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研長跑累覺不愛?新研究告訴你「情緒智力」是關鍵

科研長跑累覺不愛?新研究告訴你「情緒智力」是關鍵

科研的長跑不光是專業能力的比拼,也是對心態的考驗。面對各種各樣的挫折和不確定性,有些人總能很快調整狀態,積極面對;有些人卻容易感到意志消沉,無法發揮出真實的水平。這是為什麼?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在真正的馬拉松比賽中,能夠覺察並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往往更容易保持前進的動力,最終取得好成績。這個結論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撰文 Alex Hutchinson

翻譯 趙曉楠

審校/編輯 耿佳琳 戚譯引

在一場漫長而孤獨的比賽中,是繼續前進還是短暫放鬆,選手們往往會做成百上千次細小的決定——就像你每天晚上可能都會掙扎是早點睡覺明天早去實驗室多做一組實驗,還是在床上「吃雞」一下陶冶情操......多數情況下,其他人看不到這些決定,但它們累積起來,就會成為一場漫長「比賽」結果好與壞的決定因素。

笑容滿面的馬拉松跑者 (來源: Pixabay)

量化的「自虐」能力

在耐力測試中,有些人比別人更懂得「逼自己一把」——這些人不一定是那些在終點撲倒的人——撲倒的人可能只是在最後奮力衝刺了一下,或者只是個單純的「戲精」。

我們總是把這種「自虐」的能力籠統地歸結為堅韌、毅力、專註力等等,但我們還沒有什麼可靠的方法去量化那些優秀完賽者與棄賽者之間的差異。

最近,以帕多瓦大學恩里克·魯巴爾特里(Enrico Rubaltelli)為首的三位義大利心理學家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探討了情緒智力(EI)與半程馬拉松比賽表現之間的聯繫。

恩里克(Enrico Rubaltelli)(來源: Researchgate)

簡單來說,他們的研究發現:那些善於覺察和控制自身情緒的人跑得更快

參與這項研究的是 237 名維羅納半程馬拉松比賽(Verona Marathon,維羅納是義大利北部的一座城市,每年有馬拉松賽在此舉行並由此命名)的選手。

在實驗員的安排下,他們在比賽前一天填寫了一份「精簡版情緒智力特徵測試(TEIQue-SF)」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對「用語言表達情感對我來說不是問題」或「我經常停下來思考自己的感受」等表述的認同程度。

實驗結果令人驚訝:他們在這次測試中的得分最終成為了第二天比賽的最強預測指標——甚至超過了比賽經驗和每周訓練里程兩項因素的影響。而經驗和訓練是人們常識上認為最能影響比賽結果的因素。

情緒智力

早在這項研究之前,已經有很多關於「情緒智力」概念的爭論。自從1995年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出版了《為什麼它比智商更重要》一書以來,「情緒智力」就成了管理學和教育學界的流行辭彙。

已經反覆得到印證的是,在情緒智力測試中獲得高分的人往往在許多行業中都能取得成功。傳統的與成就相關的指標已經有很多,比如智商和「大五」人格特徵(開放性、責任心、外向性、親和性、情緒穩定性)等等。目前不太清楚的是,測試一個人的情緒智力,是否能告訴我們一些關於他們未來發展前景的新信息——這些信息最好無法通過測試傳統的指標得到。

這些年,人們爭相用各種方法為情緒智力給出不同的定義,有人說這是一種(可以獨立習得的)技能,也有人認為它是一種特質(這裡我們暫且認為是後者)。無論情緒智力是否是新瓶裝舊酒,一個簡單的調查問卷可以對半程馬拉松賽的表現做出如此有力的預測,都是很有趣的發現。

多因素模型研究相關性

性格和比賽表現之間的聯繫較比賽本身更為複雜,為此,研究人員使用了一個多因素模型來探索訓練、比賽經驗和目標設定等各種因素如何與情緒智力相互作用來影響比賽表現。

當所有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時,更高的情緒智力仍然與更好的比賽成績直接相關,這可能是因為運動員更善於處理比賽中不可避免的消極情緒,堅持不減慢速度。

二者之間也有一些間接聯繫:那些擁有較高情緒智力的人往往對自己的能力更加樂觀和自信,因此他們設定了更高的賽前目標(這導致了更好的成績),但在比賽前的幾個月里,他們的訓練也往往較少(這導致了糟糕的成績)。換句話說,這是一把雙刃劍。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恩里克表示,他們已經在情緒智力和耐力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後續實驗。他們在另一場半程馬拉松賽中重複得到了最初的結果,還在馬拉松賽(訓練對比賽用時有更重要的影響)和一次 3200 米計時賽上進行了測試,為了測試運動員對不確定性的反應,其中一半的參與者沒有被提前告知賽程的長度。

靠譜與否,眾說紛紜

對這項令人驚訝的結果,有不少研究者持保留態度。「情緒智力比訓練更能預測半程馬拉松的比賽結果」這一結論或許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這個特殊的跑步者樣本中可能的確如此,但是可別忘了,他們每個人平均每周訓練 3.4 次,總計 24.4 英里(儘管我很期待看到這種結果被重複),訓練基礎的差異其實並不大。

但至少,它給出了這樣一種觀點:在任何耐力測試中,你的極限不僅僅是心率、乳酸水平等等的數字帶來的結果,相反,你選擇怎樣去回應這些信號會變得更加重要。

練就「情緒智力」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測試一種提高情緒智力的心理訓練方案——先前的研究表明這是可能的。恩里克和他的同事們正在使用的訓練項目涉及到了正念(這又是一個時髦的詞)、呼吸技巧、目標和動機。

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對足球運動員和射擊運動員進行了測試,在一項名為 Stroop 測試的計算機任務中,運動員保持注意力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研究人員接下來希望在跑步者身上進行測試。

有科學依據的「良苦用心」

即便該結果最終只能適用於態度認真、訓練有素的運動員,但引申開來在別的領域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比如,在科研工作當中,有不少過程就像無法獲知長度的漫長賽道,已經獲得的實驗數據可能是我們用以衡量階段性成果的指標——正如跑者腿部的酸痛感和心臟感受到的負荷——但是長期的成功可能並不取決於短期的指標,我們如何去認識它,敏銳地覺察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狀態,對自己的工作做出適時的調整,在許多時候,可能發揮著決定性作用。了解到有些導師會鼓勵學生去跑馬拉松,或者參與其他耐力型運動,這篇文章無疑給導師們的 「良苦用心」 提供了理論支持......

https://www.outsideonline.com/2332416/how-emotional-intelligence-boosts-your-enduranc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BMC Biomedical Engineering:BMC系列進軍工程學!
研究遇瓶頸?可能是因為你沒有做到「不務正業」

TAG:科研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