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抗戰名槍,你見過幾把?最後一把把小鬼子都整蒙了

抗戰名槍,你見過幾把?最後一把把小鬼子都整蒙了

原標題:抗戰名槍,你見過幾把?最後一把把小鬼子都整蒙了


駁殼槍


駁殼槍,在中國有多種稱謂,如「二十響駁殼槍」「大肚匣子」「大鏡面」「自來得」「快慢機」等等。德國毛瑟兵工廠1896年正式生產的一種手槍,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由德國費德勒兄弟研製,命名7.63mm M1896毛瑟軍用手槍。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又稱「盒子炮」,也有稱為「匣槍」的。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德國毛瑟兵工廠從18世紀末開始,在近40年中先後生產了約100萬支各種型號的駁殼槍,舊中國作為一個巨大的市場,接納了其中70%以上的數量。中國很早就有仿造,漢陽兵工廠於1921年首先仿造帶10發子彈固定彈匣的毛瑟衝鋒手槍,以後10餘年間,產量驚人。隨後,河南鞏縣兵工廠等五個兵工廠也仿造該槍。這些國產的毛瑟手槍與原裝的(M1896式)在構造上完全相同,只不過在槍上刻有不同的廠名或廠徽。駁殼槍裝彈6發、10發、20發都有,但主要是10發、20發的。6發、10發彈匣為固定式,20發多為插入式。


二十響駁殼槍


毛瑟M1896手槍


性能參數:口徑:7.63×25毫米


槍長:288毫米


槍管長:140毫米、100毫米(由槍膛口算起)


槍重:1160克


槍口初速:425米/秒


彈匣容量:10發內置式彈匣,20發插入式彈匣



看看駁殼槍的槍套,就知道為什麼叫「盒子炮」了


駁殼槍裝上長槍托後可抵肩射擊,相當於衝鋒槍



肩扛駁殼槍的女戰士


駁殼槍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最喜歡的輕武器之一。許多英雄形象都離不開駁殼槍:雙槍李向陽、英雄蔣三腰插兩把駁殼槍,神氣!


駁殼槍在八路軍、新四軍部隊中數量不少,在各類手槍中是最多的。據1937年10月7日一二九師上報總部的《一九三七年十月份人員武器統計》,各類槍支數量如下:長槍3412,馬槍724,自來德539,手槍93,花機槍3,重機29,輕機93,手機槍7,合計4965。「自來德」(自來得)就是駁殼槍,可見當時是八路軍部隊中的一種主要裝備,數量僅次於步槍、馬槍。

勃朗寧手槍(「擼子」)

勃朗寧研製手槍始於19世紀末,1897年取得專利,其產品主要由比利時的FN國營兵工廠、美國的柯爾特武器公司及雷明頓武器公司製造。從民國初年開始,中國仿造了大量的勃朗寧1900式手槍。民間對彈匣位於握把內的小手槍俗稱「擼子」,又細分為「槍牌擼子」(M1900 7.65mm)「馬牌擼子」(M1903 7.65mm)「花口擼子」(1910 7.65/9mm)。


在舊中國「擼子」槍數量、種類僅次於駁殼槍,是這一時期中國軍隊中裝備使用較多的手槍之一。正因為如此,勃朗寧手槍也被八路軍、新四軍繳獲甚多並裝備使用。其型號有M1900式7.65毫米、M1903式9毫米、M1906式6.35毫米、M1910式7.65/9毫米等,此外還有上海金陵兵工廠等仿製的M1900式勃朗寧手槍。由於勃朗寧手槍體積小、製作精良,在八路軍、新四軍中視為「高檔」武器,一般做為中高級幹部佩槍使用。



勃朗寧M1903式手槍

勃朗寧M1903式手槍


性能參數:口徑:7.65毫米


槍長:180毫米


槍管長:100毫米


空槍重:682克


槍口初速:318米/秒


彈匣容量:8發單行插入式彈匣

「王八盒子」

「王八盒子」即「十四年式」手槍。但是,在當時以至現在的中國百姓中,說起「十四年式」手槍,幾乎沒有幾個人知道;但是,要提起「王八盒子」來,幾乎是婦孺皆知!


上世紀20年代,日本於1925年(大正天皇十四年)在陸軍大將南部麒次郎設計的南部陸式8毫半自動手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一種通用手槍,定名為「十四年式」手槍。第二年,名古屋兵工廠開始批量生產「十四年式」手槍。此後,「十四年式」手槍很快在日軍中普遍裝備。因為「十四年式」手槍槍套像烏龜殼,又是日本鬼子使用的,就被中國軍民稱為「王八盒子」。


「王八盒子」手槍



「王八盒子」槍套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


性能參數:口徑:8毫米


槍管長:117毫米


全槍長:230毫米


重量:0.9千克


裝彈數:8發


有效射程:60米

最大射程:600米


「王八盒子」是二戰時期日軍裝備的制式手槍。可以說,「王八盒子」是侵華日軍的一件標誌性武器,因此也是八路軍從鬼子手中繳獲最多的手槍。許多有關抗戰內容的影視作品中都能看到「王八盒子」。老電影《平原游擊隊》里,李向陽游擊隊隊員小郭殺死一個鬼子繳獲的手槍就是「王八盒子」。



八路軍繳獲的手槍,其中「王八盒子」居多



電影《平原游擊隊》里,游擊隊隊員小郭繳獲一把「王八盒子」

「獨撅子」

這是一種民間土法製造的手槍,一次只能打一發子彈,打完後,還要把握把向下掘開退出彈殼,再裝彈,所以又稱「撅把子」「獨一撅」「獨角牛」「單打一」。這些槍的槍管都是自行打制,有的用鐵條盤成。形制不一,口徑也是五花八門,有的發射手槍彈,有的甚至發射來源廣泛的步槍彈。其中有些有膛線,而多數則是滑膛。


為滿足抗日武裝對槍的需求,根據地大量製造這種「獨撅子」,主要裝備民兵和游擊隊,甚至在八路軍、新四軍正規部隊中也有少量使用。根據一份1943年1月4日楊立三通知十八集團軍後勤部軍工部加制單響槍及其分配問題的記錄,可以看出,單響手槍(獨撅子)在1943年的使用量還不小,一次就造了1000支,而且都是分配給主力部隊使用。


八路軍的武工隊由於多是在敵後作戰,經常要穿便服,還要和日偽軍打照面,長槍無法隱藏,又沒有那麼多駁殼槍,就大量裝備「獨撅子」。「獨撅子」的製作很粗糙,使用時間一久,往往還容易生鏽,看起來就像一塊破鐵。因為這種武器實在不像槍,鬼子還因此鬧過誤會。



獨撅子



看著確實像「木匠工具」,要不怎麼把小鬼子蒙了呢


據一個侵華日軍老兵回憶,1945年剛剛入伍的他和幾個新兵奉命在膠東周邊村莊搶糧食,突然被打了冷槍,一個士兵手臂中彈。他們四處搜索,抓到了一個強壯的漢子,從他身上搜出一把「獨撅子」。可是這幾個新兵都不認識土槍,就問這個漢子:這是什麼?漢子沉穩地回答:這是做木匠的工具。日本新兵看著這個粗糙不堪的鐵塊,做夢也沒有想到是槍,就扔還給他,背著搶來的糧食,扶著傷兵走了。回到部隊,向小隊長一彙報,他們每人都結結實實地吃了一記耳光:什麼木匠工具,那個就是槍,你們這群蠢貨,放跑了八路!等到他們再追回去,那個八路軍便衣,早就沒影了!(來源:中國軍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時報排頭兵 的精彩文章:

日自衛隊設沖繩補給站防中國
熱心的哥送回遺失行李婉拒乘客300元「感謝費」

TAG:國防時報排頭兵 |