelier. Housing Blocks 22 and 23, 1968-74,New Belgrade, Serbia)有著更為執拗的表現,並且將單元組合成類似於東歐常見的下大上小的堆砌城堡形式。每個單元有著大片的落地玻璃窗,蜂巢狀金屬網格全面覆蓋每個單元的外部,也許這樣的處理也透露出建築物對於安全感的保障意識。





> Andrija Mutnjakovi 設計的,科索沃國家和大學圖書館,1971-82,科索沃普里什蒂納




像士兵陣列般矗立在大地上是該時期東歐高層集合住宅的慣用設計方法,而南斯拉夫的高層集合住宅在此基礎上更偏「冷」,它們更突出規劃的大尺度延伸來突出肅穆感,並更為強調豎向的序列及材質的純粹感,例如克羅埃西亞境內斯普利特三街規劃(Dinko Kovacic and Mihajlo Zoric. Brace Borozan building block in Split 3, 1970–79, Split, Croatia.),單體住宅的長度被拉伸到100米以上甚至更長的沿街立面形式,內部形成配套及大型內院;具體落實在單體建築設計上時,可以看到其非沿街面除交通核部分幾乎不開窗戶或只開啟小尺度的豎向窗戶,絕大部分保留大量的純凈混凝土質感塗料外牆面,為了強調豎向線條的上升趨勢,各個轉折處使用極細的隔牆來破除自上而下的單調感,同時在屋頂採用極為細緻的收邊線腳,大尺度+小細節的做法已經開始接近當代建

築的表現手法了。





> Edvard Ravnikar 設 計的,革命廣場(今共和國廣場),1960-74,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





對於混凝土的技術突破也是南斯拉夫建築師激進的嚮往,馬賽公寓沒有避免的落地粗柱子成為他們追求未來感和科技感的反例,當時出版的南斯拉夫建築書籍《波西尼亞建築和通向現代性》(Du?an Grabrijan and Juraj Neidhardt, Cover of Architecture of Bosnia and the Way to Modernity, 1957.)封面使用了一棟在當時看起來不可能實現的建築物照片,照片中這棟建築只有極細的幾根柱子落地,並採用了多面的玻璃幕牆系統,而在關於南斯拉夫建築方案的圖紙中,也很容易發現這樣對於突破技術枷鎖的嚮往及訴求。





> Zlatko Coal 設計的, erefudin 白色清真寺,1969-79,維索科,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可以看到經過後鐵托時代的洗禮,南斯拉夫建築在風格上不僅延續繼承了東歐的尺度、審美及秩序要求、未來主義精神,也兼顧了西方現代主義的元素,一定程度上對於混凝土的崇拜與歐美的發展過程有類似之處,更重要的是,南斯拉夫的建築師有強烈的突破意識,無論是造型還是材料使用上,也許這與他們民族性格和出於東西方之間的角色有一定關係。無論如何,那個特殊年代衍生出的建築物是基本永久存在下去了,也見證了這段特定的歷史裡程,派生出的東歐現代、當代風格建築也有了蹤跡和血線可尋,作為曾經一度被西方或國內建築界所不關注的廣袤土地上,曾經有這麼精妙的作品,也是值得慶幸的事。





> DinkoKovai 和 MihajloZori 設計的, 斯普利特3區的BraeBorozan 建築群,克羅埃西亞斯普利特,1970 年至 1979 年





> Zlatko Coal 設計的,erefudin 白色清真寺,1969-79,維

索科,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呂越,時裝的藝術
娜塔麗·德羅埃:生活至簡,生命溫熱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